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个性化、物联 ,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工业4.0,互联 +,技术为王的时代,当中国遇上德国,谁将定义未来工业的标准。
令游客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些全智能自动化的机器人小车。
正在工作的AGV机器人小车。
这是游客常常参观的GCP全球客户门户系统展示大厅。售出的工程车辆通过设备上的GPS传感器将工况回传到这里。
贺东东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工业4.0带来的很重要的改变就是商业模式会变。”2012年1月30日三一集团发布公告,以26.54亿元收购普茨迈斯特90%股权。
2012年德国普茨迈斯特创始人卡尔·施莱西特参观三一重工工厂。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CEO 向文波)“可以说这个并购让我们一步就将我们的混凝土机械做成了世界第一品牌。所以对我们来讲最宝贵的是它的战略价值。”——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CEO 向文波
普茨迈斯特在液压系统、涂装及焊接等领域有着天然的国际领先技术,而实际上其技术优势核心是在于有着工匠精神的工人。
一包一码技术2015年5月20日中国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文件,其中也聚焦智能化工业,既要包括新型产业的培育,也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这就是纷美自主研发的“一包一码”技术,在高速生产的过程中每一个包装盒都会被印刷上独一无二的二维码。
通过这个二维码便可以接入企业内数据信息系统,由此可对企业内的所有生产环节进行追溯。
“生产环节里边一个是除了让我们自己提高效率之外,更多地是让消费者知道我们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做了哪些事,这些产品都是从哪儿来的,这些质量认证证书是不是已经过期了,是不是还有效,就跟他们装修家里边,我买这个木材哪儿来的,里边有没有什么化学物质什么的。”——纷美包装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 毕桦
(纷美包装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 毕桦)最终,这个二维码将对消费者开放,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产品相关的生产信息。
工业4.0重要特征在于打通生产上下游的全部链条,如今一条二维码正在逐渐承担这个作用。
中国技术嵌入遭遇瓶颈“工业4.0”一词源自德国近些年提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简称,指通过信息技术打通所有上下游生产环节的数据壁垒,实现全产业链实时互动。当中方试图将“一包一码”技术在欧洲推广时,却遭遇了无法接入二维码的瓶颈。““但是在欧洲,大部分人使用WhatsApp这类社交软件传讯息,或者使用snapchat来发照片。要用一个app实现所有功能是没有的,没有人真正使用它,这也使得进入其中的门槛变高,成为终端消费者有些困难。”——纷美包装欧洲公司市场拓展助理 杜安德
(纷美包装欧洲公司市场拓展助理 杜安德)在中国,人们早已经习惯于扫描二维码来接入更多的功能,在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上中国已经远远超过欧洲。
“中国的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创造力和接受程度远远要快过和高于欧美,所以咱们这边推什么东西很好推,其实也可能是因为咱们这边习惯了这种一蹴而就,就是这种就是从这个自行车已经跳过摩托车直接就买汽车了,这个从这个没有电话跳过了电话直接奔手机了,是一个道理的。”——纷美包装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 毕桦
无论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是对未来工业的一种描绘和规划。不同的国情有着截然不同的优势,也许未来的工业就没有固定的范式。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吸取了全球化的经验,在未来工业模式的探索中定会摸索出更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