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鸣轩木工坊尝试让课外教育回归本质

一年前,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们拥有更多时间投入到课外兴趣教育中,引发了有识之士对课外兴趣教育未来的思索。该如何让它成为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的利器,又该如何让它回归教育的本质?大家都在思考。

在这些求索的群体中,有一家机构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他就是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东鸣轩教育城五楼的木工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走上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东鸣轩教育城五楼,很容易的就找到了东鸣轩木工坊。里面摆放着四五张平整的木桌子,桌面摆放着重力木玩具、古建筑模型、木枪等作品。两个小孩正在老师张仕博的指导下,运用中国传统的刨子、锯子等工具,制作木工物件。孩子们眼里闪着光,异常专注,仿佛正在制作的木工是珍珠玛瑙般的宝贝。

问明来意后,张仕博向我们介绍了木制品。其中有木制玩具猎枪、AK47、汤姆逊,挖掘机、木制弓弩、木制古建筑等等。这些木制品不仅做到了外形上的还原,还具备了功能上的还原,像挖掘机就能利用液压装置摆动铲臂;木制枪可以发射橡皮筋。其中的木制秦代弓弩、诸葛亮连弩,做到了极好的还原,就算用“巧夺天工”来形容,似乎也不为过。

有一部分木制品是张仕博通宵做出来的,他在介绍作品的时候,眼里闪着光芒,热忱中带着强烈的感染力。他将木工兴趣教育的讨论加以具象化、实践化,展现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内涵,令人不由对木工坊团队的来历产生好奇。

两个“木工”的化学反应

2016年,尤松老师在西安半坡美育创建了西安古建木艺工作室。尤松是个执着、热情,并且对木工艺术抱有热忱的人。他曾经花三年的时间去打磨教具,只为将木工教学做到极致。

两人讨论了许多,认为现在快的东西太多了,人们吃快餐,看短视频,很难沉下心来做一个东西。这也影响到许多学生,他们端着手机、iPad,在快餐时代里迷失,无法专注做一件事。他们在想,如果能够通过升级木工教学,让孩子真正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做好一件事,那将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大国小匠

多年来,半坡美育西安木工坊不断拓展,也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成功的吸引了广州东鸣轩教育城木工创客教育基地总经理周明的注意。广州东鸣轩教育城木工创客教育2021年创办于广州,首创了中国传统古建筑营造和奇趣文创线下体验模式。双方合作属于强强联合,由张仕博老师负责广州地区的教学任务。

张仕博根据南方孩子的情况,还有他们的动手能力,开发了有针对性两组课程一共42节,利用直尺划线,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画法,以及点,线,面,体的了解。他教孩子制作小板凳,要求划线的时候不能超过1mm误差。小孩子一开始没办法做好,在他反复指导下,克服了焦躁的情绪,慢慢培养了耐心,学会专心做事,变得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去做好每一件作品。

其中有个小孩令人印象深刻,他可以排除外界一切干扰,三个小时的课程中间最多休息五分钟,放下很多的东西,安安静静投入到木工制作中。这让张仕博看到了教学带来的效果,也达成了让孩子放下手机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张仕博因材施教,让孩子触摸从墨子、鲁班起就有的匠人精神,做一个大国小匠。

尤为喜人的是,孩子通过接触中国传统工具,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和专注力,也为接下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他制作了宋四铺作、宋五铺作,南禅寺补间铺作,清式五踩平身科、南禅寺柱头科、佛光寺梁架等古建筑模型,帮助孩子认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不仅如此,张仕博还带领孩子制作刨花灯、挖掘机、玩具枪、重力玩具等现代模型,古为今用,让孩子的动手能力有一个现代制作方向。

触摸中国传统工匠精神

张仕博也希望,可以将南方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他想着将广州城里面的古建筑做成木制模型,做为新的教具。也更希望小朋友们通过一座城走进古代中国。事实上,广州东鸣轩教育城木工创客教育基地与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山西应县木塔景区、芮城永乐宫青少年研学基地、西安半坡博物馆研学基地等结成“最佳合作伙伴”,并且早已经完成了木工教学与游学的结合,能够为木工坊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张仕博希望,能够借用基地的成功模式,将动手能力、工匠精神、传统文化等结合起来,让木工教学回归本质。孩子们既可以亲手操作2000多年前就发明的工具,还可以亲手制作自己的作品,体验由此带来的成就感,变得更自信,还可以通过制作古建筑模型,去了解中国文化的精华和传承,触摸古代匠人精神。

他们相信,这能够回归本质精神,并让孩子们成为一个动手能力强、专注力强、有耐心做好一件事、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风清扬)

ID:jrtt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