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严寒试铁骑 满腔热血写忠诚

大兴安岭深处——某装甲装备严寒地区试验基地鸟瞰

参加寒区试验的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试验团队

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专家和军方代表交流寒区试验情况

公司技术中心寒区试验团队

数九隆冬时节,在最北最冷的大兴安岭深处——某装甲装备严寒地区试验基地,处处白雪皑皑寒气逼人,气温常常在零下三四十度以下。一辆辆新型铁甲战车在林海雪原间纵横驰骋,时而卷起冲天雪雾,时而横空漂移,急转急停急加速。陆军车船军事代表局某军代室2017年度“猛士”改进系列新型车辆装备寒区试验在这里如期展开。研制单位和试验队伍不分昼夜不辞辛劳地抢抓最冷的黄金时间开展着各项试验。

这是该军代室承担某新型车辆研制任务以来,近六年进行的第八次寒区试验了。每次都是在漠河、黑河和塔河这些最冷的地方,赶在最冷的时候去参加“适应性考试”。在改革强军深入推进之际,军代表们作为“质量卫士”,心无旁骛地坚守岗位,全力扑在装备科研试验的第一线,力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型车辆装备的研制定型交出合格的答卷。

向实战化要求聚焦,战斗力标准降不得

某新车型研制要求车辆在零下41℃环境下低温冷启动成功。因为当前最低气温还没有达到条件,该项试验暂时还没有完成。但是军代表和试验队伍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每天注意查看环境温度监测记录,只等极端低温天气的到来。

冰雪路面爬坡试验车辆已经达到设计指标了,军代表还要找到雪最厚土最松的地方继续试验,直到试验出各种积雪厚度的极限爬坡值为止。加强极限边界考核,只为部队积累更多极限情况下的数值和经验。

除霜性能是车辆寒区适应性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去年某初样车在多次试验过程中副驾驶前风挡玻璃除霜面积总是与标准规定的80%差两三个百分点。有人提出差不多过就行了,没必要那么较真。“研制总要求就是战斗力标准,达不到就是达不到,来不得半点马虎,少一个百分点也不行。我要对这身军装和装备定型负责,大不了我们多试几次。”参加试验的吴栋副总代表没有轻易放过这项“小”问题,而是和研制单位技术人员一起,多次请专家教授来指导、请装配工人出主意,共同分析和改进研究了一两个月。经过多轮风道流场分析、零部件重新试制和试验室的台架验证,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摸底试验通过后参加设计定型寒区试验一次就顺利通过了。军代表、技术人员和试验队伍都会心地笑了,兴奋地相互拥抱了起来。正是由于军代表在装备研制过程中按照实战化要求近乎苛刻地监督把关和精益求精,装备实物质量才全面地大幅提升,同时更加贴近陆军作战需求。

面对各种困难挑战,血性和忠诚少不得

三伏天到吐鲁番和青藏高原,三九天又来塔河和漠河。热区怕天不热,寒区怕天不冷,高原就怕海拔不够,还有数万公里的崎岖山路可靠性行驶里程,车辆军代表似乎每个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铁人”。该军代室近五年先后有12个新车型研制任务,军代表一年到头大半时间都在外面参加各种极端环境的定型试验。

就拿每年的寒区试验来说,因为地处北纬53度左右,严冬腊月北方夜长昼短,上午快八点才微露晨曦,下午四点夜色已浓,白天试验时间尤为宝贵,试验常常要争分夺秒。大地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空气中弥漫着微小的冰晶,寒风席卷起一层层细细的雪粒,吹在身上如刀割一般,这恶劣的环境无时不刻考验着试验场的每个人。虽然身穿厚厚的大衣和棉裤,头戴裁绒帽和防寒面罩,脚穿两双袜子和防寒鞋,但是如果你早晨在车外面活动半小时,再厚的衣服都薄如一张纸还是会被冻透。防寒面罩外不一会儿就结了厚厚一层冰霜。

如果车辆车厢封闭有暖风还好一些,像某全地形车采用开放式车身,外部只是简单采用帆布覆盖,驾驶员速度又快又不能停车,风吹在脸上像刀子割一样疼,坐在车里很是难受。一些功能性能检查需要打开发动机舱盖、车门和车户,将设备全部暴露在低温中,还要操作数次,既折磨了装备,也折磨了自己。

低温冷启动等一些性能试验要求装备在户外裸露停放好几天,特意让里外全部冻透才行,还要挑凌晨最冷的时候(一般要求零下35度至40度以下)。试验有时要在车外操作,常常一待就是一两个小时。为了等待一天中最低温度的出现,凌晨四五点的室外风景大家已经非常熟悉,最动听的音乐是那群“钢铁战士”启动时发出的阵阵怒吼,一台接着一台,由独奏变成优美的“交响乐”——冷启动成功了。

参试军代表不仅要克服自然环境的困难,还要争取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军代表毛耿孩子出生不到二十天,就匆匆安排好父母帮忙照看,而自己主动请缨奔赴寒区试验现场。在试验场和企业共同检查近20台试验车辆的状态,安排寒区油液更换,开展试验准备,讨论试验计划,跟车参加试验,试验故障分析……他一连好几天都忙得停不下来。等到一星期后阶段性试验顺利结束,才想起给远方的妻子和父母打一个问候的电话,心里非常愧疚,让家人付出了很多辛苦。但家人却都很支持理解,什么埋怨的话也没说,让他不要担心家里。他感觉到心中一阵暖流顿时涌遍全身,只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说起来这是他的第四次寒区试验,外面冰天雪地,内心春暖花开。相比身体而言,寒区实验更多的是考验毅力,只要具备“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血性胆气,真心地怀着对这份伟大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就能坚持下去完成任何任务。

践行军代表使命,创新和担当缺不得

面对陆军装备转型发展的要求,该军代室紧密结合某轻型高机动轮式战术车辆研制实际,将装备质量作为军代表工作的生命线,认真践行军代表质量监督的光荣使命。在装备研制过程和质量监督过程中,坚持围绕强军目标聚焦打赢,督促研制单位以部队作战需求为出发点和以部队对装备满意为落脚点推进“精品工程”,促进车辆装备整体质量水平提升。

虽然寒区试验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不会出现颠覆性的问题,但是试验还是会暴露出部分设计与实战的差距,以及生产和工艺方面的诸多细节问题。在以往寒区试验中先后发现某车型车身密封性差、机罩盖液压支撑杆失效、采暖性能差和风道出风量不足等20余项问题。参试军代表每一项都详细记录试验数据,与设计人员一起整理数据、梳理问题、调整方案和改进验证。

针对防弹钢板焊接变形控制难度大和车门焊接尺寸一致性差造成车门密封不严的问题,军代室与研制单位共同努力攻关克难,采用高频振动减小焊接应力、研究优化车门折弯制造工艺、制作门洞及门本体尺寸专用检具等措施,使车身密封性检测合格率由70%提升到98%以上。

针对发动机罩盖液压支撑杆在-35℃及以下低温环境出现泄压导致功能失效故障,军厂先后历时三个多月,通过重新分析计算、调整气体配方和弹性系数等参数,开展十多次低温摸底试验验证,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实战就是门槛,问题就是导向,持续改进完善才是目的。军代室督促研制单位将提高车身骨骼精度、改进液压撑杆设计参数和优化风道布局等改进措施全部落实到新设计方案中,在这次寒区试验考核中全部进行了一一验证,均达到预期设计要求。同时对于部队作战鉴定试验反馈的某突击车41项寒区试验问题,也在这次试验样车上进行了改进,后续还将逐个进行验证。

这次试验前检查发现某绞盘控制器因盒体进水结冰造成搭铁短路而批量失效,从故障分析来看主要是产品密封性设计及安装方式存在问题。虽然采取了更换新盒体和临时增加出水孔等紧急措施而不影响试验,但是军代表把类似的所有试验问题都如实记录下来了,后期将典型质量问题采取“双归零”,确保设计定型前实现产品技术状态固化。此刻,试验场里风雪漫天飞扬,试验队伍心中热情如火,一辆辆新型战车的各项考核还在继续,军代表将奋勇担当履职尽责,全力陪伴它们全部顺利通过各项考试。

严寒何所惧,我辈岂可屈;使命高高举,圆梦须进取。为早日实现在研车辆装备的定型列装,使部队大幅提升战斗力,战斗在寒区试验的军代表心态坚毅果敢,步履坚实铿锵,将始终牢记“敢于较真,精于监督,严于律己,甘于奉献”的军代表精神,继续努力监造“能打仗、打胜仗”的金戈铁马,以实际行动向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谱写一份军代表的坚守与忠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