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厦航匠星李汉兴
李汉兴,生产计划部设备处设备维修师,他长期立足于岗位,灵活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中的技术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工匠精神”。
李汉兴所在的设备维修处,负责飞机维修地面设备故障的排除工作,并对设备的故障缺陷提出了可行性改进方案,在排除故障的同时,也为公司节约了大量费用。
18名设备维修员,每月近300份工卡,上千种工具设备,近6万件库存,仅吊具负载测试这一种类,就多达104项。
他说: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在平凡的岗位更需要做好自己,工作,是一种生命态度和价值的呈现。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李汉兴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飞机维修现场和各生产车间,依照设备点检表对生产现场的主要设备进行点检。看似简单的工作每天都在重复地进行。
他说:整个机务生产的电源与气源,就像是血管与神经,都属于我们的职责范围,机库哪根线从哪里来,哪根管路去往哪里,我们都必须熟知摸透。
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2014年3月,李汉兴在设备外观检查时,在结构连接处的焊缝上发现有发丝样的疑似裂纹,遂使用10倍放大镜对疑似部位进行了反复检查,发现了非常细小的裂纹且有向周边扩散的迹象。并协同质量部NDT室查出有3处较深的裂纹。他将此设备隔离并 告,及时与工程师沟通确定了解决方案。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
2013年三月的一个下午,李汉兴同志接到赴大连更换前起封圈的任务。由于情况紧急,他只穿了短袖工作服就随队出发。落地大连的时候已是次日零点,当时东北初春寒冷刺骨。为了尽快将设备安装调试好,他来不及喝一口水就投入到千斤顶的组装和调试中去。
机库条件简陋,没有行吊车。李汉兴同志急中生智,就地取材,利用脚手架和两条吊带拼出一个小型的简易提升设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把重达150公斤重的作动筒立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设备安装调试好。
Try everthing
李汉兴的手机铃声是《疯狂动物城》的主题曲“Try everything ”,他说他和儿子一样,都喜欢影片中的兔警官朱迪,敬佩她敢闯敢拼,精益求精的精神。
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应对机务生产的突发情况。
李汉兴犹记得去年的8月2日,那天是他因病住院后即将出院的最后一天,打点滴的他接到了处室打来的求助电话,维护设备损坏无法处理。点滴打完,针头一拔,李汉兴马上打车赶赴机场。最终设备运行正常,维修得以按时进行,但是他却在医院里多住的两天,把李太太心疼的半死。
他说:机务是我的大家,一家四口是我的小家,大家小家我都爱,每件事都要尽量去做,如同铃声“Try everything”歌词一样。
用心做简单不平凡的事
2月17日至22日期间,飞机维修工程部成立67人换发小组驰援南昌,仅耗时5天4夜便顺利完成公司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异地换发工作。李汉兴派至南昌保障三大卡车航材、设备、工具的安全运作。李汉兴在接到换发指令后,连夜赶赴公司,根据工卡罗列到的工具设备检查确认,测试充电、液压设备的正常。叉货物装车讲究顺序,在保障航材安全的前提下,将卡车的容量发挥到最大,整整打包了三卡车货物。
在换发工作最后一天,为了节约时间,维修员将大部分工具先行进行三清点并摆放好后,李汉兴开着叉车开始装车,每装卸一车的工具都需要三个多小时,装卸车当天,天空飘着小雨,南昌当地气温低至4摄氏度,“戴着手套一下子就打湿了,不戴手套双手被冻得通红”。“一部叉车根本装卸不过来,必须将大叉车,小叉车不停轮流换着开。小叉车吨位受到限制,大叉车叉臂长度不够。”
在换发试车结束后,航材及设备的工具打包工作并没有结束,李汉兴一直忙碌到所有工具装车确认无误后,最后一个登机。
他说:离开厦门基地的几天,属于我自己的工作转交给了同事,我得早点回去承担起属于我的工作,我想我的儿子跟女儿了,也想我自己养的马甲热带鱼。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