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危中寻机 拼争抢创 落实“八大行动”谱写工业发展新篇章

工业是永康发展之基。4月17日,全市工业大会召开,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聚焦工业,努力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把落下的进度赶上去,以工业大发展来稳定经济基本盘。今年,我市将以落实“八大行动”为抓手,奋力谱写工业经济发展新篇章。

实施产业提升行动

持续培育重点细分行业。深化智能门(锁)、保温杯(壶)、电动工具、智能家居、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培育,建立重点培育企业清单,制定龙头企业三年发展白皮书,实施30项以上补短板项目,试点推进2个以上行业内整合重组,争取智能门(锁)、保温杯(壶)行业规上产值突破120亿元,电动工具、智能家居、医疗器械行业规上产值突破100亿元,新增20亿元企业4家、10亿元企业3家。

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加快总结推广11个试点项目改造经验,启动电器厨具、健康休闲数字化改造,争取全年为300家企业提供智能化技改诊断服务,完成智能化、数字化工业技改项目10个以上、新增工业机器人300台以上、带动工业投资增长20%。

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完善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探索实时评价、低效区块整体评价、行业系统评价等新机制,稳步出清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的低效用地,整治提升“低散乱危”企业(作坊)1000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2家。研究制定市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四未”土地处置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力度,争取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500亩、新增用地指标1200亩。

实施平台集聚行动

抓三大主平台提质。研究制定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努力争列国家高新区、国家级开发区。全力推进国家林草装备高新区、省级农业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加快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打造省级运动小镇。

抓小微企业园建设。按照“建成一批,开工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滚动开发小微园区,争取年底前建成10个,开工10个。城投集团、五金资产管理公司等国企,要利用闲置土地、不良资产建设小微企业园,统筹科技项目招引。

抓物流园区整合。研究制定全市物流企业集聚入园和物流园区整合提升方案,实质性推动宏伟、鼎发、双飞3家“无车承运人”平台建设。研究整合鑫茂物流、双飞公司、五通物流资源,探索组建物流集团。加快落地顺丰速递项目,加快打造城西快递电商小镇。

实施项目落地行动

强化项目招引。建立深圳、上海、西安三地招商组“晒拼创”招商机制,以“实干”推“实绩”、以“实绩”论“英雄”;优化完善重大项目招商政策,实施“以商招商”“以商带商”,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创新招商模式,建设全球“云”招商中心,全方位开展“云招商”“云洽谈”“云签约”。

强化项目前期。围绕“6+2”清单,谋深谋细项目,积极抢抓稍纵即逝的中央政策机遇。建立项目供地、项目前期、项目审批全链条服务的“绿色通道”,实现最快办理、最少流程、最强代办。要牢牢盯住中国五金物流港、深圳云丁科技、台湾辉能科技、四川长江液压件等重大项目,建立“一对一”工作专班,持续跟踪服务,争取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强化项目推进。狠抓省“152”工程项目及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每周召开项目难题协商会,争取年底前,飞哲、新多、博士龙、卡罗特、千禧龙、杰诺等6个工业企业项目开工建设,金州科技、立久佳、王力安防、永车轨道一期、泊康科技一期等5个企业项目建成投产。

实施“企业轻装”行动

全力破解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摸排全市工业用地历史遗留问题,对存在用地手续瑕疵、 建手续不全等缺陷的工业用地,研究出台分类化解政策,通过补交土地出让金、争取省级试点、小微企业园改造等方式,全力帮助企业盘活资产。

全力破解“化圈解链”难题。严格落实稳企业防风险各项举措,建立困难企业帮扶“白名单”制度,制定落实“一圈一策”化解处置方案,实质推进21个重点担保圈“化圈解链”,力争全年化解5个以上重点“担保圈”,贷款不良率稳控在1.5%以下。

全力破解企业引才用才难题。加快完善人才引进留用政策,深入推进“智汇丽州·双龙精英计划”引才行动,争取柔性引进领军人才10名、紧缺人才100名,新招引大学生2000人以上。研究制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公平就学政策,推进城乡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推动外来民工子弟学校规范化办学,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学上”“上好学”。

全力破解项目推进难题。进一步发挥市领导负责重大项目机制和“6+X”项目论证机制作用,建立重大项目难题定期协商制度,滚动开展项目清障集中攻坚月活动,进行难题“大化解、大比拼、大攻坚”。

实施创新驱动行动

打造“上海—永康”科创对接通道。深化与上海临港工业园区、松江区等区域友好合作,举办永康—松江发展论坛,谋建异地产业创新中心、科技孵化飞地和研发中心,全力对接科技合作项目。

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探索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4家。

实施科技投入“双增长”计划。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增长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支持,确保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

实施技工人才培育行动。举办永武缙“五金工匠”技能大赛和首届工程师大会,加快建设五金技师学院,推广“企业+学校”联合办班模式,把学校办到工厂、办到车间。

实施“质量提升百千万”行动。支持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主导和参与国标5项、外文标准10项。鼓励企业申 “浙江制造”“品字标”等权威认证,新增“浙江制造”标准15项、认证证书10张,确保“浙江制造”集中培育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实施企业培育行动

围绕三个“一千”(即年底前达到1000家规上企业、1000家省科技型企业、1000家“专精特新”企业),着力推进三项工作:

壮大“头部企业”。研究制定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并购重组政策,打造一批细分行业的头部型领军企业,新增年应税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3家,上市企业2家,股份制企业30家。

培育“瞪羚企业”。筛选50家高潜力企业作为“瞪羚企业”培育对象,在培育期内实行重点扶持。完善“小升规”扶持政策,推动规上企业量质齐升,总量突破1000家。

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扶持30家高成长性企业打造“行业小巨人”“隐形冠军”,新增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4家、“专精特新”培育企业220家。

实施线上浪潮行动

立足“制造业+电商”模式,全力做好三项工作:

推动“直播全球”。建设总部中心直播大厦,面向全国甚至全球招引直播 红运营机构、 红资源,开展“国际 红走进永康工程”等对接活动,建立从直播人才培训、创业孵化、加速成长等系统化培育链条,打通五金产品“直播全球”供应链。

推动“产品出海”。出台加快跨境电商发展方案,加快打造跨境电商多功能服务中心,降低企业跨境物流成本,新增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制造企业100家。以义乌国贸改革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无水港跨境电商产业园。

推动“市场下沉”。研究建设电商中央仓储中心,健全电商行业 、电商服务中心,筹建邮管局、物流办等机构。实施“产业带+大平台”行动,与电商大平台、物流大平台建立“永康产业带”战略合作关系,协同打通四五线城市及镇村“最后一公里”。开展聚焦外贸专项行动,带动永康产品出海。提出线上浪潮的线下落地化行动,推动O2O的新浪潮。

实施服务提升行动

设立“民营企业家节”。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加快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为企业减负,为企业家“撑腰”。进一步营造浓厚的“重商、尊商、崇商”氛围。

做细做深“三服务”。加强财税金融政策的梳理集成,充分发挥驻企服务员作用,帮助企业快速了解政策,充分享受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小助微”,力争新增贷款100亿元,减轻企业负担10亿元以上。打好“承诺兑现日”“组团服务超市”“难题面对面”三项服务组合拳,及时精准化解企业难题。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进“掌上办事之城”建设,全域开展证照分离改革,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开展低风险小型项目最多20个工作日试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