我国仿制T72M原型车解密,感谢罗马尼亚赠送,坦克进步20年

早年坊间传闻:1980年代初罗马尼亚为了提高工业体系,与我国展开了较为广泛的技术合作,冒着与苏联发生矛盾的风险,将一辆苏制T72M(苏联出口型,也就是所谓的“猴版”)拆解成数百个散件运到了我国,我国在得到这辆珍贵的赠品和部分技术资料之后,加快和提高了坦克工业的研制水平。

张爱萍上将视察617厂时就仔细看过罗马尼亚赠送的这辆T72M,右图是T72M裸车,没有安装外挂装甲。

时间进入到1980年代初,冷战进入到了最后阶段,由于在“华约组织”和“经互会”内存在着分工固化,使得罗马尼亚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升级长期时间处于徘徊局面,罗政府打算借助外面的力量使国民经济有所改善,但是在“经互会”内部体制过于僵化,不可能对自己有帮助,转向西方又被严重的“意识形态”所困扰更是求之不得,罗马尼亚政府便开始往东看,在没有历史问题纠缠的背景下罗政府与我国开战了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合作。

当时,罗马尼亚军队对于我国的一项技术非常感兴趣,这项技术就是“等离子喷涂工艺”,当时我国也是引进再吸收,技术水平与世界最先进的没有差距,而苏联/东欧国家在这项技术上是落后的,罗马尼亚打算引进这项技术。

T72M坦克所用的V46-6柴油机。

那么“等离子喷涂”是做什么的?我们都知道坦克通常来说使用的是大马力柴油发动机,坦克在田野、山地、沙漠…等环境高速行驶,靠的就是强劲的发动机功率输出,但坦克自身重量太大,作战环境又非常恶劣,这对于发动机的磨损是很严重的,发动机每过200摩托小时就要进行中等维修,累计时间到500摩托小时就需要大修了,要将发动机吊出,全部拆解进行检修和“技术重建”,特别是气缸、活塞、连杆…等高磨损的地方要严格检查,需要更换的零件必须要更换,但是这些零件都是非常昂贵的,只磨损一点点就替换整个零件实在是极大的浪费,所以在维修磨损件时使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将磨损不太严重的地方补填和烧结成一层薄薄金属层,起到:耐高速机械磨损、耐高温腐蚀…等作用,被广泛应用到航空、重型机械的修补、技术重建工艺上。

图片上就是“等离子喷涂工艺”的示意图。

现在看“等离子喷涂”没啥高科技,但是在1980年代完全掌握这项技术的只有少数国家,罗马尼亚有大量的苏制坦克、重型卡车…等装备,确实需要这项技术进行维修工作。

当时我国和罗马尼亚都非常缺乏外汇,技术交换只能用实物进行交换,我国当时在研制第二代坦克时遇到了技术瓶颈,也亟待解决,这才有了罗马尼亚赠给我国T72M的故事。

我国得到这辆坦克之后,通过逆向测绘仿制出一台样车,也做了大量的试验,也解决了不少的技术瓶颈,但我国没有单纯的全面仿制T72M,而是利用其一部分技术用于第二代坦克上,比如说:扭杆式悬挂系统的1225型样车,也就是后来的88式坦克。

88式坦克是我军最后一型“苏制外观”浓郁的坦克,据说它只制造了150辆左右,后因铸造炮塔不符合坦克发展潮流,加之我国已经掌握了厚装甲板焊接技术,要向全焊接炮塔方向发展,88式坦克就没有继续改进升级的后续型号。

88式坦克虽然没有继续升级挖潜下去,但是利用它的技术,完善版本的96式系列坦克最终在我军大量服役,它的技术性能已经完全超过了所有T72型号,动图里是我军96B坦克与阿塞拜疆T72B3M飙车的情景,96B凭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和一体化动力包,在机动能力上完全碾压T72B3M!

在坦克试验场停放的T72M和“哈立德”坦克原型车。

我国坦克制造业师从苏联,从T54A开始引进、学习…再创造,直到今天我军坦克性能位居世界前列,在某一些节点上有几辆欧美、苏联坦克作为参考,确实少走不少弯路,但主要原因还是我国军工人不断的努力和国家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的结果,要不然就是给你全套的图纸和所有的工艺也制造不出来!

青虽然出于蓝,但需要有非常扎实的基础才行,才能更胜于蓝。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