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请张忠伟支援!”初秋时节,第78集团军某勤务支援旅的一场实兵对抗演练正式打响。演练即将进入白热化,一台重型挖掘机突然“趴窝”,数名“修理大拿”轮番上阵都无功而返,指挥员郝世越想到了二级军士长、工程机械维修技师张忠伟。10分钟后,张忠伟赶到,上士徐嘉骐向他介绍故障现象,他立刻“诊断”:“应该是泄压阀坏了。”徐嘉骐立即着手更换新的泄压阀,故障排除,在场官兵赞叹不已。
在该旅,提起张忠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入伍24年,他从事机械专业22年,精通各类机械使用与维修,革新20项工具,7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回想第一次创新发明的经历,张忠伟依然记忆犹新。2006年,张忠伟在野外执行演训保障任务,工事构筑刚刚开始,一台重型挖掘机突然“罢工”。“‘敌’即将对我进行火力打击,装备20分钟内必须修好!”指挥员的命令响彻演训场。他立即检查,发现是油封坏了!紧要关头,他和战友一起更换新的油封,装备很快“满血复活”,重返演兵场。
事后,张忠伟久久不能释怀,油封损坏是“致命”问题,但这样的故障多次出现在演训场,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提升。“不能让战斗力在装备保障这一环节打折扣!”他清楚,要想改变现状,必须有一套方便高效的维修方法。
翻阅资料、搜集数据、走访厂家……近5个月的时间,张忠伟体重暴瘦20斤,战友们感慨道:“老张一旦做了决定,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当年年底,一种“以缸带缸”的拆卸方法面世——原来需要10人协同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仅需1人就能顺利操控。这项革新发明得到上级高度评价,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也开启了张忠伟的革新之路。
野战多功能维修托架、工程机械便携式油液监测仪、某新型挖掘机液压油散热器防爆裂装置、工程装备智能换挡装置……张忠伟的革新成果源源不断产出,军队科技进步奖的获奖名单中也经常出现他的名字。
一次实兵演习中,张忠伟突然接到求助电话:“新型装甲车出现故障,请您来一趟!”他立即奔赴现场,这看看、那瞧瞧,这摸摸、那听听,“应该是发动机的毛病”。由于新装备列装不久,而演习现场条件有限,无法对发动机进行反转拆装,抢修失败。“绝不能让演训场上的装备保障瓶颈出现在战场上!”他下决心自主研发一套新的抢修平台。
研发刚开始,张忠伟就遇上材质难题。他踏上寻“材”之路,跑遍发动机厂家、与技术人员研讨,终于锁定最佳材质。接着,他结合目标与部队实战化需求,钻研如何在同一平台实现不同型号发动机的拆装维修。200余张绘制图、无数次修改和完善……他终于成功研制出机械装备急救利器——工程机械多功能野战抢修平台。
哪里出现故障,哪里就有张忠伟的身影。前不久,集团军指挥所演练在北疆腹地密林中如期展开,转场途中,某型装备车突然出现故障,张忠伟立即携带自主研发的新型工程机械抢修平台奔赴现场。不到10分钟,故障成功排除,装备重返编组,演练如期在另一地域再次打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