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任何跟 “ 自动驾驶 ” 相关的东西,K哥一直都是拒绝的。
享受驾驶一辆车的乐趣,对K哥来说就跟看电影和打球一样,已经成为了一种爱好。尤其是在山路上,快节奏地运用你的眼、手、脚,迎接一次次的G值挑战,畅快淋漓。
但是,就连拓海也不是每天都要送豆腐的。
大部分时间的真实情况,是身心疲惫的城市拥堵和无聊的高速巡航,慢慢地消磨了几近中年的K哥对驾驶的热爱。
回归汽车的本质,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更舒适地完成空间上的移动,才是它最主要的目标。
如果将来自动驾驶能达到足够好用的程度,K哥绝对会欣然接受。
然后让这台自动驾驶的汽车载着我去卡丁车场,嗨完还能一路瘫坐着回家,岂不美哉?
但现实中距离实现这个场景,还非常的任重道远。。。
根据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对自动驾驶的分级,目前的量产车最多只能达到L2级别,虽然已经有L3甚至L4级别的车型面世,但道路配套和法规都还没跟上。
众所周知,要实现车辆 “ 自动驾驶 ”,自然离不开各种传感器之类的硬件设备。
位于中国品牌纯电动车第一梯队的蔚来,旗下车型ES8虽然出厂便自带完备的硬件条件,却无法实现更高级的 “ 自动驾驶 ” 功能,令人一头雾水。
就像你拿着RTX 2080 Ti去玩连连看。。。
但是在经过了长达18个月的铺垫之后,蔚来ES8车主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在今年6月初,蔚来官方正式推送了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升级后的ES8终于具备了L2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K哥运气不错,这几天同事刚刚拿到了最新的蔚来ES8,现在车就已经我手里了~
这次系统升级主要新增了包括自动辅助驾驶、转向灯控制变道、道路自动保持、前侧来车预警、道路标识识别等在内的7项功能。
要注意的是,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仅仅是作为 “ 辅助 ” 而已,驾驶者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系统只是你的助理。
自动辅助驾驶的开启按钮位于方向盘左侧中部,如果符合开启条件,屏幕上的模拟车辆周围会亮起一圈蓝色,并提示 “ Pilot已启动 ”。
系统默认的启动条件是时速需大于15km/h,且需要车道标线足够清晰。
但经过实际测试发现,一些只比车宽稍大的无标线乡间小路也能成功开启。而在车道标线非常清晰的省道上,遇到强烈的阳光,会显示无法检测到标线而无法使用。
(演示需要,正常开手还是不能离开方向盘的哦)
自动辅助驾驶启动之后,你首先能明显感觉到的是方向盘 “ 活了 ”,它会用比较轻柔的力量不断帮你修正车辆的路线,始终保持在车道内行驶。
K哥尝试人为地稍稍转动方向盘偏离车道,它就马上帮你拉回来了。
这种感觉并不会很突兀,你还是能轻松地 “ 强行变道 ”。开起来有点像握着传统的液压助力方向盘,经过一些道路起伏的时候带来的 “ 拽手感 ”。
只要弯道的曲率不是特别大,车辆都可以帮你自动完成转弯。
不用想了,K哥已经给大家试过了,手是不能离开方向盘的。
如果长时间没有检测到手施加的力量,系统会自动退出并减速停车。
但是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说道路施工只剩半条车道能通行,不得不压线行驶的时候,不建议开启自动辅助驾驶,否则它会坚持把你拉回车道内,会有剐蹭的风险。
行驶方面,只要设定好速度,车辆就会进入自适应巡航,支持0-130km/h全速段,且能跟随前车进行加速和制动。
如果前车停止不超过5秒,它可以自动继续跟随。如果超过5秒,则需要再次激活自动辅助驾驶系统。
这次系统升级的另一个比较有看点的功能是转向灯控制变道。即在开启自动辅助驾驶状态下,打出转向灯,如果系统检测路况条件符合,车辆将自动完成变道。
唯一的遗憾是全程不能一键完成,变道完成后需要手动将转向灯关闭,不然会一直闪。
变道功能需要时速大于50km/h,且后方安全距离内没有来车。此外,如果遇到实线、双黄线或者公交车道线,系统是不会执行变道的。对于新手司机来说,是一个比较友好的功能~
上述部分功能的硬件基础,除了非常全面的车身传感器以外,还有与全新宝马X5相同的Mobileye EyeQ4芯片,运算速度是上一代的10倍。
另外,NIO Pilot的控制算法、底层软件、ADAS控制器等均由中国和北美团队自主正向研发而来。
与其他大部分厂商直接采用供应商的 “ 全家桶套餐 ” 不同,蔚来对NIO Pilot系统有全部的掌控权,更有利于后续进行更加针对性的优化。
与此同时,随着这次升级正式到来的还有NIO OS 2.0,主要对系统UI和交互体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重新设计。
除了界面元素更加美观,原本的三个主屏幕现在被简化为一个,同时增加了一个从屏幕左边右划呼出的快捷菜单,都是常用功能,还支持自定义。
系统内部还整合了百度地图、QQ音乐、喜马拉雅FM等第三方内容,以及蔚来的线上社区NIO Radio,进一步丰富娱乐功能。
虽然以目前的自动驾驶水平来说,还远远无法达到K哥理想中的生活方式。
但随着机器学习以及未来基于5G的车联 系统,更加智能的出行方式迟早会到来。
感谢,科技改变未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