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角力北交所“后备军团”:开源证券储备项目居首

11月26日,北交所首场发审会即将举行。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将于当天召开2021年第1次审议会议,审议威博液压公开发行及在北交所上市的申请。威博液压也由此成为北交所首家上会企业。

开源证券储备项目数量最丰厚

11月24日,此前在新三板创新层挂牌的吉冈精密(836720)正式登陆北交所。加上此前在北交所开市之初已完成上市的公司,北交所上市公司总数增至82家。自9月2日北交所宣布设立,至11月15日开市不过短短70余天,这期间哪些券商快速抓住了新市场机遇,也可以从这82家企业的保荐机构分布上了解一二。

在此之后,安信证券合计承销7家,申万宏源旗下申万宏源承销保荐承销6家,分列市场二、三名,两家均是长期跟踪新三板市场的老牌机构。另外,国元证券、开源证券均承销5家,东北证券与中信证券均承销4家。

在承销保荐费用方面,北交所市值一哥贝特瑞承销保荐费用则位列市场第一,合计6309.43万费用被国信证券揽下。其余如同力股份、翰博高新、观典防务、连城数控、国源科技、富士达六家公司上市承销保荐费用也均超过3000万,涉及安信证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开源证券、国元证券、招商证券、中航证券七家券商,整体分布相对平均。

天风证券非银研究团队表示,参考同样采用注册制、在2020年整体募集资金2226亿的科创板市场,假设2022年北交所带来的IPO承销额为1700亿,按照6%的承销费率,预计2022年北交所将贡献的投行业务收入达102亿,占行业收入的比重可达到2.2%。

不过,已上市的82家企业仅能显示相关保荐机构阶段性的优势,对后续北交所在审项目的盘点才更显各家券商底力。

同样长期深耕新三板市场的申万宏源则握有19家拟上市公司、东吴证券11家、财通证券10家,其余各家券商则均未超过10家。相比之下,在投行业务上长期居于优势的“三中一华”则表现相对惨淡。其中中信建投揽下5家拟上市公司,中信证券2家,华泰联合1家,中金公司则暂未有项目收入囊中。

投行业务盈利环境改善

实际上,在北交所设立后,精选层已全线平移。北交所虽未明确企业上市的保荐机构是否必须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时的主办券商,但如北京证监局等也曾明文规定,对于辖区北交所拟上市公司,非主办券商提交的辅导备案申请不予受理,一定程度上沿用了过去精选层的相关安排。

如开源证券新增保荐挂牌家数就已连续三年排名行业第1。另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开源证券持续督导新三板挂牌企业604家,位居行业第一,公司同时为9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提供做市服务,同样排名行业第一。另外,开源证券在2016年就设立一级部门股转业务总部作为新三板业务的执行部门及归口管理部门,这一部门也在近期更名为创新投行总部。

不过,随着北交所的诞生,投资银行业务的盈利环境也或将迎来改变

中信建投证券投行委委员、董事总经理、同时担任北京证券交易所第一届复核委员会委员的李旭东就指出,券商投行在沪深交易所的收入主要来自保荐和承销费用,但在北交所项目整体规模偏小、融资规模偏低、客单价较低的情况下,北交所进行了制度创新的安排。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