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如今在建筑工程中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地基处理方式了,但目前仍然有很多施工人员对其关键点把控不到位,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导致基础不稳,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今天小编给大家总结了地下连续墙的各种病害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借鉴。
常见问题处理
1.导墙变形
原因:导墙刚度、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导致其承受的施工荷载超过极限;因受地基坍塌或冲刷作用而破坏;导墙内侧未设置支撑。
解决办法: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导墙内钢筋须连接好;适当加大导墙深度,加固地质;在导墙内侧设置支撑;注意使施工荷载分散,使导墙能均匀受力。对于已经破坏的导墙,应将其拆除,用优质土回填夯实,然后重建。
2.槽壁塌方
原因:泥浆密度不够,导致不能起到护壁作用;孔内出现承压水,或地下水位过高;施工时遇到竖向层理发育的软弱土层或流砂土层。
解决办法:根据现场地质情况选择适宜的泥浆;遇有软弱涂层或流砂土层时,应适当加大泥浆密度;造孔施工时,应根据钻进情况随时调整液面标高及泥浆密度,使槽坑液面至少高于地下水位500mm,从而保证泥浆液压、地下水压差以及槽壁的稳定;通过将导墙设置高出地面200mm,同时敷设地面排水沟与集水井的方法,可防止暴雨对泥浆造成影响。
3.钢筋笼入槽困难
原因:钢筋笼重量过轻,槽底沉渣过多;钢筋笼尺寸不够精确,纵向接头处存在弯曲;浇筑混凝土时的速度过慢,使钢筋笼被托起从而造成上浮现象;导墙埋入深度过大。
解决办法:严格控制钢筋笼的尺寸、外形、重量等,其截面长宽需比槽孔小140mm,在成槽时要保证壁面平整;若槽壁弯曲,应经过修整后再将钢筋笼放入;对于钢筋笼上浮现象,可通过在导墙上设置锚固点固定钢筋笼,将槽底沉渣清除干净,加快浇筑速度,控制导管的最大埋深不大于6m进行处理。
质量通病防治
1.导墙
病害:导墙变形、开裂、下沉等导致漏浆;墙体承载力不足;因超方形成鼓包,导致钢筋笼无法下放。
预防:导墙应按条形基础进行设计,保持导墙表面平整高度一致,整体比地面略高5cm,避免泥浆流入槽内;钢筋绑扎时需固定牢靠,确保位置准确不变形;基槽开挖时严格控制标高,并严格控制挖方量,避免超挖、欠挖;采用振冲、深层搅拌等方法加固导墙底部地基,并在端头井阴阳角拐弯处适当外延导墙,确保槽断面空间充足。
2.槽壁
病害:泥浆质量不合格,密度及浓度不满足要求,无法护壁;钻头钻进速度过快;地下水位过高浸泡槽壁,影响泥浆质量;槽壁上地表荷载过大导致槽壁塌方。
预防:严控泥浆质量,定时抽检;钻进施工时不可一味图快,应加强方向控制,严禁碰触孔壁;及时调整液面标高,保持其高于地下水位,并设置高于地面的排水沟、集水井;槽段附近禁止重车通行或堆放大量物体。
3.支护
病害:受土压力及水压力等荷载作用导致墙背侧向变形;未及时加设支撑;预应力损失,使设计工况与施工工况严重不符,导致变形过大,严重时甚至渗漏。
预防:及时处理混凝土质量问题,封堵连续墙漏水处;及时加设支撑,尽量缩短连续墙暴露时间;对预应力损失进行补张拉。
4.钢筋笼
病害:槽壁倾斜度过大、凹凸不平;钢筋笼尺寸偏差过大;钢筋笼刚度不足导致变形;混凝土浇筑时钢筋笼上浮;钢筋笼重量过轻;槽底沉渣过多。
预防:及时调整钻机导板箱垂直度,保持槽壁面平整垂直;严控钢筋笼外形尺寸,保持垂直下放;对称施焊防止变形。浇筑混凝土时清槽须到位,控制沉渣厚度;在导墙上设置锚固点以固定钢筋笼位置。
5.导管
病害:导管下端口距槽底的高度过大,导致导管掉塞,混凝土直接混入槽中泥浆。
预防:按槽深和导管尺寸控制深度,到底后用夹板夹牢,控制好与槽底的距离。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有任何疑问想咨询都可以留言,我们会竭力为您提供最靠谱的解答和最优质的服务。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