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家乡成为广大客商投资的热土,内心由衷地感到高兴。这是大家对邵阳的发展充满信心,是邵阳在加快发展中迈出的坚实一步。通过这次盛会,我们既看到了邵阳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也看到了邵阳发展的新高度,更看到邵阳市委发力‘八个建成’目标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泰国湖南商会会长刘纯鹰说。
早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现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在省委经济工作务虚会上强调:“要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提高人均均量、提升经济运行质量。”自此,“三量齐升”成为湖南强音。面对新形势下经济总量、人均均量和运行质量同步提升的新要求,邵阳如何主动适应并占得先机?
通过对上级要求的深刻把握和邵阳市情的深入分析,以及全市人民的集思广益,市委书记郭光文在2012年5月召开的市委十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把邵阳建设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享誉中外的文化名城、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湘桂边陲的物流中心、我省西南的生态屏障、产业兴旺的经济强市、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的幸福家园的宏伟目标。
这是邵阳关键时期的重大战略抉择。从此,努力实现“八个建成”的宏伟目标成为全市各项工作的主旋律。正是这一贯穿始终的定力,邵阳才能在全省各地竞相追赶发展的大格局中,跨越发展、不断向前。
“八个建成”在邵阳人民心中注入了美好愿景,自此,我们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建设之中。2012年以来,我市十大经济指标增速排位在全省各市州靠前,在湘中西地区领先,连续三年在全省绩效考核中获评先进。全面小康按下了“快进键”,去年全市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提升幅度全省第一,经济发展提升幅度全省第一,“全面小康管理成效”全省第一,获得了“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奖”,是大湘西地区5个市州中唯一获奖单位。今年前三季度,十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有8项指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7项排全省前三位,6项排湘中西部地区第一位。今年1至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6.54亿元、增长9.3%;财政总收入98.26亿元、增长14%;规模工业增加值335.59亿元、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1026.55亿元、增长1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24亿元、增长12.7%;实际利用内资676.02亿元、增长2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9675元、增长10.3%。
项目建设花开遍地
全市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八个建成”战略具体化措施和日常工作的主要抓手,牢牢扣住项目引进、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各个环节,加快推进。2012年以来,我市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项目个数、年度投资额均逐年增长。2012年组织实施192个市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55亿元。到2015年,组织实施的市级重点项目达到310个,计划年度投资额600亿元,已完成投资493亿元。随着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竣工、投产,有效地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文密反复强调,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加快工业发展。湘商产业园区建设、恒天九五邵纺机、武冈百威英博啤酒生产线工程、湘中南医药物流园等大批重要工业项目加速推进。湖南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省专业从事变压器绝缘纸板和绝缘成型件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2014年1月24日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公司始终坚持市场导向,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近年来共取得科技成果8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60项,含发明专利7项,其中超厚绝缘纸板、无胶粘绝缘纸螺杆等多项技术填补了国际空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14年自行设计和投资建设的国际上首条特高压超厚绝缘纸板生产线和首条板面最长、厚度最均匀的变压器特型纸板生产线,已于2015年6月正式投产。201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上交税金1600万元。在恒天九五邵阳纺机新产业园,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展现着恒天九五蓬勃发展的朝气。恒天九五项目于2011年5月落户宝庆工业集中区,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613亩,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机器设备投资0.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预计2016年正式投产,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税收过亿元。
优势产业集聚发力
近年来,全市始终坚持以项目优化产业结构,以项目推进产业升级,积极引导投资和项目向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形成了以三一重工、恒天九五重工、维克液压等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湘窖酒业、李文食品、亚华南山等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南方水泥、海螺云峰水泥等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以广信科技、湘丰特纸、绥宁联纸等为龙头的特种造纸产业集群,以九兴鞋业、合力化纤、东信棉业等为龙头的轻纺加工产业集群,以宝庆电厂、南山风电、新宁风雨殿、隆回宝莲、洞口苏宝顶风电场等为龙头的能源产业集群。以皮具箱包、发制品、打火机、小五金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也已集聚成型。
优势产业日益壮大。目前,全市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有4个,其中轻工产业过400亿元,建材、食品产业均过200亿元,机械产业180亿元。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988户,比2012年末增加218家。湘窖酒业二期、百威啤酒生产基地、合隆国际羽绒产业园、统一集团饮料项目、发制品产业园等一批在建重大工业项目加快推进。
规模企业功不可没。全市规模企业突破1000家,今年前三季度,1038家规模企业实现产值1281亿元,同比增长12.2%;工业规模增加值同比增长9.7%,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轻工、建材、食品、机械行业前三季度分别实现产值384.8亿元、238.9亿元、218.5亿元和124.7亿元,分别增长13.8%、23.8%、16.2%、4.4%。“四百工程”稳步推进,新开工项目139个、竣工101个、招商127个,新申 规模企业45家。
园区建设继续升温。全市实现每一个县市区一家省级工业园,宝庆工业集中区申 国家级经开区有序推进,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特别是湘商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开工建设标准厂房250.3万平方米,为年度任务的89.7%;竣工标准厂房110.5万平方米。入园企业招商初显成效。截至今年10月末,全市已签约入园企业238家,正式入园企业99家,已投产企业46家,签约率为市政府下达年度任务的93%。
全面小康加快推进
如果说,经济数据更多地体现为衡量发展的“量”的指标,那么,民生改善则可以作为衡量发展的“质”的标尺。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已成为820万邵阳人民的共识。近年来,改善民生福祉,既是党委政府的着力点,也是广大群众的共同事业。
多谋民生之利,让更多邵阳人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市委高点定位: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邵阳补齐小康短板,正是从扶贫着手。
我市从“精准到户、精准到项目、精准到产业、精准到资金、精准到举措、精准到效果”六个方面对扶贫工作进行部署。今年1至9月,全市驻村帮扶工作实现了所有市级领导干部、所有市直单位以及1273个贫困村“三个全覆盖”。市县派出的1273个工作队对扶贫村挨家挨户进行摸底,全面核实扶贫对象信息,为扶贫村编制脱贫规划,实施帮扶项目。在产业扶贫上,我市成功申 10个重点产业项目,全年贫困地区新增各类农产品基地150余个、5万余亩。从2011年至今,全市共计减少贫困人口67万人。危房改造进展速度加快。全市17个危房改造示范村规模化改造建设进展顺利,其他面上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已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危房改造户预计明年春节前可顺利搬进新居。
去年我市15项2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其中11项超额完成任务。今年2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扎实推进,1至9月有19个完成进度80%以上。特别是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如今,邵阳城乡群众的获得感,正从有饭吃、有学上、有房住的基本需求层面,向收入的稳步提升、优质医疗服务的便捷提供、起跑线上的教育公平、优美的环境和洁净的空气全面升级。
身处宝庆大地的每一个人,正在共享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惊喜,共享与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未来。
“八个建成”会有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