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勤大队水上中队始建于1964年,前身是珠江中队,于2002年编入特勤大队。2005年6月,其正式与芳村中队合并,成为全省唯一一支水陆两用消防中队。
水陆两用的消防中队
作为全省唯一一支水陆两用消防中队,特勤大队水上中队辖区包括陆地上约22平方公里的区域。“我们还管辖130海里的水域。”邓洪说,基本上除了南沙区域,广州市其他水域都是该中队负责辖区。
珠江是珠三角地区水上交通大动脉,两岸林立码头3000余个、内河运输企业500余家,货运量、通航里程全国第二。广州石化、黄埔油库等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密集分布,广东消防安全珠江沿岸系于一半。水上消防事故虽然相对陆地发生概率小,但由于船舶机动性、射水压力等问题,火灾扑救难度极大。
救火抢险无惧危难
2002年11月15日,番禺番龙油囤突发大火,泄露的燃油顺江而下,下游200米处一座大型液化气站即将被大火吞噬,周边近百万群众生命安全危在旦夕。
“当时是中午1点多,我接到了警情,驾驶着广消03迅速驶往事发海域。”邓洪回忆道。
最终,一共有包括广消03号在内的4艘消防船赶到了事发地。岸上数十台消防车由于水枪射程不够无计可施,其他因油囤猛烈燃烧而无法靠近的救援船只被迫撤离现场。“当时我们看到几十条输油管已经烧得通红了。”邓洪说,这时,其他3艘消防船的灭火泡沫已经使用完毕,广消03号消防船成为守卫百万群众生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猛烈燃烧的流淌火借助风势突然包围了广消03号,凶猛的火舌舔舐着船体发出噼啪的响声。“当时,我们被浮在水上的火苗包围了。”邓洪摇了摇头。邓洪闭上双眼,加大马力,凭借对船体在不同水流条件下航行阻力的经验,准确判断突围方向,广消03号身披多处明火冲出火海。
为了防止流淌火引爆输油管,广消03号立即开足马力掉转船头,远离输油管。不久后,另外几艘加满泡沫的消防船重新赶回来支援广消03号。经过海陆两边消防员30多个小时的鏖战,终于完成了这次事故的抢险救援任务。
2018年11月9日17时32分,水上中队接到119指挥中心调度,位于荔湾区龙溪大道277号芳村 球中心有硫化氢泄漏。该中队立即出动1辆消防车8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处置。
17时48分,水上中队到达现场。3个写着硫化氢字样的气瓶被放置在路边空地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异味。当时处于下班时段,不少群众经过该地。由于暂不清楚气瓶是否处于泄漏状态,为了避免群众吸入有毒气体,中队指挥沟通现场民警,扩大警戒范围,并疏散200米内正在运动健身的群众。
随后,消防员身穿重型防化服,携带六合一气体探测仪深入现场处置。经过详细检测,发现3个气瓶中其中一个气瓶阀门处有泄漏,通过20分钟左右处理,气瓶阀门修复完毕,经检测,无气体渗透出来,一次危机被成功解除。
时刻备战不敢懈怠
背负空气呼吸器5000米跑、400米救人疏散物资、100米负重跑、60米肩梯跑……这些都是今年水上中队全员岗位大练兵的方案,要求做到“全员达标,个个过关”。由于该中队人员指挥调度原则为负责水域消防工作的消防员需要在陆上消防人员不足时进行补给,所以上述体能训练要求所有队员都需要进行。但需要在水域上作战的水上中队消防员,还需要有哪些体能要求呢?
除此之外,不能晕船也是队员必备的身体素质。“刚开始的时候,都会有一点点身体不适,只要多在船上待,一般都能克服。”邓洪说,有些队员确实因身体素质原因无法克服晕船,他们会综合考虑将他调到陆上救援抢险的队伍中。
一张船,一张小茶几,一部老式电视机,一个简单干净的卫生间,就是邓洪生活休息的地方。在非休假时间,邓洪就住在这间小房子里,小房子随着珠江的浪轻轻地晃呀晃。这对于已经在水上中队服务了29年的邓洪来说,一切都习以为常。“去年台风‘山竹’登陆广东时,我还是坚持住在浮排上。因为作为船长,我要守着消防船,在接到任务时,才能最快到达船上,驾船赶往目的地。”
如需授权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欢迎朋友圈分享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