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龙腾空耀燕赵
——山西晋北-江苏南京±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冀1标段)施工纪实
在该工程500余天的建设历程中,建设者们科学组织、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用自己的执着和坚毅,克服了高山大岭、地形复杂、高难度跨越多、恶劣天气多等重重困难,一条蜿蜒的银龙腾空而起,从晋冀交界的太行山巅,到冀鲁豫交界的漳卫河畔展现烁烁雄姿,体现了河北送变电人在燕赵大地上,精心谱写了一曲倾心建设特高压电 的豪迈壮歌。
科学策划打基础
晋北-南京特高压线路工程是河北南 “三交三直”特高压骨干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内首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也是全国第三条采用六分裂1250平方毫米大截面钢芯铝绞线的工程,其输送容量达到800万千瓦。本标段线路长度223.699千米,共有基础、铁塔436基,该工程跨邢台和邯郸两个地级市,共10个县41个乡181个自然村。跨越京广高铁、京广电气化等铁路4处,高速公路6处,跨越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1处,±600千伏线路1处,500千伏线路4处,10千伏及以上电力线路289处,施工难度较大。
“这个工程路径长,二百多公里,是送变电截至目前最长的一个工程,去最远的塔号比回石家庄远,因此管控难度必然成倍放大。”该工程项目经理尹泉军如是说。
项目部针对线路长、基础基数多、经过的行政村多、施工难度大等特点,设立一个主项目部,三个分部,下设七个施工班组,对各自区域分别进行项目管理。项目部采取集中办公方式,各专业沟通交流方便,并积极应用微信、QQ建立管理群,打造“空中会议”,实现工程要情“即时速递”、工程协调“即时决策”。班组每周的分析会,认真分析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不断优化现场工作方案。针对协调难度大的问题,配置足额的协调人员,紧紧依靠属地公司和当地政府,积极开展协调,为施工的有序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保安全
每个分部工程开工前,项目部认真分析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针对每基的特点,编制《单基风险防控手册》,明确现场布置及安全质量有关事项,做到逐基逐档风险防控。铁塔施工根据现场特点做到单基策划,架线施工根据每个区段的难点做到一个区段一设计。“为了逐基策划,我们背着仪器爬遍了山区一百基塔位所有的山头,像摩天岭这些地方一年有大半年都埋在云雾中。”项目副总工马建伟介绍说。
分包人员进场前,项目部对每一名作业人员信息严格审查。并组织全员进行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提高进场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自我防护能力。项目部细化了同进同出人员的岗位要求,强化现场安全质量管控,形成“同进同出”日志,并结合公司“一证一卡一日志”,落实到每名同进同出人员,使得现场安全管理更有针对性,提高了现场管理效率。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安全,购置全新的工器具,组塔、架线所使用的各项工器具均顺利通过中国电科院工器具评估,获得了电科院专家的好评。在铁塔施工中,平原地带全面推广吊车组塔,高塔采用落地双摇臂抱杆进行组塔,降低安全风险;大截面导线架线施工首次引进装配式牵引头牵引导线,压接采购带托架的成套液压设备,平衡挂线采购铝合金的链条葫芦,提高工器具的安全等级,降低安全风险。
在现场的安全监督中,为了提高分包人员积极参与纠正违章的行为,在施工现场开展“一人违章,大家吃肉”活动,现场任何人员均可拍照举 违章行为,违章人员需“罚买肉”给班组人员改善伙食。
“这也要算小创新,买肉的人受到了惩罚,吃肉的人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现场人人均是安全监督员,大大提高了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四队队长仇爱民自豪地告诉笔者。
匠人精神铸精品
工程开始就注重前期策划,强化质量过程控制,推行样板引路、试点先行、过程控制、持续改进。按基础、铁塔、架线、接地等工序策划工艺样板,制定样板验收计划。每项样板设置工艺示范牌,先培训再施工,质量施工必须有“匠人”精神,对每个工序进行严格把关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优良。项目部切实做好开工前全体员工的规程规范、作业指导书、施工图纸及标准工艺培训,员工经考试合格方能上岗;交底采用幻灯形式,交底人详细讲解操作要点、质量、工艺要求及安全重点。通过技术交底及标准工艺培训,使所有的施工人员懂得施工图纸,懂得质量标准,知道如何施工,如何检查,如何消除质量通病、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针对施工中关键环节、重点问题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如针对本工程1250平方毫米大截面导线压接工艺,邀请公司相关专家现场对技术人员进行压接培训指导;在此基础上举办了大截面导线压接竞赛,通过比赛的方式,施工人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压接工艺水平。”项目副经理吴彬员介绍说。
绿色施工,注重环保,施工现场地面全部覆盖防尘 。生、熟土分离并覆盖防尘 ,对于地形受限的塔位及时做好护坡,确保环水保措施执行到位,做到了绿色施工、环境友好。
山西晋北—江苏南京±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河北段)全线架通。图片由河北省供变电公司提供
铮铮铁军战泥泞
“自11月4日以来低温寡照持续22天,植物蔫黄,都不能好好生长了。但近几天持续的大雪,也洗清了污染的空气。今天,睽违22天的太阳终于露脸……”这段文字摘自河北新闻 2015年11月25日讯。
项目部的施工晴雨表上显示:自2015年11月4日开始,工地连续降雨天数为13天,雾霾天气12天。“11月正是施工的高峰期,我们经过的平原地区表面土壤全部都是黏性土,一场雨雪好几天运输车辆都进不去,罐车走一趟都能压进去半米深,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施工七队队长宋建勇提起11月还是有些心有余悸。
面对极端的天气,项目部不等不靠,项目经理带头和施工班组每天泡在泥泞中,积极出主意、想办法。针对泥泞的道路,钢筋模板都用人力抬进去,针对商混的运输采取了垫草垫子、垫橡胶履带、采用履带车运输、用两台或三台泵车接力、用远距离地泵、铺设钢板、修路换土、铺设胶合板用人力车推等各种办法。架线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和各施工队长每天必看一周的天气预 ,查看每天对施工的影响,遇到恶劣天气就提前运输导线、张牵机入场,并对道路铺设钢板或修缮,虽然2016年降雨骤增,但由于项目部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将恶劣天气的影响降低到了最小。
科技创新解难题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根据施工难点成立QC小组,解决工程中遇到的施工难题,确保了施工安全,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还获了奖。”项目总工杨工介绍说。
基础施工中,项目部引入定型的三通倒角接头,确保各个立面工艺质量美观;研发的变截面辅助定位角钢,有效解决了悬空主角钢施工过程中跟开难以控制的难题;研制的灌注桩模板找正架,用于固定模板相对位置,大大缩短了调节时间,解决了地面以下部分软基支模找正困难的问题。架线施工中采用新型铰接式走板,有效防止导线跳槽,提高工作效率;研制了“二变三”大截面导线专用挂架,确保了放线施工的顺利进行。配备高清航拍器,对组立完铁塔和架线工程中对金具及间隔棒安装情况进行检查,提升验收效率。该工程已经获得中电建协QC成果三等奖一项,河北省质量 优秀QC成果一项,省公司QC成果三等奖一项;两项专利获得授权。
在古老的燕赵大地上,正日益昌盛繁华,蜿蜒的银龙正是其蓬勃发展的动脉,还承载了治理大气还碧水蓝天的重要使命。在今后,河北送变电人将继续脚踏实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积极投身建设特高压电 ,服务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