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团队真厉害!“深海一号”气田开发生产团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深海一号”气田开发生产团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供图

据了解,“深海一号”气田自投产以来,已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7亿立方米,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动力。在稳定安全生产的背后,离不开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青年先锋们敢挑重担,敢为人先的豪情壮志和无悔付出。

“深海一号”气田开发生产团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供图

第一次完成10000米管线的高压气密工作

2020年11月份的烟台,海风像刀一样割在每个人的脸上。这里,是“深海一号”启航的地方。为了给海上高压气密工作争取足够时间,低压段气密工作必须在拖航前完成,中国海油组织工艺主操李亚飞等十八名青年员工带头,成立了青年气密突击队,即刻开始低压气密工作。

由于施工条件限制,气密工作只能在晚上进行。2020年11月25日,是李亚飞参加气密工作的第一个夜晚,也是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晚。

晚上七点半,青年突击队登上平台开始今天的工作。第一天的工作并不复杂,目标是对闪蒸气一级压缩机的进口管线进行气密试验。此时,天下起了大雪,烟台作为有名的“雪窝”,雪大风大,来回地穿梭让每个人都变成了“雪人”。突然,现场发出巨大的漏气声,大家纷纷扔下手中的盒饭,停止设备运行,查找漏点。

3分钟后,所有人站在闪蒸气压缩机旁边,看着上方5米高处的进口管线上有一个小闸阀呼呼地排气,显然是没关到位。这个阀门这么高,怎么关?现场没有脚手架,队员们找来一条安全带,准备从管线上爬过去。然而,冬天的管线冰冷湿滑,多次尝试无果,大家看着5米高处的小闸阀满脸无奈。有人提议结束今晚工作,等明天搭好脚手架后继续开展。

李亚飞摇了摇头。看着旁边的架子管,他想,是否可以用架子管自制一个钩子,利用它来将这个阀门关上?说干就干,但他们低估了6米长的架子管的重量。管线在大风中左摇右摆,对不准要关的阀杆,也使不上力。举着6米长的管线与大风对抗,是一件极其消耗体力的事情。大家轮流进行操作,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阀门终于被顺利关上。

这只是队员们日常工作的一个小小缩影。三十多个与寒风战斗的夜晚里,有了他们,才能保证拖航前顺利完成了低压段的气密工作。看着夕阳下缓缓出港驶向陵水海域的能源站,李亚飞知道,他们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深海一号”气田开发生产团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供图

从近10000米管线的气密工作、整改漏点10000余个、15把打坏的液压扳手、12把抡断的大锤,管线上密密麻麻的标记,到返输气调试中1500余个阀门的逐个确认,这支青年队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6.25投产,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第一次独立完成国内首例MRU全脱盐技术投产调试

2021年7月,为攻克深水流动保障难题,“深海一号”气田引进了国内首套全脱盐式乙二醇回收系统(以下简称MRU),这套系统在国内并没有应用先例。而由于疫情原因专业厂家不能按时到场,现场没有调试经验,导致工作一度陷于停滞。

此时中国海油工艺主操刘昱亮站了出来:“厂家外文资料我们都有,马上开始翻译。”操作员李三也深受鼓舞,振臂大喊:“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在刘昱亮的带领下,一群秉持迎难而上信念的蓬勃青年勇挑重担,白天泡在现场,查看管线走向及设备信息。7月份的南海,高温闷热,每个人背上都凝固了一层盐霜。晚上,大家结合白天的图注开始翻译资料。纸面上布满了翻译以及跟设备相关的备注解释,仅靠着一支笔和一部手机,24人,48小时,翻译整理了厂家资料5万余字。

“那段时间里,队员们每天都只睡三四个小时,翻译整理后的操作手册,对气田以及后续设有MRU系统的平台来说意义重大!”刘昱亮感慨道,通过讨论与实操,他们摸索出一套从进料、冷循环到建立真空度、升温,再到化验合格、出产品的MRU操作方法。经过两周的日夜奋战,他们终于完成了MRU循环调试,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一周。

“深海一号”气田开发生产团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供图

第一次形成整套深海气田国产化操作流程

“甩掉‘洋拐杖’后,该有自己的东西。”“深海一号”总监袁圆说,针对南海的台风工况,能否采用台风不停产模式,最大程度减少台风对生产的影响,是全体工作人员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中国海油仪表主操冯杨锋牵头负责攻关“深海一号”台风不停产避台模式。“涉及半潜船体,没人敢轻易尝试不停产避台,你们非得搞,这不是胡闹吗?”在他四处咨询不停产避台的意见和建议时,大家纷纷开始了“劝退”模式。面对质疑,冯杨锋和船长对台风期间压排载方案进行了反复推演,对平台256套动设备的控制优先级进行梳理,从仪表控制的角度细化了平台“三步走不停产避台方案”。

2021年9月11日,深海一号面对台风“康森”考验,首次应用“停产保压”的模式进行避台,台风过后仅用28小时就实现复产,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台风对生产造成的影响。

气田团队先后突破了“卡脖子”核心设备运维困局,成功解决了透平发电机、三甘醇泵、干气压缩机等关键设备运行难题,形成了一套国产化操作流程;共编译技术手册30万余字,申 技术革新项目5项,初步形成全套深水气田运维体系,完成《深水生产管理手册》和《深水生产维修手册》,为后续深水油气开发提供理论储备和实操人才。

“深海一号”气田开发生产团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供图

此前 道>>海南1人1集体获奖 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

5月3日,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阜龙乡党委组织委员邱瑞麟,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深海一号”开发生产团队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在建团百年到来之际,为充分发挥青年典型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广大青少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共同颁授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决定授予马瑜婷等49名同志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授予首钢集团冬奥服务保障青年团队等16个青年集体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确认冯韶伟等73名同志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八〇一所载人航天推进系统部等17个青年集体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