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这些人的一天

地点: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中国水电基础局——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部主任火都斌

一阵急促的闹铃声响起,时针指向早上五点,这里是位于格尔木市西南昆仑山腹地的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现场。从宿舍到食堂,再到办公室,火都斌带着他的“随身三宝”:安全帽、手机、对讲机,急匆匆赶往主坝施工现场。

“哎,火哥,今天接班还是这么早啊,怎么不多睡会儿,这才六点都不到呢?”夜班还未准备好下班的技术员张学丙很平常地问道,似乎已习惯了他这夜未亮,人先行的工作作风。

“浇多少米了?顺利吗”火都斌问道,“这个槽是深槽子,我早点过来,呆在营区心里不踏实!”

“放心吧火哥,已经浇到42米了,一切正常!”张学丙一边说,顺手递过一沓浇筑资料。

火都斌(右一)

火都斌认真查看,防渗墙单元评定的基础资料、白班和夜班测量的孔斜对比分析、正在浇筑的防渗墙情况进度图描画以及他最重视的施工现场挨个儿检查询问。在其他员工陆续到来之前,他已经将今天的工作梳理完毕,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机组和个人。

技术员认真地记录着各种数据,试验员进行着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吊车操作室、浇筑导管旁,液压拔管站,工人们在不停的忙碌着。火都斌神色凝重地注视着每一车混凝土的浇筑情况,手拿对讲机,指挥着浇筑工作。

10时许,火都斌来到主坝五平台现场检查水位。目前正值那棱格勒河主汛期,防汛工作不容马虎。“标尺水位3239.8,那河三级水库下泄流量230.66方一秒”火都斌叮嘱相关人员要定时观察水位变化,确保安全施工。

中午时分的那河工地,温度尽管不高,但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令人皮肤火辣辣的疼。烈阳高照之下,火都斌顾不上吃饭,往返奔波于各施工平台之间。

14时20分,最后一根浇筑导管顺利起拔,槽混凝土浇筑工作结束。“装载机,开始转运导管。目标,一平台19号槽。”随着对讲机里传来火都斌的声音,工人们立即投入到了另一个槽段的浇筑前准备工作中。

18时50分,夜班接班的同事陆续赶到工地,接过白班的工作,火都斌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战斗。

20时30分,会议室。项目部生产调度会正在召开,针对近期5个深槽段的陆续成槽和浇筑工作,火都斌将具体计划、时间安排和预案措施做了详细说明,提前做好各类主材储备及相关工作,确保槽段浇筑万无一失。

累了一天,回到宿舍,火都斌接到家人的电话,原来当晚有全家宴……

青海油田采油一厂——低含油污泥自主处理项目组工作人员高勇

一天24小时,石油人以天为单位,努力奋斗的时候,他们也许从未想过,自己的汗水,会被谁铭记;自己的坚持,会有何收获;自己所经历的,会成为一段平凡而又真挚的故事。

端午节,大多数人都在享受假期,但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高勇和所有的周末、节假日都无缘。

高勇(右一)

当茫崖市第一缕晨光出现的时候,高勇已经开着皮卡车赶赴工作地点,车程大约20分钟左右,他所从事的工作是该厂落地污油泥的“清零”工作。

8点40,高勇第一项工作就是给施工人员办理各种施工作业票,因为安全管理一直是采油一厂生产工作的基石,高勇一边办理着作业票一边给施工人员叮嘱着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他说:“别人可以马虎大意,但我们不能,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安全永远需要放在第一位。”

9点,高勇来到处理落地油泥砂的处理现场,因为这是目前该厂一项重点项目,并且油泥砂热洗现场为该厂自主研发,因此,设备运转情况需要仔细巡查,严格把控。30分钟的检查,高勇还是发现了几处问题,他在现场找到施工人员要求迅速整改。随后,高勇奔赴油泥砂热解现场。

10点30分,热解处理装置现场2台设备正在进行油泥砂热脱附过程,高勇轻车熟路对设备每个重点部位认真检查,随后对排出的尾砂认真分析,尾砂均为3至5毫米的干净砂体,完全符合环保标准。

11点30分,高勇来到食堂进行午餐。餐食非常丰富,不仅美味可口,还可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但连续工作三个月的高勇还是怀念妻子做的饭菜、想念刚上初中的女儿。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高勇开车返回花土沟基地。每一个工作在采油一厂的石油工人,基本上都是按照这样循环的方式生活的,虽然比较平淡,但也没有大起大落。对于高勇而言,工作中能克服的都不是困难,只要脚踏实地,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平凡的岗位平常的坚守,高勇的工作总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着,但重复不代表可以得过且过,每一位石油人,都在用切身行动,为自己代言。

陆军青藏兵站部汽车运输某旅战士张强

对于高原汽车兵张强来说,今年的端午节,又是在青藏线上忙碌的一天。

正在擦车的张强。

早上7时,战友还没醒来,他却早早地穿好衣服,收拾好房间里的东西,背着背囊来到车场将东西早早收拾完毕。

7时30分,战友们刚来到车场准备上线必备的东西,张强已经将车都擦好,准备好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执勤在青藏运输线上,这对张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汽车部队向来以运输保障任务为主,但这个汽车运输旅官兵执行运输任务的道路却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的青藏线,他们不仅要克服道路的险峻,还要克服高原天气和海拔带来的不良影响。

早上8时,张强和战友们收拾完毕后前往车前召开车头会。半小时吃过早餐,张强踏入了运输路途中。“每天行车大约八个多小时,每天下午六点左右可以到达休息地点”。

张强是甘肃人,因前期的驻训任务以及这几天紫外线的强烈照射,脸上的皮肤变得黝黑。判断出发状况是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张强熟练的操作着,认真观察着前方车辆的出入情况。“滴~”车辆出发了,他告诉我们鸣笛是军队行车前的规矩。

“张强,张强, 告一下行车状况。”车辆行驶途中对讲机经常传来这样的信号。“行车途中每辆车要经常提醒其他车辆,防止因为疲惫发生的各种事故,比如过一些道路险峻,或者是地方车辆较多的地界时要经常提醒别人,安全驾驶不仅仅在于他人,还在于自己,所以我每次执行驾驶任务的时候都会非常投入,经常向其他车辆 告我所熟悉的情况。”张强说着,眼神却始终看向路面,安全二字,相信已牢牢刻在他的心中。

中午2时,车辆到达一个休息站点,张强稍作休整就前去疏导交通,路上很多车辆看到他都跟他摆手示意,还有的打开车窗跟他说:”解放军,端午节快乐。”张强说他很喜欢疏导交通,虽然很累,看到人们的笑容,他很开心也很自豪。

到了下午6时30分许,车队缓缓驶入今天最后一个站点——格尔木。“终于到家了。”张强叹了口气,来不及休息,他又拿起工具去检查车辆去,“他一直都这样,干活一丝不苟,从来不会喊累。”从他战友的话中,能感受到对张强的认可。

晚上8时,张强回到宿舍,取出手机后赶紧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爸妈,端午节快乐,我爱你。”,来不及寒暄几句,他又拨通了女朋友的视频电话,两个人看到彼此都感到很开心,但是也只是短短一会的时间,他又挂断了电话,因为手机使用严格,他不能耽误太多时间,怕影响连队的工作。

这个26岁的汉子早已到了成家的年龄,但是因为职业原因他从来没有好好谈过这件事,这个战士,从入伍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年没有回过家。今年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回家,但又逢驾驶员短缺的局面,他只好将自己的机会让给别人,自己默默无声留在连队,继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