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书写“船”奇

他起步于车间,几十年如一日埋头专研,先后研发成功新产品5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3件,实用新型专利16件,起草编订国家标准5项,是我国船舶行业颇有名气的工程师。

他扎根民营企业,执着追求,携手企业以技术谋发展,将“只要有船的地方,就有海鹏的产品,就有东台人的身影。”作为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不懈努力。

他,就是海鹏船舶配件有限公司技术开发科科长、高级工程师汪国君。

东台水 通达,船运曾是百姓、货物往来的重要交通工具,为造船厂、船舶配件厂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至今仍可寻见有实力工厂。汪国君所在的海鹏船舶配件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从事船舶轴舵系产品研究生产,先后通过中国船级社和英、法、日、美等国外船级社认可,是江南造船厂、大连造船厂等企业的主要配套单位。近年来,更是紧跟国家战略步伐,注重科技研发,以人才战略驱动产业发展,是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和盐城市高新企业。身处活跃的科技创新氛围中,汪国君35年如一日,将全部身心放在产品设计、研究和试验上。

这块材料,形似圆柱体,材质似水管材料,却可在3000米以下深海中使用,为我国深海潜水器研制贡献巨大。

深海3000米下,物体每平方厘米要承受300公斤的压力。潜水艇想要在深海中正常运行,必须达到耐高压、耐磨,抗低温的要求。在2012年之前,国内没有满足这种性能的材料。

2012年,汪国君带着科研团队参与到深海潜水实验船移动转轴工程试制项目中,主要任务是提供3000米海里潜水器的结构设计方案和实验数据。

为找到符合要求的材料,汪国君与国内多个行业材料研究院所沟通联系,最终用四个月时间,从专家推荐的数几十种材料中,遴选出20对材料作为压力试验初选对象,逐一进行试验、分析。为等一个结果,十几小时不离试验台架。一次次失败,一次次从头再来,一次次调整配方,历时10余个月,最终找到了适合深海潜行的材料,为深海资源科学检测装备提供了详实可靠的资料。

他对艉管轴承内外结构进行优化改进,使轴承使用寿命由原来的五、六年增加到10余年,大大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能,同时,降低了船只的维修费用,每年,可为全国约3万艘船节省50亿元维护费,为国家创汇285万美元,节省稀有金属资源约25吨。此项技术2015年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的授权保护。

同事陈云勇工程师评价说:“汪工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据其介绍,在研制新型船用艉管轴承项目中,为查找出合金层产生裂纹的原因,汪国君钻入厂库,将几十件磨损的旧工件一一搬出,仔细分析比对研究,工件大而重,他却毫不在意,一蹲守就是10余个小时,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立足平凡岗位,汪国君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以超于常人的耐力执着于自己喜爱的事业,也成就了伟大。他多次获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获评“盐城工匠”“盐城市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等荣誉称号,2014年与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共同研制的项目还获辽宁省葫芦岛市职工技术创新技术成果一等奖。2018年7月,作为第一起草人起草的《船用轴系机械制动器》《船用油润滑艉管轴承》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近两年,他殚精竭虑研究的船用液压螺母、大比压可调心中间轴承等两个产品顺利生产,去年销售额达六七百万元,以高品质低价位替代同类国际进口产品,适配所有万吨以上船舶,可有效提升螺旋桨使用寿命及船舶航行安全系数。目前,两个产品均已申 国家标准立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