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的传统榨坊,人工榨出的菜油比机器榨出的菜油香味更浓

在重庆市彭水县桐楼乡桃子垭,随着张贵宇的榨油坊开工,整个村子里又弥漫着菜籽油的清香味。

在机械化榨油已经全面普及的今天,张贵宇仍然坚守着传统榨油老工艺。

由于传统方法榨出的菜油香味浓郁,榨油过程又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因此吸引了许多农户前来加工,以至于整个夏季,张师傅的传统榨油坊都处于十分繁忙之中。

菜籽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植物油,也是人们最为主要的食用油品之一。

每到初夏季节,就是油菜籽的成熟季节,农民们把油菜籽收割后再进行晾干,然后送到榨房里加工,经过几道加工程序后,油菜籽瞬间就变成了清香扑鼻的菜油。

在过去,榨油工艺比较原始,他是用牲口拉着石碾把油菜籽碾碎,然后做成油饼上榨,经过撞击榨出菜油。那种榨油方式是个力气活,要不是身强体壮,绝对难以胜任。

当年有句顺口溜:“楠木撞杆铁包头,撞在青山鬼都愁”,可想而知,当年的榨油工人有多么的辛苦。

调整

解放后,随着液压榨油机的出现,一下子让榨油变得轻松起来,榨油再也不是鬼都害怕的苦活了。

张贵宇的榨坊就是使用的这套液压榨油设备,和现代化的全自动榨油机相比,张师傅的榨坊属于半传统工艺。

上架

张师傅今年68岁,从事传统榨油已有50年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初,他就进入生产队的榨油坊榨油。

土地放下户的时候,他和另外三个村民合伙,以400元的价格买下了生产队的榨坊,四人一起继续经营这个榨坊。

压杆

干了十几年后,由于孩子上学需要学费,他就退出榨坊,远赴大连、杭州、河北等地打工,希望能够挣到更多的钱,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2015年,已满62岁的张贵宇回到家里,用800元的价格从合伙人手中又买回了这套液压榨油机,重新开始了老行当,专为乡亲们榨菜油,每斤油菜籽收1毛钱的加工费。

榨油的程序很繁琐,首先是炒菜籽,这一步最为关键,必须掌握好火候,拿捏不准会影响出油。

炒菜籽

老话说:“炒是师傅打是匠”,由此看出炒菜籽的重要性。

第二步是磨粉,在过去,磨粉是用石磨或是石碾,不但费劲,效率也很低。现在用粉碎机,速度快,质量好。

蒸粉

第三步是蒸粉,蒸粉的过程大约需要几个小时。

第四步程序是踩饼,饼坯做好后就可以上榨。

踩饼

经过液压机的挤压,到达一定的压力后,菜籽油就会哗哗地从饼坯中涌出,流到一个专用的容器中。

出油

榨油过程中,炒籽要焦,打粉要细、蒸粉火候要合适、压榨要及时、功夫要到位。

对于传统技艺的秘诀,张师傅都熟记于心,否则稍有不慎,就榨不出油或少出油、出不了好油。

摊凉

从今年开始,张师傅决定不再做来料加工,他采取自购菜籽,自销菜油的方式经营他的传统榨坊。

今年的菜籽购进价格每斤3.3元,菜油售价每斤13元。

传统榨油比机器榨油出油率低,每百斤菜籽大约能出油30余斤。

张师傅每天加工300斤菜籽,出油90多斤,除去菜籽成本,每天能挣到200元左右的工钱。

对于年近古稀的他,就在家里每月还能挣到几千元钱,他感到十分的满足。

他说:如果身体允许,就会将这项传统工艺继续做下去,直到做不动的那一天为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