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萍 娘子关唯一的制香人
啼鸟傍檐春寂寂,飞花掠水晚翩翩。
支离自笑生涯别,一炷炉香绣佛前。
――宋 陆游 《书怀》
阳光纯净香扑鼻
佛经上说,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自古以来,尘世凡人,香客雅士对“焚香”有着最独到的领会与最深切的需求,在香雾飘动中可以达到入神境界。地处晋冀咽喉之处的太行水乡古镇娘子关,有着韵味独特的北疆风貌和山清水秀的南国景致。历史上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古朴的边塞文化曾使这里手工制香业一度发达旺盛,但由于时代的发展,这一行业已濒临绝迹,经多方探访,终于打听到在古镇深处还有一处在困境中艰难苦守的制香作坊,为了近距离了解制香这门传承悠久的古老技艺,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踏上了探寻之路。
佛香之美
“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闻名的“万里长城第九关”娘子关下,是一座有着800多户人家的千年古村落。小村依山而建,顺水而居,村舍中石屋、溪水相伴,石桥穿街过巷,曲径通幽。一路打听来到了下道街一户王姓院落,古朴的石砌房屋显示着山村人家的风韵,我们刚一进门,就迎出来一位身形高挑、贤良温柔的农家媳妇,她正是现在依然独自从事制香的段玉萍。
香面配料
和好香面了
晨光轻轻地透进来,给这静谧的小院披上了一层金色,玉萍欢实的身影在小院里转动着,像一朵流动的花,宁静空间里瞬间多了几份生气。一大早玉萍就开始劳作,我刚进门,就看到了玉萍在和制香的面,没想到看起来文静的玉萍力气真不小,一手一个大桶拎起来就开始配料。香面的原料是榆面和木粉,先要将原料筛一筛,除去杂质,按二比一的比例配好,然后放进长方形的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开水进行搅拌。玉萍说面要尽量的和熟和黏,将来做香时,才能保证不断条有力度。
制香
挤条
盘条
盘条
流香
整形
分排
每天上午,玉萍给自己定的任务是做二十斤面的香,看起来满满的两个大桶的面,在她精巧的手中,不一会就变成了香板上粗细均称、光滑无痕的佛香。只见她在铺满香条的几十块香板上,快速地用刀划成十支一排,再根据各种香的不同长度从中间断开,有节奏的动作充满了韵律,就像在淡黄色的佛香间舞蹈,无声地演绎着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劳动之美。
晒香
阴干
制香一家人
接着,将进行制香最为关键的“晒干”步骤,盛夏的小院里,日头毒辣地暴晒着大地,看玉萍和儿子大汗淋淋将一块块晾香板摆满了这石头小院,我感叹太阳是如此地不照顾这艰难劳作的女人,没想到玉萍却是一脸笑容,她告诉我,晾晒过程相当重要,只能在天气晴朗,阳光充足时进行,千万不能选在阴雨天!如果遇上不好的天气,需要停工,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难捱的暴晒毒日头,却是玉萍的晒香好时机。晾晒时间也不能过长,只要七成干就行了,室外晒好的香,还需要在屋子里经过两到三天的阴干,这时候,收藏了太行山最纯净的阳光,蕴含着黄土高原最单纯的香氛的佛香就制成了,我跟随玉萍进入晒香房内,瞬间感觉香气扑鼻,令人心旷神怡,无声地向世人诉说着佛香传递的百姓虔诚的信仰。
捆香
捆香
捆香
捆香
香条晒干后,最后一道程序是捆扎。玉萍按照香条的不同规格进行包装。一般是每捆10排,每排10支,用细绳扎好,一头包上红纸。一板香捆扎完后,玉萍特意为我点燃了几支香,果然如她所说,这种半手工制出的香不断头,不缺火,沉浸在这青烟袅袅、异香脉脉中,我于这无定弄有诚意的烟雾里瞬间生出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
青烟袅袅香飘飘
影子之美 自游之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