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 战力详细解析解密

“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英语:Hyuga-class helicopter destroyer,日语:ひゅうががたごえいかん)是日本海上自卫队隶下的大型直通甲板直升机驱逐舰,日本将其称之为“护卫舰”,根据英文原名“Helicopter Destroyer”而简称为“DDH”。

日本“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 战力详细解析解密

“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满载排水量一万七千吨,采用与航空母舰相同的平顶全通式舰面起降场,舰上可同时操作四架大型直升机,右侧舰岛装备日本自研的四面固定式FCS-3改有源相控阵雷达,舰尾配置两组八联装十六单元MK-41垂直发射装置,可装填海麻雀ESSM防空导弹和火箭助飞鱼雷。

建造背景

为了取代70年代建造的两艘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榛名号DDH-141日本防卫省在2000年提出的2001至2005年度中期防卫力整建计划中,首度提出了新一代的直升机母舰,名为“平成16年度直升机驱逐舰计划”(16DDH型)。

“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尾的密集阵

日本防卫省对16DDH型的要求包括:标准排水量13500吨左右,必要时可收容并操作整个护卫群的8架直升机,具备全天候的直升机起降能力以及完整的航空器补保能力(这意味16DDH型需具有大型机库);作业时,16DDH型至少能同时让2架直升机起降,并让4架直升机保持在随时运用的状态。

设计原型

A方案:构型与日本现役DDH类似,将上层结构设于舰体中段,上层结构后方有机库,飞行甲板设于舰尾,上面并设有通往舰体内部的飞机升降机。武装方面,A方案拥有奥托·梅莱拉127mm舰炮与MK-41垂直发射系统,都安装在舰体前方甲板(上层结构之前)。

“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A方案

B方案:此种早期16DDH的构型与日本海自既有的两型DDH差不多,单一的大型上层结构位于舰体中央,留下平坦光滑的舰首与舰尾甲板。不过不同的是由于吨位比现役DDH大非常多,因此16DDH在舰首与舰尾均设有一个直升机起降区。上层结构前方有一个大型直升机库门。

“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C方案

C方案:构型类似美国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黄蜂级两栖攻击舰,拥有航空母舰式的长方形全通飞行甲板,位于舰体右侧的舰岛也是航母设计的典型,航空器起降效率居于三种方案之冠;而MK-41 VLS则位于舰岛前端,此外也没有舰炮。C案的构型最接近航空母舰,作业效率最好,也被认为是最可能的方案。

确定的日向级构型方案

总计日向号的整体成本约1050亿日元(10.5亿美元),其中舰体造价约472亿日元。

动力系统

日向级的作战系统相当先进并以日向为首的海自编队且高度整合化,并且拥有优秀的资讯传输能力以符合未来各军种、单位之间“联 作战”的趋势。

动力系统方面,日向级采用由四具美国GE授权石川岛播磨重工(IHI)生产的LM-2500 IEC(Integrated Engine Controls)燃气涡轮,组成的燃气涡轮与燃气涡轮(COGAG)机组,双轴推进,极速达30节,航速20节时续航力达6000海里。

以“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为首的海自编队

舰体两侧各有一条稳定鳍片与两个稳定翼面,稳定翼分别位于鳍片前、后方。由于舰上各系统高度自动化,日向级虽然满载排水量高达17000吨之多,几乎是白根级的两倍半,但是舰上仅编制347名人员,而吨位只有日向级一半的白根级却需要370人之多。

舰体布局

日向级的舰体总共分为七层甲板,舰体伊势号的飞行甲板前段设有下甲板机库,长幅125m,挑高占两层甲板,并由一道防火门划分为第一、第二机库;机库后方是航空机维修甲板,挑高占三层甲板;前段与后段舰体中轴线上,各有一具直升机升降机。

“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舰桥前部

舰岛前、后方部靠近舰体中线处,各设有一座大型直升机升降机,采用液压电力操作,前升降机长20m、宽10m,后升降机长20m、宽13m,两者载重能力皆为30吨, 能载运重型直升机(乃至MV-22倾转翼旋翼机)与甲板勤务车辆。

日向级自动化程度极高,计划初期打算编制360名人员,与现役白根级、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相当,但日向级的排水量是后者的两倍。

舰载武装

防空方面,日向级的主要对空侦测/射控舰尾的密集阵装备为日本三菱电子精心研发的FCS-3改主动式相控阵雷达,负责对空搜索/追踪以及舰上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导弹的照射导控。

“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尾垂直发射装置

日向级的舰尾配置两组八联装MK-41 VLS,其中四管用于装填装填16发4枚一管的ESSM短程防空导弹,其余则填入12枚VLA垂直发射反潜火箭。

V-22“鱼鹰”降落在日向号上

此外,舰上还设有曳航具四型鱼雷对抗系统,为美制AN/SQL-25A的日本版。除了以直升机反潜外,日向级本身也配备了两组舰尾垂直发射装置三联装HOS-303鱼雷发射器(安装于舰体后段两侧的舱门内),除了MK-46鱼雷外,还可发射日本自制的新型97式反潜鱼雷。

总体评价

90年代以来,日本自卫队更加频繁地派遣人员参与国际人道救援/维持和平任务的机会,使得海自的远程运输业务量大增,不过由于这类任务主要是由三艘大隅级登陆舰来承担丹麦阿布沙龙级支援舰;而日向级在规划时,主要仍遵循海自主力护卫群中的直升机驱逐舰角色,以正规的舰队作业与反潜作战为优先。

日本“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 战力详细解析解密

功能稍嫌单纯的日向级,美日海上演习的日向号不完全符合日本从本世纪以来意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军费日渐紧缩之下尽量增加单一舰艇用途的国际趋势;然而也因为排除其他运输任务,日向级的各项设计能完全着眼于高强度的正规舰队作战,不必为了规划载运空间而增加排水量,或者因此降低舰艇的战术性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