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浙企机器换人之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位于浙江宁海的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电焊车间内弧光闪烁,来自河南的赵师傅过年前刚刚将工作台的边沿重新漆上了油漆,他觉得意犹未尽,用剩余的油漆在台面上写了四个字:“逢年大吉”。

在人们的印象中,制造业企业年后开工的时间一般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然而如意的开工日期是在正月初七,与国务院法定公休节假日完全一致,其中作为制造第一道工序的下料车间,正月初四就开工了,这样后序的工人一到位就可以马上投入生产。甚至在去年10月份,如意就向配套企业打好招呼,准备年后生产所需要的配件。因此,包括赵师傅在内的公司1000多名员工,正月初七就早早到岗,到位率几乎百分之百。

△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

1、机器换人的变革

如意主营业务是叉车、电动车、堆垛车等仓储物料搬运产品,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企业。这几年,如意的工厂进行了“机器换人”的变革。金工车间一条通道的两端做的是同一道工序——将齿轮的内壁切削出螺旋接口。然而通道的一端是传统的切削机器,另一端使用的是进口的机器人,工人将齿轮放进机器内腔,关上透明窗口,机器臂开始高速旋转切削,作为冷却用的水柱喷射到齿轮上,水花飞溅。

△一个工人至少照看两台切削机器人。

金工车间主任蒋初介绍说,与传统机器相比,这些新设备效率更高,做出的产品,品质、精度也更高。以往一台机器需要一个工人照看,现在一个人最起码能看两台机器人,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

△机器焊接

△手工焊接

在机器换人前,如意也进行过成本核算。金工车间的机器人一台价格三五十万元,一个车间需要投资两三百万元,整个机器换人投了三五千万元。董事长储吉旺还是认为值得,有限的面积产出了更高的产值,更重要的是将质量提升了。这也是他眼里工匠精神的一部分:“工匠精神不是追求几百、几千亿元的销售,而是说要做精、做专、做强,要精雕细琢、要创新,把自己的产品做成行业标准。”

△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储吉旺

此外,流水线上的工人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如意实行机器换人也是顺应时代变化的要求。“现在的年轻人完全不同于以往了,他们需要个人时间、需要更好的工作环境、需要文化活动的空间,你让他加班再加班,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从去年开始,就把旧的设备都置换成机器人,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储吉旺说。

如意的企业文化里有一种扎根本土的因子,作为一家东部沿海的制造企业,他们90%以上的员工竟然都是本地人,这也是为什么如意能在正月初七开工的原因。“我在宁海土生土长,宁海人都熟悉如意,大家正月初七上班,没有人缺勤,而且每年都是如此。”

虽然储吉旺也在中西部地区甚至柬埔寨等地考察过,但转了一圈之后还是决定把全部的生产仍然放在宁海,这与仓储物料搬运车行业的特点也是分不开的。如意的产品76%是出口,一台叉车的重量很重。外销全部要走海运,宁波是东方大港,在物流这一点上很方便,而在中西部设厂的缺点是交通不便,要增加很大一块运费,这样就削弱了产品竞争力。

不久前,如意在距离现址5分钟车程的工业区买了50亩地,准备投资1.5亿元建设3万平方米新厂房。今年3月份开始平整土地,预计7月1日能开工投入生产,安排就业300人,产能可以提升将近40%,届时技术精度要求高的产品将集中到新厂房生产。储吉旺打了个很接地气的比方:“我们有很多产品,就像一块菜地种了很多种蔬菜,菜同菜挤在一起就容易长不大,你要把一部分移出去,种到别的地方,这样两边的菜都能茁壮成长。”

2、 磨出一个标准制定者

如意所处的行业竞争格局是这样的:在国内,有三家同行的上市公司;国际上,有五大企业的产品超越中国产品。如何在夹缝中生存下去?如意的优势是电动车,在这一细分领域走得最早,一炮打响,现在国内工厂仓储的趋势也是全面普及电动车了。

△工厂内很多叉车跑来跑去

如意的目标并非做一个跟随者,而是标准制定者。“企业提倡品质,最重要的是要制定标准。比如我们的产品去年得到了德国的工业设计红点奖,如果没有标准是得不到的。”在国外,叉车已经有很多标准,但现在的很多创新产品,比如电动叉车、半电动车、堆高车、搬运车,国际上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意便瞄准了这一块的标准制定。

标准不是靠嘴巴说的,而是要经过严格的检测,比如通过破坏性试验,得出符合产品性能、符合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品质不变的数据。现在,如意365天一步一个脚印在搞这些破坏性试验——比如电动堆高车,给它放置两顿重的重物,将其启动起来不断上上下下,看设备什么地方最先坏。“一定不能急功近利,要十年磨一剑,磨出一个标准来。标准保证了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 能与国外最好的产品媲美。你的企业要长盛不衰,要靠质量,质量就来自标准。”储吉旺说。

3、开动脑筋进击新市场

2016年也是储吉旺正式将企业运营的重担完全交给儿子、总经理储江的第一年。“2015年我试着半退休,经过2016年一整年的观察,他搞得蛮好,所以2017年我看看就可以了。”储吉旺对交接班感到放心的一大原因是如意在去年利税增长可观,达到20%以上,是历史新高;而如意的“2017年元旦献辞”提出,新的一年要确保利税再增长5%以上。

为什么去年的利润增长这么喜人?如意的管理团队进行过分析,发现去年产生的利润有两大块。一是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这对所有出口企业都是一块丰厚的红利。二是如意在2015年钢材价格最低的时候一口气买进了1万吨钢板,这些当时价格为2000元/吨的原材料,现在已经涨到4500元/吨,这中间2000万元的红利不用动脑筋就赚到了。

而今年这两个有利条件都不一定有了,如何应对?如意准备采取两条措施:其一,开源节流,“我们原材料浪费比较大, 废的太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财务开支、销售开支也要进一步卡紧,不能乱 销。”其二是进一步拓展市场。“不要等着别人,互联 、大数据、云计算都可以用起来,接上实业的翅膀飞起来。”储吉旺表示,做企业就是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开动脑筋。

因此,外销之外,如意也盯上了内销市场。“我们要求把国内的销售提升到占比40%以上,所以公司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要让内销的经销商和我们一起盈利。”如意自己也成立了电商部,进军线上。不过叉车这一产品不同于轻工业,有售后维修的难题,怎样在销售之后让用户放心,成为如意新的一年中要动脑筋的课题。

4、不惧贸易战

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中美之间打贸易战的潜在可能性大大增加,如果真的开打,如意如何应对?

储吉旺回忆起当年欧盟反倾销的时候,他曾经把欧盟从世界地图上剪下来,贴到如意产品还没有打入的国家,以此明志,要把产品卖到这些空白的地方,以替代欧盟市场。“如果真的要打贸易战,我会把美国地图剪下来贴到其他市场去。一定要东方不亮西方亮,所以我们今年出门去开拓新市场就是这个道理。”

但储吉旺认为中美之间要打贸易战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两国的经济结构很互补,即便打起来,最后美国人还是想回来跟中国人合作。“比如我们的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美国人已经把他们的搬运车工厂关掉十来年了,要想重新开起来谈何容易?购买新设备等要一次性投入,还要招工人来生产,那么劳动力从哪里来?谁还会做这个产品?”

储吉旺举了手动液压搬运车的例子,生产这样一台设备,光美国工人工资开支几乎就可以买一台中国产的车,因此他们真的要重新生产等于白白增加了巨大的成本开支,完全不合算。而转向其他国家购买又会涉及质量不达标、价格高等问题。“特郎普商人出身,不会不考虑美国自身利益。”储吉旺判断认为,贸易战并不大可能构成如意的一个潜在风险,新的一年,企业战略的执行仍需立足自身。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