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之眼放“年假”,检修之后更安全

“5、4、3、2、1…正常关闭!”10月30日,随着摩天轮设备维护组组长王鸿珏一声令下,“天津之眼”控制室操控台上的各项数据显示从屏幕中消失,几声电影里常听到的电机关闭声也随之传来。整个“天津之眼”犹如闭上了眼睛,安静的睡了。

王鸿珏正在空中检修现场调度。

“这次的检修任务重、时间紧,参与的工作人员有几十人,现在检修进入了焊接驱动滚道阶段。接下来的检修工作还有很多,比如负重试验情况、内部安检对讲机与地面控制台连接情况、调节运输速度系统情况、双供电系统情况、舱内灭火器、救生绳等等。虽然检测的每个环节内容都详细记录,但花费的时间却没有太准确的计算。用的时间长了,必须要仔细检测,有些地方需要重新焊接和零件更换,每个地方都要比2009年正式开放之前检查再仔细的多,所以更耗时。”

王鸿珏正在检查轿厢内部电器设备

焊接前的准备工作,打磨除锈,清除油漆。

细致焊接

备用电源也是本次检测的重点,来到售票窗口与摩天轮登舱处紧邻一侧的摩天轮操纵室内。操纵台上排列着34个按钮,可以操纵摩天轮正转、反转、紧急停止等。操纵台最上方的9个仪表分别显示着传电电压、驱动制动压力等指标。在操纵室内可以通过屏幕检测到摩天轮的运转情况。“咱们‘天津之眼’还有一套备用电源,如果停电后,备用电源可以保证再转两圈。‘天津之眼’有三个挡,转一圈可分别控制在25分、27分、30分钟。”王鸿珏说。

卜以仁正在做焊接前的打磨工作。

“就当是给它批准个年假吧,运转时间长了,每天都光彩照人的,也累了,机器零部件很多地方都该保养了…”开这个玩笑的人名叫卜以仁,上海人62岁,是配合摩天轮设备维护组检修“天津之眼”年龄最大的维修师傅,从当初的筹备到如今的运营,近10年间,卜师傅一直都参与其中。

 维修师傅们正在检修液压系统设备。

“天津之眼”有着一圈洁白的“钢筋铁骨”,在检查时卜师傅及检修团队的同事们都流露出了对它的深厚感情,“我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天津就安装过摩天轮项目,之后2008年又来到‘天津之眼’施工,从打地基,到安装主体架再到拼装轮盘,外轨固定。巨大的轮盘被分为24等份小支架,把它们与主体拼装起来,才形完整的‘天津之眼’,这些场景到如今我们还记忆犹新。现在我和工友们在给“眼睛”检修,焊接前,需要精细打磨把生锈的地方修复如初,不瞒你说,这份心情我们感觉就像大夫在给一个老朋友手术,生怕哪做不好,所以每个人施工时都是千万分的认真仔细确保万无一失。”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