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败后,清廷开始了新一轮的海军建设,在随后的数年间,清廷又掀起了一阵外购军舰的浪潮。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订购于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海天级防护巡洋舰。(海天号、海圻号)
海天级单舰排水量4300吨,是英国舰船设计师菲利普.瓦茨利用阿根廷海军“布宜诺斯艾利斯”号巡洋舰的成熟技术加以改进,建造成的一级防护巡洋舰。
菲利普.瓦茨,主持设计了海天级巡洋舰
海天级的性能如何呢?有一说一,把海天级放在二等防护巡洋舰里考量,它的性能挺不错的。其优势主要有两点:
一、动力强劲,航速快。
海天级的锅炉系统采用了4座单面锅炉和4座双面锅炉。而在轮机系统方面,海天级采用了2座霍索恩.莱斯利公司制造的立式四缸三涨蒸汽机。
而海天的动力输出数据为常压情况下指示马力为12000匹,强压通风情况下指示马力为17000匹。
在强劲动力的驱动下,海天级的设计最高航速达到了24节。在海天级服役之初,这一航速是同期世界海军巡洋舰里的佼佼者。
海天号巡洋舰
二、火力凶猛
海天级的单舰主战火力为2门203毫米阿姆斯特朗炮,10门阿姆斯特朗120毫米速射炮。在火力上,海天级做到了密度与威力兼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天级的203毫米主炮,实现了速射化,这一点可谓意义重大。这款主炮有两大特点:
首先,炮尾的炮闩采用了改进的杜斑鸠蘑菇头断隔螺纹炮闩。这种炮闩有自动开闩装置,可以利用火炮的后坐力打开炮闩,大大节省了炮弹的装填时间。
其次,它采用了类似于中口径速射炮的管退炮架。其原理就是液压驻退,弹簧复进,大大提高了主炮的射速。
海天级203毫米主炮图纸
由此可知,海天级主炮的射速比起甲午战前北洋舰船的那一大票架退老爷炮肯定快多了。
看起来,海天级的性能貌似挺不错的。可以这么讲,海天级如果能够在甲午战前服役,并参加甲午海战的话,那么它绝对是一款大杀器。尤其是航速跟火力,在当时中日双方的舰船中都是最强的。
但在同期的世界海军里,海天级的竞争力并不大,充其量就是一款性能不错的三流军舰罢了。
为什么呢?因为世界海军的舰船技术是在不断革新发展的。而大体在1900年前后,像海天级这种防护巡洋舰,在海战中的战术地位急剧下滑,并且越来越鸡肋化。
海圻号巡洋舰
一、高爆弹的出现,对于防护巡洋舰而言是巨大的威胁。防护巡洋舰由于其舷侧无垂直装甲,在高爆弹的打击下,其生存能力变得岌岌可危。
二、装甲巡洋舰技术的革新,让防护巡洋舰的地位越加边缘化。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之前,舰船的装甲采用的是熟铁装甲,或钢铁复合装甲或全钢装甲。
这几种装甲对于穿甲弹的防御效果都不佳,要抵御穿甲弹,需要加大装甲的厚度。这就导致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前的装甲巡洋舰,其装甲只能铺设在关键部位的较小区域,大多是在水线带铺设一条细长的垂直装甲。
这种注水的装甲巡洋舰通常还有一个称谓,叫“甲带巡洋舰”。例如甲午战前的北洋海军经远级巡洋舰,就是典型的甲带巡洋舰。
北洋海军经远号,典型的甲带巡洋舰
而到了1880年代后期,出现了镍金合钢,1890年代又出现了表面硬化的哈维装甲和克虏伯装甲,这种装甲能以更薄的厚度达到更好的防御穿甲弹的水平。得益于此,装甲巡洋舰装甲的防护面积开始大面积扩充,可以扩大到上甲板的区域,形成一个巨大的装甲盒。
由于装甲巡洋舰的生存能力得到巨大的提升,像海天级这种生存力堪忧的防护巡洋舰,其战术地位只能越来越边缘化。
日本浅间号装甲巡洋舰
三、1900年前后,世界列强海军的军备竞赛日趋白热化。大型战列舰,大型装甲巡洋舰已经开始泛滥。
战列舰的地位自不必多说,对于当时主要海军国家而言,绝对是国之重器。即便是装甲巡洋舰,同期的一等装甲巡洋舰,其体量已经可以达到近万吨,甚至万吨以上!相比之下,海天级这种四千多吨的二等防护巡洋舰,显得很不够看,在正规海战中很难再充当主力舰使用。
小结:海天级巡洋舰的实力其实挺尴尬的,可以说它强,也可以说它很弱。说它强,是因为海天级是甲午战后,清廷重建海军里的最强舰;但在同期的世界海军里,海天级巡洋舰的实力显得很鸡肋,所以很弱。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甲午战后,清廷背负着沉重的赔款压力,以清廷的财政能力,也着实难以去购买大型战列舰或大型装甲巡洋舰。
海圻号下水典礼
(全文完)
参考书目:《泰恩河上的黄龙旗》张黎源 著
《龙旗飘扬的舰队》姜鸣 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