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大熊猫“共进午餐”吗?熊猫基地扩建区即将预开园

近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熊猫基地”)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该基地扩建区将于近期开启预开园,改扩建区面积为2535亩,待正式开放后,熊猫基地总面积将达到3570亩。

除了高空俯瞰不一样的视觉,令人迫不及待想体验一番的无疑是熊猫全景餐厅。餐厅的落地窗正对着大熊猫的室外活动场。那么,和大熊猫共进午餐会是什么体验?

“熊景餐厅”被大熊猫馆舍包围

刚刚走进熊猫塔内部,大家就都抬头拿出手机“咔咔”拍了起来。熊猫塔内部泛着金色光泽,层层堆叠的圆盘状金属结构颇具科幻感。从电梯最高层九层走出来,正对着的就是十余米宽的观景平台。从左至右依次为扩建区的西大门、圆形兽舍、卵形兽舍以及商业区。西大门和熊猫塔为两个高点,其中西大门还有专门的拍照打卡点。圆形兽舍和卵形兽舍则位于这两处之间的凹地。

走进其间,高低起伏的草地仿佛一片滑草场。大熊猫的新家圆形兽舍和卵形兽舍内已经摆好了木架。熊猫基地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他们正在对兽舍进行消毒。所有兽舍都会进行多轮消毒。

当天最令人惊喜的无疑是位于无限商丘区的熊猫全景餐厅。该餐厅被三个熊猫馆舍包围,呈长条形,两侧都是落地玻璃。玻璃外就是“滚滚”的运动场,“喝着盖碗茶,看着窗外的大熊猫,这样的“熊景餐厅”还不甩什么海景餐厅、360度全景旋转餐厅几条街。”“大熊猫在窗外啃着竹子,你在窗内吃着午饭,光是想想都不得了。万一它还看你一眼呢?”现场参观的人已经忍不住开始脑补在“熊景餐厅”用餐的情景。

不光有“滚滚”,更有蔓延到屋顶的“花海”

据悉,扩建园区所在位置地形高低起伏,两边高中间低,垂直落差约40米。新区内的景观设计主要结合园内山势地貌,以竹为主题,打造出一个原生态郊野型的熊猫乐园。园区内种植了四季常青的植物以及适应各时间段观赏的树木花草,因此即使寒冬来袭,成都熊猫基地内仍旧能够保持一片绿意盎然。

大熊猫宝宝诞生,熊猫塔将会“发芽”

走进园区,回头看熊猫塔,整座观光瞭望塔如一根竹笋。高69.8米的瞭望塔正面如春笋破土,到侧面可见重心后倾。中国五冶成都熊猫基地观光瞭望塔项目负责人文元表示,“钢笋壳”呈现上小下大的造型,重达1300吨,以720块形状各异的钢结构弧形构件编织而成。

而让人一走进,就挪不动脚的瞭望塔内部,是团簇分布的81片金色“芙蓉花瓣”。这些“芙蓉花瓣”正是观光瞭望塔的载人平台。81个平台渐进式分布在瞭望塔内部,每一片平台都采用了成都市花芙蓉花瓣的造型,供游客观光休闲。

为最大程度模拟“春笋”表面的纹理脉络,在装饰装修阶段,该项目团队共采用了近672根单曲不重复的弧形月牙格栅来“编织”的全曲面幕墙外衣。每一根格栅的大小、形状都不一样,最大的一根格栅长度达13.688米,自重超600公斤,且所有格栅必须严密对应,每一根格栅和指定位置的偏差严格控制在3毫米内。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BIM技术“细化针脚”——运用全站仪对各编号关键点测放,确定不同轴间每根月牙格栅连接件的坐标、轴线等关键定位点,保证安装精度。此外,观光瞭望塔外部格栅喷漆选用浅褐色,在夕阳下泛起淡红带金的光泽。

更令人期待的是,未来熊猫塔将被点亮,同时“发芽”。文元介绍,观光瞭望塔的塔冠设置了一个由75根杆件组成的开闭系统,最长杆件长度达18米。这是国内首个采用“发芽”创意的建筑,平时观光瞭望塔的塔冠为闭合状态,但在大熊猫宝宝诞生、明星熊猫生日、法定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塔冠便会华丽开启。在塔冠安装调试过程中,项目团队以钢结构精准安装、液压装置、电气装置完美配合来保证75根杆件的开启和闭合动作高度一致。每个杆件均增设位移传感器,精确满足两分钟“发芽”、闭合所需效果及速度要求。

(下载红星新闻, 料有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