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风31洲际核导弹

东风31洲际核导弹

在1999年10月1日举行的国庆阅兵仪式上,从天安门广场驶过了3辆搭载有导弹发射筒的重型运载车。这是东风-31型陆基机动洲际弹道导弹首次公然暴光。东风-31是中国第1种进行公路机动的洲际导弹,能在普通公路上进行机动转移。导弹发射所需的全部设施,全都安装在1辆发射车上。在接到命令后很短的时间内,导弹就可以完成从起竖、瞄准到发射的全进程。这大大增强了该型号导弹在未来战争中的生存能力。

东风31洲际核导弹

目前世界上仅中、美、俄3国进行了射程8000千米以上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实弹部署,具有全面的“3位1体”核打击能力。英国、法国由于国土面积狭窄而没有部署陆基弹道导弹,其主要靠核潜艇携带的海基核气力。印、巴等国的核气力还处于婴儿阶段,非常脆弱。

东风-31型固体洲际弹道导弹(北约代号CSS-9)由中航团体公司、第2炮兵部队和其它科研单位联合研制,总设计师为航天1院刘宝镛院士。该导弹前身是东风23导弹计划,1978年立项,项目编号202号工程,目的是研制1种能够打击前苏联欧洲地区的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用来代替射程5000千米的东风-4型液体中程导弹。1984年由于新技术的注入而换项831工程。大口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铸造技术1直是研制固体洲际导弹的瓶颈困难,经过我国兵工科技人员不懈努力,终究掌握了大口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铸造技术,于1988年设计定型,1989年生产出第1枚原型弹,命名为东风3十1。

东风-31固体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1枚700千克级的25万吨至100万吨核弹头,或3枚9万吨级的分导式核弹头,火箭结构为3级固体发动机。射程超过8000千米。打击范围可达美国西海岸的任何目标和北部山区的几个州和欧洲各地,具有打击硬目标的能力,能够摧毁包括美国“民兵-III”抗压加固地井等战略目标的能力。东风3十1的圆周偏差率没有公然过,但是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井射型号的圆周偏差率约100米,机动型号的命中精确度约在150米左右。设备有欺骗反导系统假弹头,是1种生存能力极强的战略武器,从发射前的机动转移,到导弹的末端飞行,拦截都将非常困难。

东风-31弹体全长13.4米,比东风-4“矮”了1半,直径略同,为2.25米。弹头轻了3倍,只有700千克。同东风-4重达82吨的庞大身躯比较,东风-31硬是减到了42吨左右。我国在1982年就实现了核弹头小型化,科研人员从核弹头小型化,导控系统微电子化,高效固体推动剂和弹体材料等各个方面都费了很多心机,才把东风-31打造得如此紧凑。DF-31不光重量和体积减轻了,反应时间和精准度与DF-4来比较都提高了数倍。

东风-31的载车为武汉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ZX-TJ-2000型8轴牵引车,配置v-12缸增压风冷发动机,国防科工委要求200吨牵引力,顺利通过2级地形,即离开公路的沙石路面。8轴牵引车由十5所绘制载车图纸,3江航天团体孝感生产底盘,再由铁路运输至武汉汉阳组装载车,最后由航天科技团体下属的4川龙泉完成导弹总装任务。导弹运载车采取全轮随动转向,油气弹簧独立悬挂、驾驶员控制的中央轮胎充气设备、大号轮胎等技术。东风-31甲的牵引车做出了重大调剂,东风-31牵引车使用汽车柴油发动机,而东风-31甲的牵引车使用了功率更大的船用柴油发动机,仅仅散热器就有两米高。改进后的底盘将加强在野地环境中的机动性能。这些改进措施将使导弹更难被发现,从而进1步提高其生存性。

东风3十1共4型8种(包括验证弹),分别为:31原型、甲,甲1,乙,乙1,乙2,丙,丙1,丙2,丙3。其中东风-31甲是东风-31的增程弹,应用了90年代末多项先进技术,它是我国现役陆基洲际导弹技术含量最高的型号。东风-31甲采取了大当量的单1弹头,该弹再入段配备了1个装有低温高压液态气体的动力装置,在距离地面约8万米高空的淡薄大气层中,由弹道计算机控制容器喷口开启,靠矢量喷射实现导弹变轨机动。

东风-31乙1,丙2是地井发射型号,部署在长城工程的隧道和地井中,它们的部署情况还没有公然过。31丙1是平原机动型号,也就是50周年国庆阅兵展现的型号,发射筒表面除竖立液压装置外没有装配卡钳,也没有加强筋固定,主要部署在东北,华北地区,打击对象为美国。31乙,乙2,丙3是山地机动型号,主要部署在华中,华东地区,它们的结构的共同特点是具有1定的越野能力;发射筒采取了加强筋固定,并安装了两副卡钳,斟酌到南方丘陵地领路面质量的因素而起到稳定作用,打击对象为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也统筹打击前苏联的欧洲地区。地井发射的东风-31,在1993年进入战略值班,路基机动型号在1996年交付部队。

就象巨浪-1型海基中程弹道导弹建立在东风-21型导弹的基础上那样,东风-31和巨浪-2实际上是同1类型的导弹,1个部署在陆地上,另1个部署在海洋上。东风-31的前2级推动器是采取了被取消的东风-25常规中程弹道导弹的技术,而东风-41则在继续使用这2级发动机的基础上,加装了1级更大的推动器。自从1983年底2米周长固体火箭发动机实验成功后,这些导弹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导弹的尺寸和性能已接近美制的3级固体推动器多弹头3叉戢C-4远程导弹。

外界普遍的猜想东风-31导弹的第1次实验是于1992年4月29日完成。由于导弹部件的质量问题,在发射升空后爆炸。第2次实验也以失败告终。但1995年后连续4次实验成功。1995年11月10日和1996年1月10日的实验中,导弹携带了外大气层的模仿运载器。东风-31的第4次成功实验是于1996年12月28日在山西的某1基地进行。1997年12月中旬东风-31在5寨基地的发射台上被观测到,随后即进行了飞行测试。同月东风-31还进行了从潜艇发射管中的摹拟测试。1998年12月进行了1次“软发射”。1999年8月2日,中国成功的在山西5寨2炮基地发射了1枚东风-31,导弹着落点位于新疆的罗布泊。中国在1998年下半年进行的1系列发射准备期间,美国派遣了USS观测岛号海军侦察舰停靠在西太平洋实行了监视,但中国的导弹并没有向海上方面发射。1999年10月1日中国50年大庆典上举行了范围最大的阅兵式,展现了许多新的武器设备,出动了11000名官兵,17对地面阵容,25对方队,和包括132架飞机参与的10次排队表演。东风-31也在其中,不过导弹被装在巨大的发射管内。

东风-31型洲际导弹的实验成功,标志着我国国防科学技术又迈上了1个新台阶。东风-31型洲际导弹是我国战略核气力中坚强的1环,将在未来捍卫祖国统1和反对外来侵犯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