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连续的高温炙烤着义乌大部分地区,持续的高温,让义乌机场的停机坪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蒸笼”,热浪滚滚的停机坪上,地表温度最高时达60多度。
火辣辣的太阳下,毫无遮拦的停机坪“烤”验着机场地面保障人员的身体承受力,一位位行李装卸员、地勤保障员、地面保洁员,在60多度的的停机坪上,完成一项又一项的艰巨任务。航班高峰期,一天下来,不少人要在高温闷热的外场连续工作十余个小时,有时连吃饭也是断断续续。
机务维护:听着噪音吹着热风 确保飞机安全
8月6日下午3时30分,随着一架广州航班的着陆,机务维护人员汤晓顺迅速上前指挥。
飞机停稳后,挡轮挡、放警示锥,然后绕飞机进行维护检查。“每架飞机在起飞前和降落后,都需要机务检查和维修,涉及发动机、起落架、飞行操纵面、液压系统、通讯系统、传感器、舱门口盖、飞机外表面等五六十个项目。”汤晓顺拿着厚厚的一叠检查单说,对一架飞机完成这些繁琐的日常项目维护,根据机型及航空公司的要求不同,所需时间也不一样,通常检查一架飞机需要20分钟。
“不让飞机带安全隐患上天,是我们对所有旅客的承诺。”一整天,汤晓顺所在的班组需负责50余架次的勤务、检查、维护和放行。
在烈日下检查飞机十余分钟,汗水早已湿透了后背,而工作服上也留下了一层白白的盐渍。
货物装卸:一天弯着腰搬几十吨行李、货物
“脚下烤、头上晒、中间蒸。”这就是行李装卸工人对自己工作环境的评价。当飞机停到对应停机位后,他们就一刻不停地进行行李抢装。
两名装卸工人负责在货舱内传递,另一名则地面负责码放行李。逼仄的货舱如“蒸笼”般闷热,身高1.72米的装卸工陈茂海正猫着腰搬运着需要装卸的行李和货邮件。不一会儿,豆大的汗水布满脸颊,他随手擦去,继续搬运行李。
一架航班货物行李装卸量少则二三吨,多则四五吨。货舱高度不足1.4米,装卸工人或弯着腰,或蹲着装卸货物,一个航班保障下来,每个人汗水湿透全身。为了防止晒伤或刮伤,他们还必须穿着长衣长裤。“我们身上的衣服是干不透的,所以大家都会带上几套更换的衣服,一天大概需要换三四次。”陈茂海说。
“我们这群人干的是力气活,每天2个班组,10个人,平均年龄都在40岁左右,现在没有年轻人愿意干这行了!”陈茂海感叹。有时航班延误,他们需随时等候,一天结束,高强度的工作经常让他直不起腰。
客舱清洁:争分夺秒抢时间 通宵作业是常态
等待最后一名旅客离开机舱,8名清洁队员们一起走进客舱,迅速按照分工有序忙碌起来。没有过多的话语交流,大家在各自区域专注工作,他们需在10分钟内完成客舱的清扫工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