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岛1945: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的飞机从这儿起飞

自1944年7月24日到同年8月1日,美军经过与岛上日军苦战,才占领天宁岛的。之后美军把原来的飞机场扩建,成为B-29轰炸机的基地。 

自此B-29开始攻击菲律宾、琉球群岛以及日本本土,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因此出现重大转变,盟军轰炸机可以天天轰炸日本本土的重要设施。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县投下名为“小男孩”原子弹,造成10万人以上的立即死亡;三天后又在长崎投下另一枚名叫“胖子”的原子弹,造成7万人以上立即死亡。

“小男孩”和“胖子”直接终结了二次大战。这是逼迫日本投降的最后攻击,也宣示人类进入核子时代。 

这两次原子弹轰炸都是由B-29轰炸机执行的,不过比较少人知道的事,搭载原子弹的B-29轰炸机是从北马里亚纳群岛的天宁岛北部空军基地出发的。

通过各种资料,大家对核武器爆炸产生的蘑菇云比较熟悉,对原子弹轰炸任务背后的准备工作相对陌生,也充满好奇。

原子弹不是一般的炸弹,检测和装载充满危险性,所以现场工作人员很少。

(说明,为了使欣赏图片过程流畅、衔接,所以把1945年8月9日的工作照片放在前面)

1。1945年8月9日,在长崎准备投下名叫“胖子”的原子弹过程如下: 

士兵们检查“胖子”原子弹的外壳。美国在天宁岛做了多枚试验炸弹,所有的炸弹都与“胖子”大致相同。

技术人员将密封剂和油灰填充于“胖子”的缝隙,这是最后的准备工作,以确保炸弹内部的环境足够稳定,一旦引爆就能产生全面的冲击。

丢在长崎的胖子的原子弹,是用钸元素裂变原理,他的起爆原理和小男孩不太一样,所以外表圆滚滚的,称为胖子。美国士兵在完成胖子原子弹的电路测试后,将外壳密封并且喷上保护漆。

士兵和工人们在“胖子”的鼻子上签名留念。

 “胖子”最后被装载到运输拖车上。

然后炸弹被一个篷布遮住,护送到天宁岛附近的空军基地。

卸载。

在机场,“胖子”排在一个专门为它建造的坑里,在这里它会被装在飞机上。

2。1945年8月6日,美国准备在日本广岛投下名为“小男孩”原子弹过程如下:

左边,地球物理学家和曼哈顿计划参与者弗朗西斯·比奇在“小男孩”上做标志,而后来赢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诺曼·拉姆齐则在不远处观看。

卸下篷布,炸弹准备装载。

原子弹放上液压升降机后,B-29轰炸机以倒车方式开到原子弹正上方。升降机把原子弹升进B-29机仓。

使用液压升降机,“小男孩”被小心地抬起并装入了艾诺拉·盖的腹部。

一旦进入飞机,炸弹就被固定,所有连接和设备都会重新检查。工作人员最后一次检查“小男孩”。

1945年8月6日,“艾诺拉·盖伊”波音公司b – 29超级空中堡垒战斗机在天宁岛起飞后完成美国对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的使命。

3。天宁岛战争遗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