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个位子空了,但大家都记着他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寻梦环游记》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共有58名代表;

  •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共有57名代表。

  • 少了的那一个,叫李斌。

    2019年2月21日,李斌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58岁。

    他是全国劳模,

    是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是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但他最为大家所知的身份却是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数控工段长。

    直到去世前,他都还坚守在一线。

    3月7日,上海代表团第二小组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花蓓第一个发言,她讲的是关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话题。

    “刚刚我跟邵志清代表说到座位的问题,我就很怀念我们的李斌代表,去年他就坐在我旁边。”花蓓提到李斌时,声音略有些哽咽,现场特别安静。

    政府工作 告中明确“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 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去年媒体开放日,李斌代表就讲了产业工人队伍扩大问题,我觉得和今年 告的提法是一脉相承的。”花蓓说。

    花蓓是上海代表团里两届连任的老代表,但上一届她和李斌并不在一个小组里。十三届代表履职,他们在同一组,并且成了李斌的“同桌”。虽然交集不多,但李斌“公认的朴实”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斌代表非常低调。去年年底的时候听说了他生病的消息,没想到情况这么严重,实在是出乎意料。”

    李斌的另一个“同桌”是全国人大代表邵志清,两人都是三届连任的老代表。

    邵志清说,因为和李斌在一个产业系统,所以平时工作上的交流也很多。

    “他在电气集团工作,我长期在经信委工作,同在一个产业系统,所以工作上的交流也很多。特别是在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我们聊得最多。”

    邵志清还记得,在李斌看来,我们国家的制造业要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必须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邵志清说,李斌的离开让人深感痛惜,但他的精神和作风将永远激励我们勇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贡献。

    在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的印象里,李斌一直是个温和的人。“他这个人不大说话,总是笑呵呵的,像个弥勒佛。”曹可凡说,他记得李斌是个很注重锻炼的人,每天走一个多小时,“印象中他的西装永远有点宽大,从来不系,不修边幅。”

    2月21日,李斌去世,曹可凡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一段话:

    “每次开会遇见李斌,总会被他真诚的微笑所打动。他说话惜字如金,声音不高,语调平缓,却字字铿锵。说得少,做的多,这是李斌一惯的做派。他为自己执著的事业默默付出,成绩斐然!李斌兄,一路走好!永远怀念你!”

    全国人大代表金锋还记得,多年前他作为新代表最初履职的时候,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李斌总会很仔细地告诉他。

    “在我的印象,他是一个好人,一位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的人,一位邻家大哥。我就是在大会期间跟他有交流,我们作为新代表有什么不清楚的他会很仔细的告诉你。而且他做事认真,看到新的东西一定要搞清楚才会罢休的人。”

    三届老代表,李斌给大家留下了朴实、温和、低调、少语的印象,但他作为一线工人的代表,在为工人们发声的时候,却是不遗余力,每句话、每个建议都有理有据、掷地有声。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上海团劳模代表合影,

    左起为:徐小平、朱国萍、贾伟平、李斌、马兰、朱雪芹、金锋代表 。

    “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代表团,当时李斌围绕“加强技工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这一主题,发出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提出“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建议,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呼应:“我们要想办法调动一线工人、制造业工人、农民工的积极性,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工人阶级是主人翁,主人翁的地位要体现出来。”

    “上海近一半产业工人是劳务工和农民工,需要实现同工同酬”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分小组审议政府工作 告期间,李斌指出,要实现今年政府工作 告中要求的质量提升和工业强基的目标,人力资源非常重要,产业工人和技术工人尤其重要。上海有几百万产业工人,其中劳务工和农民工占据40%-50%,但他们在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中的地位和福利并不同等,建议实行同工同酬。

    “工人的传统精神不能丢职业教育应注重‘立德树人’”

    在说起职业教育话题时,李斌说:“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抓住‘立德树人’,相比掌握一项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则更为重要。大公无私、勇于吃苦、顾全大局都是工人阶级的传统精神,进入新时期,这些老的传统精神不能丢。国家提出要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这个价值取向不能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