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见证长治巨变,成为新时代流动风景线

无论春夏秋冬、清晨日暮、风霜雨雪,一辆辆公交车行驶在城市街头,“目睹”着城市的日和夜,“聆听”着城市的喧闹和寂静,“感知”着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说到公交车、公交线路乃至整个城市的发展变化,曾驾车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的公交车司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根龙有着更深的感触。

张根龙是长治市公共汽车公司的一名老司机。1976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17岁的张根龙参加了工作,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是新中国、是党给了我们家生活下去的希望。”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深深感激,张根龙暗下决心,一定要牢牢握好手中的方向盘,为人民开好车。驾驶公交车的20多年里,张根龙安全行车百万公里,他用自己的责任心、爱心温暖着每一名乘客,把车厢营造成了乘客“流动的家”。他自己也因此赢得乘客们的热爱,并先后被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建设部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全国公交系统掀起“司机学张根龙,乘务员学李素丽”的热潮。

“公共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桥梁,是城市交通之动脉,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性公益事业。1968年市公共汽车公司刚成立时,只有9条线路,如今的公交系统已覆盖全市,出行坐车很方便。” 一说起长治公交的发展史,张根龙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

长治公共交通事业始于1958年,当时仅有一条线路和两辆公共汽车。“长治街头两辆车,一条线路通北董”是长治公交创世时期的真实写照。1968年长治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公交车增至14辆,公交线路发展至9条。

受各种因素影响,公交事业发展缓慢,线路一度呈现“市区线路强支撑,矿郊线路常停行”的境况,这对于公司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为改变现状,公司开始开展比收入、查安全,比出勤、查证点,比团结、查服务,比贡献、查节约“四比四查”活动,提士气、鼓干劲,并将公共汽车票制由2分制改成5分制。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长治公交事业才乘着这股东风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公交车量由成立之初的14辆增加到46辆。第二年,公司将惠丰厂始发的1路线终点站从八一广场延伸至液压厂,将火车站始发的2路线终点站从八一广场延伸至自行车厂,并先后开通英雄台到长子县宋村、平顺县苗庄、屯留县(今屯留区)、壶关县等地的线路,公交线路增至15条,极大地满足了乘客的需求,公司初具规模,逐渐步入正轨。

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城市不断扩张,群众对公交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开始加大对车辆的更新力度,对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中期购置的车辆进行淘汰 废。1982年首次新购2辆四平产铰接大客车,这种车型也是诸多车型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俗称“大通道”。这种车有两节车厢,中间用黑色褶皱状胶皮连接,车长超过14米,载客量大。设有3个车门,乘客从前后门上车、中门下车。由于铰接式公交车车身过长,倒车时车中间的连接段往往被挤压成90度夹角。

那时候每个月轮一次线路,往黄碾跑公交,车辆密闭性较差,玻璃透风,灰土会从车窗缝里不断灌进来,每次跑车回来,全身上下都是土,整个车厢都弥漫着灰尘。冬天冷夏天热,我胳膊上这一片一片的伤疤就是当时开车晒伤留下的。如果遇上下雨天,外面大下里面小下,外面已经不下了,里面还在下,跑一趟车下来司机的身上就全湿了。不仅如此,安全性也不高,冬天遇上下雪路滑,乘客下来推车是常事。

开车考验水平,坐车也不容易。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无法想象,1998年6路和9路线开通前,30年之间长治市市内仅两条公交线,一旦遇到赶会,车辆从英雄路走时根本就没法通行,再加上当时道路窄少,绕都没法绕,不像现在,修路、举办活动提前通知就可以绕路走。还有,那时候跑矿郊路线的车,一天也就两三趟,人们想来一次市区,那可是一大早就得出门。

到了1999年,长治公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人售票车登场了。喷有无人售票字样的车,宣告着城市文明的进步,也不再有售票员问你付过钱没,坐车感受也更棒了!

时代在变迁,城市在发展。新的道路建好了,新的厂房和小区盖起来了,新的市场形成了,公交车的站点随之增多了,线路也延伸了。2005年,公交公司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管理促效益,向城乡公交一体化进军,先后开通301路、302路、303路、307路公交线路,使线路达到23条,初步形成市内四纵四横带小环,矿郊15条线路带通勤的公交线 。

到2007年,一种特新潮的车来到长治,那就是双层巴士,行驶在2路线上,人们坐在第2层视野很开阔,有了它们,城市颜值都提高了。公司又先后购入双燃油车、新型环保公交车、空调车,现在穿梭于城市各条道路上的都是纯电动公交车,车辆间隔时间短、干净整洁、冬暖夏凉,乘车更加舒适。

变化的不仅是公交车本身,还有公交线路和站点。公交线路和站点变化的背后,是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近两年,又新增15路、长治机场定制公交901路、29路等多条线路,可以说,城市建设推进到哪里,公交线路便延伸到哪里,如今公交横贯城市东西,连接南北交通,直达各县(区),如同一张巨大的 ,将这座城市串联在一起,等车难这种现象已成为遥远的回忆。

公交服务也在不断改进。车载电视、电子屏显示、语音 站……随着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公司对原有智能调度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加入GPS设备、视频监控和公交电子站牌等,实现调度平台、监控终端到乘客手机及站点站牌的实时链接。通过车载总线系统,公交公司也可对全部车辆、班次运行、司乘人员、乘客、场站实现全方位、全过程、无死角调度和管理,还能够实时查看车辆仪表的各项数据,让行车更安全。以前乘坐公交车,经常见乘客因缺少零钱上车和别的乘客换钱,以至于前门经常出现拥堵,耽误行车时间,后来有了公交卡,现在只要手机扫码就可以乘车,很方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硬件设施日渐提升,乘客的素质水平也不断提升,文明乘车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以前乘客同时在前后门上下车是一种常态,慢慢地多数人都遵守前门上、后门下的规则;老人、孕妇、小孩上车,往往第一时间就有乘客让座;车上喧哗吵闹的人少了,车厢地板上的口香糖等垃圾也少了,环境更加整洁舒适。

从柴油车到混合动力车,再到纯电动新能源车;从铰接式公交车到单机公交车,再到增加开行密度和并行线路;从一根水泥柱子上面挂个站牌到电子站牌;从车厢内冬天冷夏天热,到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时光在始发站和终点站之间的一趟趟往返中悄然流逝,公交车车轮的轨迹勾画出城市发展的足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