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地震救援演练:在连续攻坚中磨砺实战真功

“黄金72小时”是地质灾害发生后的黄金救援期,救援界认为,灾难发生之后存在一个“黄金72小时”,在此时间段内,灾民的存活率极高。每多挖一块土,多掘一分地,都可以给伤者透气和生命的机会。为做好地震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准备,提高救援队伍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及战勤保障能力,近期,新疆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专项开展地震救援72小时全流程实战拉动演练,演练内容涵盖前期准备、行程机动、现场救援、后勤保障、卫生防控等内容。演练全程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确保在实战任务中任务完成好、人员无伤亡。在救援中全面考察救援分队个人地震救援基础理论、装备器材操作使用,班(组)搜索、破拆、顶撑、营救等科目,全面考察分队救援水平,有效推进了特种救援大队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形成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的提升。

随机导调 立起实战标准

急促的警 声拉开了演练的序幕,演练以乌鲁木齐发生6.5级强烈地震为背景,接到命令后,新疆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按照程序立即启动重特大地震灾害事故专项预案,迅速携装以摩托化运输方式按规定坐标向指定地点集结,到达指定区域后全员实装携带器材装备徒步向“灾区”行进,途中不间断与演练前指通信联络,时刻保持战斗状态。进入“震区”后,救援队立即投入陌生环境开展大面积搜索,并根据演练指挥部统一安排,重点对人工和仪器搜索“看、问、听、摸、敲、用”的6步法进行了研究训练,同时,采取随机导调的方式,对道路受阻、人员埋压、高空受困等15种典型地震灾情进行临机处置,全面检验锤炼了队伍综合演练能力。同时,邀请凤凰岭救援培训基地专家全程指导,演练期间,基地专家全程跟班作业,评研操作规程、安全事项和装备运用管理等情况。项目操作完成后,各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要点讲解,并开展现场教学,给予技术指导和经验交流。

临机设情 深化练兵实效

液压钳进行破拆、顶撑设备开辟救生通道、无人机实时传输现场画面……这一幕并非发生在真实的地震灾害现场,而是特种救援大队在此次地震救援实战演练中的场景。“道路严重损毁,重型机械无法通行”“坍塌处发现生命迹象”,随着一组组突发情况接踵而至,演练现场的气氛异常紧张。此次演练,全程从严从难从实战要求出发,充分预想救援现场的复杂情况,随机导调情况,切实把演练场作为检验胜战能力的考场,把演练作为检验训练成效的“试金石”。转制以来,总队积极对标“主力军”“国家队”的职责定位,下力气研究破解制约战斗力生成的重难点问题,抓紧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坚持从实战出发把综合救援演练作为重复解答的“应急试卷”,采取随机拉动、临机设情的方式,重点演练联动响应、灾情判析、力量调集、行动编成、后勤保障等环节,组织全体指战员在一次次解答中查漏补缺、一步步更接近实战、不断优化协作配合,努力练就科学高效、专业精准的过硬本领。

一专多能 淬炼救援尖兵

“救援中多一项能力,就会给被困群众带来多一分生还的希望”,演练结束后,来自基层的教学班长对全体参训人员提出了:救援机械既能“移山填海”也能“精雕细琢”、液压工具既能顶撑起石板也能夹起鸡蛋的训练要求,让大家惊呼苛刻至极。转制后,面对队伍专业能力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弱、经验缺的现实情况,总队坚持以任务为牵引,以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广泛开展技术骨干和大型机械装备操作手培训,大力培养专业救援人才。面对救援一线各类突发险情,掌握各类专业救援技术就显的尤为重要,总队要求全体骨干必须具备炉火纯青的专业技能:理论上,要认真背记各类装备的技能参数、操作要求;操作上,要熟练掌握各类装备操作技巧和基本维修知识;训练上,要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不断锤炼操作技能和多种机械协作配合,通过打造一专多能、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极大地引领带动了综合救援能力的整体提升。

此次拉动演练,现场模拟实战环境,科学设置演练科目,有效检验了队伍应急响应和综合保障能力,提高了队伍间协同搜救能力,展现了救援分队昂扬的斗志和专业的的救援水平,达到了预期目的。下一步,总队将根据各救援队演练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地震灾害事故专项预案,针对性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强化演练成果运用,切实提升地震救援队伍专业能力。

——中国森林消防——

投稿邮箱:yjglbslxfj@163.com

杨文岭 王 雪

张 杰 范亮亮 韩兴华 胡 宇

庄申林 胡 翔 王刘金 杨国林

童鹏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