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从种植到收获晾晒需要诸多环节,每一步农民都要付出足够的耐心和体力,这些付出在每个冬天集中兑现,鲁南地区冬天的味道是香气四溢的花生油的香味。
花生去壳,花生米饱满鲜亮,在花生粉碎之前还是要经过最后一轮手工挑选,对自己家里吃的东西每个农妇都不会掉以轻心,两只手在簸箕里面哗啦啦的挑挑拣拣,不放过任何一个劣质花生米。
现在的油坊和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变化是集中化程度的提高,从花生到最后榨油,再把花生饼粉碎在一个加工厂里都能实现,再有就是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大节省了人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效率。过去每家榨油要忙活上两三天,现在通常只要半天的时间。
挑拣完的花生第一步要粉碎。
花生变成了花生酱。临沂有种名吃叫糁(sa 二声),是作为早饭的肉汤;这个字是多音字,临沂农村管粉碎完的花生酱叫做 shen,也是这个字。
几分钟的时间,200多斤花生就全部粉碎完成。
花生酱被放进了一口特制的大锅,大锅里面有工具翻炒花生酱,使得受热均匀,还有装置把所有的“疙瘩”打碎,过去炒糁是一个很需要经验的环节,每个村里都有几个有名的师傅,每年榨油的季节各家备好酒菜请。
手工炒制每锅只能炒10斤,现在每锅可以装200多斤,完全机械化,手工只需要添一些柴火。
炒糁颇有一些“煮豆燃豆萁”的意思,炒糁的燃料就地取材,千百年来使用的都是花生壳。
炉膛里落下来的炉灰,过去孩子们喜欢把刚刚收获的红薯埋在里面,个把钟头的等待变成了美味的烤地瓜。
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慢慢变成水汽蒸发出来,“疙瘩”越来越少。
锅里面的糁从固体变得越来越稀,变成了流淌的液体,不是水,而是油。
半个多小时里,颜色也由白色变得金黄,香味越飘越远。
炒好的糁被装进了液压油榨里面,准备进入令人兴奋的收获的阶段。
糁在油榨里面用铁板分层,每一层就是最后形成了一个饼。
一层层的堆叠
油榨填满,电钮按下,液压油榨启动,滚烫的花生油汩汩的汇成小河,在油槽里面奔腾而出。
10斤花生可以榨油4斤到5斤,多数在4斤3两到4斤半,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比例。
花生是农村很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是农民销售花生油的价格远远比不上城里超市的标价,最贵的年份不过十几块钱,今年远远不到,新制的油稍微浑浊,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才能金黄透亮。
液压退去,剩下了饼,因为炒制火候比较大,油分榨的干,这种花生饼口感不好,多是作为家畜们的饲料。
#今日头条摄影大赛##最有意思的乡村影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