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树“武帝柏”,早有耳闻,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一睹为快。今年八月因考察水文化之需,我有意走近了它,这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武帝柏”亦称 “老君柏”,原植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阿党镇史家河老君庙前,故此得名。它树冠硕大,苍劲挺拔,高18.5米,地径3.05米,树龄逾达2100余岁。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北征朔方,得胜而归,在桥山筑“九转祈仙台”祭祀轩辕黄帝,闻知古商道葫芦河有“老君庙”,商贾云集,香火旺盛。武帝尊崇“黄老”之学,遂驾临史家河老君庙前焚香祭拜,并在庙前亲植柏树一株,以此为志,弘扬国道。相传,武帝植柏之时,忽见紫气东来,祥云缭绕,大臣、将士、当地百姓纳头便拜,皆言此柏乃老君之灵气也!武帝大喜,遂赐名“老君柏”。
之后,随着历史的变迁,老君庙年久垮塌,只留残骸,而“武帝柏”却傲然屹立,愈加茂盛。百姓对“老君柏”呵护备至,尊崇至上,祭拜不绝,久而久之,被尊称其为护佑天下百姓黎民的神树。人们平时遇到灾难、碰到年景不顺,就来“老君柏”前焚香磕头,祈求平安。谁家有了难事或者是人有了病病灾灾,也要来这里许愿避灾,祈求福寿。特别是在当地方圆几百里以内,多少人为得到它的护佑,不惜翻山越岭,来此地给它焚香跪拜,祈福纳祥,保人畜平安。这就是“老君柏”的神韵所在。
“武帝柏”的树形长得非常别致,我们从它那斑斑驳驳的树龄纹,就能读出历史的沧桑,两千年来,尽管历经劫难不断,但“老君柏”依然挺立,它就像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迎世纪风雨,历万世沧桑,护佑百姓,尽显神奇,在百姓黎民的心中,它就是一棵至高无上的神树。
安卧福地,护佑民生,本是“武帝柏”的一种常态,可当历史跨入新世纪之后,“武帝柏”也遇到了新问题。
“武帝柏”移植前风貌
2009年,为了解决延安南部石油化工项目用水及周边城镇农田灌溉、人畜饮水等,经国家批准立项,要在葫芦河河口修建一座库容为2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利工程——南沟门水库,而这棵在史家河村生长了2100余年的“老君柏”就在淹没区内。这可给当时的各级领导出了个大难题。水库不修不行,淹没“武帝柏”也不行,因为它是我国现有仅存不多的古柏,首先当地的民众就不答应。面对这一难题,县、市水利部门聘请全国多名知名林业专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论证,对古柏的存留作了深入的探讨,最后形成统一意见,对“武帝柏”进行保护性移植。
这一可行性意见的形成,极大地安抚了周围民众的情绪,在这一意见的指导下,县、市水利部门按照古树保护相关规定,立即 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武帝柏”的移植工作纳入南沟门水库建设移民大纲之中,而且要做到不惜一切代价,保移保活,让它的生存环境更加优良。
移植“武帝柏”,它牵动着各级领导及千万名群众的心。针对这一历史性的挑战,2009年11月,黄陵县成立了古柏树移植领导小组,设立专家、施工技术组,启动古柏移植工作,并面向全国招标,最终确定由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承接移植项目。古柏移植技术方案充分利用植物生理学理论,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实施科学养护管理措施,确保移植成功。工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施工,即:第一阶段是移植前修枝、部分断根养护、土壤检测和湿度保持等;第二阶段是移植前土球捆绑及根系护理、养分补充等;第三阶段移植后期养护、复壮等。技术人员对每一阶段的养护工作都做了良好有效衔接,并对移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了充分的预案,使其做到移植工作万无一失。
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其中最牵动人心的就是第二阶段的搬运工作,这是整个移植工作的关键。最后经专家论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树木的生长环境,甲乙双方一致同意于2011年3月26日正式启动。这一天,周围数千名群众前来观看,亲自见证了这一庄严时刻。不少的民众纷纷在古树下拍照留念,做最后的告别。有一些老年人手抚摸着古树,热泪盈眶,恋恋不舍……
为了保证“武帝柏”成功起吊有足够的把握,移植单位租用了国内最先进的650吨履带车和十轴液压平板车,这一天9时许在液压的推升下,这棵在黄陵县史家河生长了2100余年的“武帝柏”连同它的根包一起被吊离地面,此时众人的心都在紧缩着!随着指挥员的哨子声,一棵实际重量达450吨的“武帝柏”被缓缓移放到液压平板车上,之后途经2.5公里,将它顺利移植到水库下游的河道上,这里河面宽阔,视野极佳,光照和湿度相宜,更适合柏树生长。移植后施工单位派专人对该树进行为期5年的养护和管理。施肥、松土、除草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及营养液的补充,定期挂吊瓶、输营养液是特殊护理的重头,直到5年以后,“武帝柏”才真正恢复了自然的生长状态。
“武帝柏”移植后风貌
屈指一算,移植工程于2009年11月30日正式启动,到2016年3月底,历时6年零4个月。此次移植的古柏,树龄、总重量及移植技术难度均堪称世界之最。通过这次“武帝柏”的保护性移植,又一次大大彰显了科学技术的力量,这要是放在过去人连想也不敢想,可是到了今天却变成了事实。实践证明,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民族,依附于科学技术,从考证到实施,有效地完成了有理论根据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古树移植技术方案,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千年古柏的成功移植。对此,人们非常感慨,都纷纷赞叹说:“科学技术保护了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移植后的“武帝柏”,经过技术性修剪之后,更加显得郁郁葱葱,枝叶繁茂,焕发了往日的容光。它向世人不断昭示着生命的顽强和茂盛。
如今,“武帝柏”的所在地,已被南沟门水库改造成供人休闲、度假的湿地公园,这里山青水碧,香火缭绕,依然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逢节假日和礼拜天,这里游人罗列不绝,熙熙攘攘,又来看风景的,有专门来焚香、许愿的等。“老君柏”腰缠红丝带,英姿飒爽,笑迎八方宾客。游人在这里可饮酒、可品茶、可吟诗、可作画、可歌舞,可谈玄论道,可与仙神传音,可与流水合拍,可与青山对话,是难得的旅游度假之地。我们愿这棵与桥山“黄帝手植柏”遥相呼应的民族珍宝——“武帝柏”,永远荫蔽华夏,万古长青。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