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品牌优势 全面打造4.0版冶金“国家队”

2018年2月,中冶集团董事长国文清在集团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加速培育形成世界第一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这一战略要求。正确的方向必然带来丰硕的成果,在工业4.0发展潮流的大背景下,二十冶依托长久以来形成的“高炉之王”“连铸专业户”“制氧专家”“轧机之秀”等品牌优势,全面提升冶金建设“国家队”品质和站位,以全产业链优势再拔尖、再拔高、再创业,为全流程完成钢铁建设运营服务提供了范本。

“蓝天保卫战”开历史先河

当绿色环保成为新的发展习惯的时候,二十冶人深深的认识到还碧海蓝天于大自然的重要性。2015年3月,二十冶中标宝钢一二期矿场OC、OD料条C型封闭改造工程(C1),该项目是宝钢对原料区域实施节能环保改造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国内第一座原料封闭、储存、运转的项目,二十冶凭借出色的施工技术和严格的施工标准成功完成该项目建设,同时完成《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大体量密集PHC群桩快速沉桩关键技术》等8项关键技术,申 14项发明专利、2项部级工法、主编1项团体标准,总结出C型大棚全流程的施工管理经验,该项目的精彩演绎、完美“落幕”,获得了宝钢集团及业界对二十冶的高度信任,从此,二十冶在料场项目建设上一路走来,一路花开。在料场封闭领域,二十冶陆续又中标宝钢OG、OH、OI料条封闭改造工程,宝钢OJ、OK料条封闭改造工程,尤其是2018年以来,二十冶先后承接了国内每平方米堆载最大的料场——湛江钢铁炼铁厂原料增建C型矿石料场工程,为“着力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号召而建设的大型环保类项目沙钢C型料场项目,武钢炼铁厂运二A区料场环保改造项目。一系列料场项目的中标,强化了二十冶在料场领域的垄断地位,在冶金产业“用煤不见煤、用矿不见矿、用料不见料”的清洁绿色生产上做出无愧于“国家队”的最大贡献。

以“绿水青山”为本 结科技硕果

作为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单元,烧结工程是钢铁生产过程的高能耗单元和高污染单位。自20世纪80年代承建宝钢一期烧结工程以来,二十冶先后承建了宝钢、太钢、沙钢等多套烧结工程的建造,建成的烧结机总面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且承建的烧结机均为国内同期面积最大或技术水平最高。随着国家对环保和能耗的要求日益严格,烧结工程逐步向大型化、低能耗、低污染方向发展。

烧结工程的大型化,配套节能环保装置发展的快速化,给施工技术带来了许多新挑战。宝钢湛江烧结工程采用了国际工艺最先进的烟气净化装置——活性炭脱硫脱硝装置,这也是首套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装置,当时国内可参考借鉴的施工经验几乎为零。二十冶积极与设计单位沟通,邀请设计人员介绍活性炭脱硫脱硝装置的工艺特点、设备构成、安装要求等,组织施工、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奔赴设备制造厂调研,并对散件拼装量大的吸附系统进行模块划分、验算及调整,最终确定了吸附塔的模块化安装方法,优化了吸附系统安装工艺,大幅减少了吸附塔的高空焊接工作量,且各模块拼装可平行施工,吸附塔的拼装和吊装效率提高了30%以上;同时研发了受限空间下解析塔上、下塔节的液压调整综合对接技术、基于跳仓理念的系统气密性检测方法和调试工艺,一举解决了活性炭脱硫脱硝装置的主要施工技术难题,顺利保证了活性炭脱硫脱硝装置的安装和投运。

依托承建的特大型烧结工程,二十冶立项了研发课题“特大型烧结工程节能环保建造新技术”,研发了多项核心技术,形成的烧结工程系列施工技术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主编了国家标准2部,形成省部级工法2篇,申请专利40余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8件。“特大型烧结工程节能环保建造新技术”多次获得科技奖励,并获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开发计划资助。

“高炉之王”奠定领跑优势

一直以来,高炉建设水平是衡量冶金建设企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早在2009年,二十冶就完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高炉——沙钢5860立方米高炉的建设任务。2015年,随着二十冶和上海十三冶整合重组,新的二十冶以大高炉建设短工期、高科技、低成本、低碳环保的优势,承建了山钢日照精品基地一号高炉建设,该高炉工程是当今世界罕见的在建的特大型高炉群。项目开工建设时,正值冬季,气温最低达零下17℃,短时间内要完成混凝土8636立方米浇注,难度可想而知。二十冶人改变行业分三次浇筑的技术措施,采用一次完成基础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在浇筑过程中,为解决由于强度等级要求较高,砼的水化热大、温升速率大,砼冷收缩易引起开裂等问题,他们对高炉基础埋设智能温控装置,实时监控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值,内部埋设循环冷却水管降温,对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进行控制,防止混凝土冷却形成裂缝,在高炉基础外部搭设大棚、增设电暖器加温,使用三台泵车有序分层浇筑,最终检验合格率达100%,观感质量优良,从基础开挖到基础浇筑完成用时仅56天,书写了冶金高炉建设的新传奇。

截止目前,二十冶已承建国家级重点高炉项目15座,成为特大型高炉建设始终保持领先优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企业。

“连铸专业户”塑央企实力

从方坯连铸、板坯连铸、甚至到圆坯连铸,二十冶建设了国内数量最多的连铸机,成为“连铸专业户”。在2018年7月21日开始热负荷联动试车的永钢新增8号连铸机工程地下管廊施工中,需将整个炼钢二厂的水系统架空管道转入地下,当时天气已进入寒冬(整个施工期间平均温度在—3度至—1度),同时该工程需要业主停产才能施工,为此业主紧急要求全长300米、宽8米、深7.5米的地下管廊从开挖、支护、浇筑到最后管道安装并试压通水,工期仅为28天。为了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二十冶经过多次紧急磋商决定把保温材料保护混凝土的方法改为用蒸汽加热混凝土。高温蒸汽能够加速水泥和辅助胶凝材料水化硬化进程,快速达到脱模强度,加快模板周转和生产效率。这种养护方式简单有效,养护时间更短,既能保证质量,又能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通过这种施工创新最终在业主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并使得整个8号连铸机改造工程的工期提前了近20天。

“制氧专家”的美誉洒向全国

上世纪60年代,二十冶先后承建了太原钢铁、本溪钢铁、长治钢铁的空分装置,开始了与制氧工程不解的渊源。当时制氧工程对二十冶来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这块“硬骨头”,二十冶人发挥了中冶人踏实勤奋的优良品质,潜心钻研,通过一系列措施,最终攻克了制氧工程的施工技术难题,给业主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民经济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此时的二十冶大力拓展制氧工程领域的市场。一方面,继续抢占钢铁行业的制氧市场,一跃成为国内钢铁行业制氧领域的排头兵。另一方面,开始进军化工、石化、煤化工领域的制氧工程,同时与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德国林德集团、美国空气产品化工等国际最知名空分装备供应商,以及杭氧、开元等国内空分装备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此时的二十冶,在制氧工程领域的建设迎来了质变,在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质量创优等方面均是一骑绝尘,被业内齐声称赞为“制氧专业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宝钢湛江制氧工程,标志着二十冶成为国内外首个具备制氧工程产能转移项目建设能力的企业,而大连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顺利竣工,标志着二十冶拉开了国内大型整体撬装式冷箱安装的序幕,在渤海湾为制氧工程的发展又树立起一座崭新的丰碑。

“轧机之秀”书写传奇

轧钢,是钢铁工业的精华、核心所在。作为国内轧机建设的佼佼者,二十冶先后参与武钢、宝钢、沙钢、首钢、湛江钢铁等大型轧机建设,先后建成国内170多条轧机生产线,仅在轧机领域收获国家优质工程金、银奖11项,鲁班奖11项,主编国家标准并译成英文版两项。二十冶以建设山钢日照精品基地作为展现新时期二十冶“轧机之秀”建设水平的关键重要项目,采取高架式热轧机建设方案,把所有轧机生产线安排布置在高达7米的平台上,所有设备、管道、电缆电线同步提升,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出长619米,宽30米的平台,将原本地面20000多吨的设备、管道、电线电缆整体抬升并安装就位,被业主、设计及监理单位称赞为“轧机安装领域值得信赖的‘王牌军’”。该项目也是国内首台超过2米宽幅的高架式板材轧线,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创性意义。二十冶人用精品工程书写传奇。

二十冶以品类思考,以品牌表达,把认知优势嵌入到品类,赢得市场主动权。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市场反应良好,专业品牌优势也愈加明显。截止10月底,二十冶累计冶金市场版块新签施工合同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0.86%。先后中标承建河钢产业升级热轧、东海特钢热轧及炼钢、山东日照钢铁炉卷、山东日照钢铁两座5100m3高炉、河北鑫达钢铁热轧、宝钢/湛江钢铁及武钢料场、福建大东海带钢、福建鼎信等大型冶金项目。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二十冶将继续发挥在冶金领域的传统优势,下大力气、花功夫提升、改造在优势部位施工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力争做到在优势部位“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力争在目前国内现有施工水平的基础上,在其技术改造上、工艺安排上,节能环保、智能化等领域上进一步体现出“冶金国家队”的真正实力。

(中国二十冶集团 柏桂香)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