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使我知道了榆次商人,特别是榆次四大商家,曾在经商史上各具特色。聂店王家从明代开始经商,是榆次乃至晋商史上最早、最富有、影响最大的商家之一,并最早投资晋剧文化产业,为晋剧的产生和发展做出很大贡献;车辋常家在清代经营“万里茶道”,是“万里茶道”的开拓者,又是规模最大、经营最长的“第一对外贸易世家”;王村郝家与常家一样也是誉满三晋的大茶商、晋商茶帮的主力军,商业活动覆盖大半个中国,辐射“万里茶道”、“丝绸之路”和西南“茶马古道”三条国际贸易通道,而且成为晋商成功转型的范例;大张义宋家为清末民初晋商巨鳄,开榆次乃至山西现代工业、职业教育之先河,是榆次工商业开埠的先行者。他们事业的辉煌,彰显了榆次人经营之精明、做事之忠厚的特点。尤其是堪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国际贸易商道“万里茶道”,跨越地域之广,经营时间之长,业务影响之大,实属世所罕见,而“万里茶道”开拓者、实践者、主要参与者就是榆次常家,这是榆次人的骄傲。
可以这么说:以常、王、郝、宋为首的榆次商帮在晋商发展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晋商的辉煌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功绩。榆次曾经辉煌过、繁荣过,明初榆次商业就具有一定规模,全省106个县中,榆次已列入25个产铁县和29个产煤县之中。万历《榆次县志》记载,榆次县“县人操田者十之六七,服贾者十之三四,常以岁中为会,合百货而市易焉”。清雍正九年(1731年)山西全省商税超过3000两的只有6个县,榆次榜上有名!所以,用“财雄天下”来形容榆次,一点也不为过。
感叹之余,我同时也很内疚。我曾在榆次工作十二年,却没有把这个承载着榆次人民深厚感情、文化理念,代表晋商独特精神标识的“万里茶道”,加以重视,加以认真研究。
如果把榆次蓬勃发展的经济工作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万里茶道”就是这棵大树之根。因为没有很好培植,所以未使之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对于奋战在榆次经济战线上的企业家们,如果说他们的经营理念、商战智慧可以总结出若干条的话,那么由“万里茶道”所体现出的晋商精神,就是所有这些精神的“魂”。而我却没有把它继承、发扬、光大,很好传承,更谈不上以此引领全市经济的发展。
如果说,我们的前人曾高举着榆次晋商这杆大旗,用生命开拓出“万里茶道”而财取天下的话,而我们却没有很好接过这杆大旗,继续走出一条领先全国甚至领先世界的雄关大道。
所以想到这些,也应该说抱愧榆次。余秋雨因为了解晋商票号后抱愧山西,如果了解万里茶道后还会再次抱愧。好在我们现在重视了,后继有人了。当我们认识到这一切的时候,我想榆次的发展,榆次在全国的影响将会变得更大更好起来。这一次会议也是重视榆次晋商文化,也是研究万里茶道的新起点。
在研究解读《茶道商魂铸史青》这篇文章后,主要使我明白了两个问题或者说有两点体会。
一是晋商和万里茶道
提起晋商,许多人马上会想到“走西口、大院、古城、票号”,包括许多专家学者把这四个元素作为晋商的符号,把晋商理解为“大院经济、票号经济”等。展示千人一面,解说千腔一调,印象根深蒂固,不过这也足以让来访的全国各地游客和学者感到惊讶,对晋商的历史业绩赞叹不止。
当我们比较系统地了解“万里茶道”中以榆次常家为代表的晋商,历经二百多年,渡黄河,跨长江,远涉荒原,横穿大漠,战胜风沙雨雪,战胜盗匪猛兽,克服险关重重,带领数十万的驼队,运输二百万斤茶叶,用生命开拓出从武夷山到恰克图的万里茶道,从而看出晋商是多么善于用敏锐的思维捕捉商机,看出他们是多么果断精明地决策判断,并且实施大手笔的商业运作,不辞辛苦,大胆开拓,从而创造出神话般的国际商业传奇。
正是靠万里茶道的绵延流通,沿路众多国家得到物质、文化等方面的滋养,也正是靠万里茶道的成功运作,大多数晋商淘得第一桶金,并使许多票号、钱庄的老板发迹,铸就了富可敌国的晋商传奇。靠万里茶道的滋养,极大推动沿途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沿途城市的繁荣,形成了许多水陆口岸交易市场、驿站、茶舍会馆等,进一步使这些城市发育、成长。
可见,万里茶道上的晋商搅动了当时的中俄经济甚至亚欧经济,并引领了时代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道深刻影响欧亚大陆的商业风景,由此也可以说,是晋商开拓出了这条实实在在的流金溢银的财富大道。
所以,只有研究万里茶道,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晋商。从万里茶道中才能彰显出晋商的气魄、胆略、精明、大气和风采。而散布在三晋大地上的一座座大院,只不过是晋商铸成大业,赢得巨大财富之后,对先人的孝敬,对家乡的一种回馈,衣锦还乡的一种表达。
“万里茶道”及晋商所以能做出如此骄人成绩,并延绵二三百年,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的商业运营中,不断总结深化出晋商精神,同时秉承晋商精神去指导他们的实践,正如这篇文章中所说:
“商儒并重”是晋商之魂,
“义利谐调”是晋商之德,
“劳资共创”是晋商之器,
“家国兼容”是晋商之道。
这种精神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古圣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结晶的运用和体现,也蕴藏着榆次人核心的文化基因。我们常常说到“儒商”,实际上应该广义理解“儒”,应该是中华传统文化之大集,儒、释、道思想的合一,做人,做事,经商的三者兼容,这种精神在中华商业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独树一帜,熠熠生辉,堪称天下商业学习和借鉴的楷模,也是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巨大精神遗产和宝贵财富。
二是“万里茶道”和榆次
提到万里茶道,就和榆次分不开,这一点得到了全国学者专家的一致肯定。著名学者邓九岗在《复活的茶叶之路》中称:在众多的山西商号中经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首数榆次常家。
常家是茶商巨鳄,堪称清代山西世贸世家,所以我们说常家是万里茶道的开拓者、奠基者,榆次是万里茶道的战略支撑点、指挥部。
“万里茶道”是榆次唯一的一张在世界上拿得出、叫得响的国际文化名片,是榆次人的骄傲。
特别是习近平访向俄罗斯期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将万里茶道和新世纪的中俄石油管道并称为“世纪动脉”。这一条湮没已久的国际贸易通路又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在国内掀起了万里茶道热。
万里茶道沿途城市都在动,作为对开拓万里茶路贡献最大的榆次,绝对不能错失这次机遇。
试想:为什么榆次晋商曾在历史上如此辉煌,但现在一提晋商,不说榆次,而是说平遥、祁县,甚至太谷;为什么在俄罗斯的万里茶道上晋商的后人,几次回山西寻根访祖到的是祁县?为什么在许多出版物上关于万里茶道的地图没有标榆次?甚至有的地图出现了祁县常家庄园,说明我们工作不到位,宣传不到位,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由于种种原因,榆次这个具有三千年历史的古城已处于边缘化的状态,我们应该有危机感、紧迫感,否则我们对不起祖先。
我们曾苦苦寻求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王牌,我曾在全国中小城市研究会上介绍,比如“城郊型经济农业、轻纺型工业”等等也曾受到称赞。我们曾在外一说榆次,外人马上回应:亚洲第一的经纬厂,全国最大的液压件厂、液压城等等,这些成绩不容否认,但比起响彻全国的万里茶道,真是微不足道。我们曾苦苦追求,财政收入第一超亿元乡镇企业,第一个超亿元瓜果菜、肉蛋奶,全省名列前茅,但忽视了最能代表晋商精神、最能承载着榆次核心文化基因的万里茶道,这一拿得出的响誉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
我们说,具有榆次情结的人,都要对“万里茶道”很好地重视、研究,并且发挥好这张文化名片的作用,以推动榆次各项工作的发展。我要说的是,错失机会的话就会抱愧,不要像我一样,抱愧榆次。(榆次时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