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镇是全国重点镇、重庆市中心镇、重庆市经济百强镇、市级卫生镇和重庆市“最具人气”小城镇。
打通场镇一角(资料图片)通讯员 陈宇 摄
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双突破
打通镇是有名的“煤都”,以前打通人都以“煤都”为骄傲,现在“煤都”的荣誉感已渐渐远去。近年来,打通镇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从“地下转移到地面”发展的思路,注重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综合经济实力得到了较好提升。
依托雄厚的煤炭工业基础,围绕新能源综合利用,规划建设710亩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移民搬迁创业园,就是从“地下转移到地面”发展思路的最好见证。
这个创业园全面建设完成后,预计年产值32亿元,年上缴税收1.5亿元,可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将有效地推动该镇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产品实现服务松藻煤电、覆盖重庆、辐射西南的目标。
此外,占地面积51亩,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的西南矿机产品交易市场项目的第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
据介绍,截至2016年底,该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万元。2017年上半年,该镇完成地区国民生产总值7.9亿元,同比增长12%,预计全年完成15.88亿元。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双突破。
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实现双效益
“今年夏天,我这个山庄就接待了2000多人,收入大约16万元。”位于打通镇红花湖旁边的罗湖山庄是去年初竣工营业的,这两年,一到夏季山庄20多个房间就客满。
业主罗水源说,打通镇到大罗的公路升级后,到红花湖来度假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今年红花湖的环湖步道竣工后,到红花湖来更有耍头了,前来避暑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据介绍,目前该镇以双坝、下沟、吹角、天星、大罗等村沿线独有的自然风光和特色农业为主,发展乡村旅游聚人气,富民生;以大罗红花湖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养生宜居的自然资源,开发旅游地产创收入,富财政。在旅游沿线8个村建起50家农家乐,全镇农家乐达到200多家。
为了让乡村旅游发展更具地方特色,该镇将农家乐与乡村旅游有效整合,把“吃、住、行、游、购、娱”6个要素融入其中,将双坝、吹角等村8个单一的景点串连成线,逐步形成了“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野行和游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形式。
同时,该镇围绕生态、观光、体验、创意农业发展特色示范产业,已建成5个标准化扶贫养蜂园、2000亩紫薇花观赏园、200亩农业生态园等休闲观光示范园和黑山羊、林下养鸡、青脆李、猕猴桃等8个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培育了打通单碗羊肉、吹角腊猪脚、吹角绿壳鸡蛋、天星紫红泥大米、天星猕猴桃等高山特色系列产品。
城乡建设和人居环境实现新转变
凤台庄农民新村的村民王天启负责义务管理村里的文娱活动室。“自从4年前住进农民新村后,我家的生活质量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天启说,现在新村有医务室,感冒发烧走几步就能就医;文娱活动室里有各种图书,有社区提供的音响,最让老王高兴的是每周都能看露天电影。新村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方便舒适的宜居生活条件,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据介绍,打通镇按照市级中心镇建设要求,目前已新建城镇住宅40余万平方米,建设成棚改小区、凤台庄农民新村、巴渝新居住房等保障性住房2578套,解决1178户城镇居民住房难问题。新增城镇建设用地1000余亩,场镇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4.54%。
与此同时,松藻煤电公司“三供一业”工作有序开展,投资1.8亿元完成供水、供电、供气、标准三级汽车站等市政设施建设,投入4200万元建成“五纵三横”的城镇公路骨架 络。辖区内医院、商场、健身活动中心等便民服务场所一应俱全,城镇功能持续优化提升。
街道整洁,到处可见养眼花台,乱摆摊设点、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情况和农贸市场脏乱差等老大难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市容市貌明显改善了。”今年65岁的刘大明是老打通人,他见证着打通场镇的变化。
据介绍,近年来,打通镇以“宣传、机制、活动、美化、亮化、督查”为抓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群众文明素质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购置移动式垃圾箱、修建固定垃圾转运池,栽种了30000余株花苗,街道两旁的花箱、花篮一年四季欣欣向荣,装点着街道的美丽。
该镇重点实施了兴隆湾棚改小区“美化、绿化、亮化”品质提升工程,小区基础设施薄弱以及环境绿化较差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着力打造了吹角花园、凤台庄农民新村二期和大罗老乡场3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示范亮点,曾经杂乱无序的庭院变得干净整洁,凌乱破旧的老乡场变得规范有序。
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双提升
“我在打通生活30多年了,可以说是看着打通街道一天天变美的。”赖新华是松藻煤电公司的退休职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来到打通工作。
“现在的打通街道比以前宽了两三倍,而且新区全部是高楼,街道整洁,同样有鲜花有行道树,看起来和大城市的街道差不多。”赖新华的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重庆主城工作,去年儿子把他两口子接到城里生活,可是半年后他又回来了。“我更觉得打通好,空气清新,生活环境也不错,生活在这里我更有幸福感。”
谢开明是企业退休职工,10年前因病瘫痪,一直靠老伴照顾。家里有大小事情,左邻右舍都会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两年前,“爱在打通”志愿服务走进了他家,不仅从生活上关心他们,更从心理上帮助他们,让这个被病魔折腾的家庭有了欢乐的笑声。打通场镇在变大,打通的人口在增多,同时打通的爱心人士也越来越多。
“爱在打通,幸福在打通。”坐在轮椅上的谢开明说,现在早晚都有志愿者推他出门看风景,让他感到很温馨。
“爱在打通”志愿服务是打通镇尊老爱幼、扶贫帮弱的爱心组织。该组织以兴隆湾社区“爱在打通”志愿服务活动为代表,全镇6个社区从满足各社区群众需求出发,深入开展了康养服务、快乐田园等特色服务活动,形成了“一社区一品牌”,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在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的同时,也激发了社区工作的活力。
綦江人都在看
如您有新闻线索请拨打023-85888236;
投诉建议等方面的问题,请拨打023-85888226。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