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 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这句航天人时刻铭记在心的口号,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真实写照。正是千千万万个”螺钉”般的小岗位、小人物,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才有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
1970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光荣诞生。如今,历经近五十载春夏秋冬,她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紧跟改革开放步伐,忠实履行使命,在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伟大征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谱写了一篇又一篇建设航天强国的壮美篇章。
2000年10月31日,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当一个拖着长长火焰的巨大亮点从大凉山峡谷里腾空而起时,西昌彻夜无眠。
2003年,北斗一号系统建成,这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北斗系统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如今,北斗三号卫星全球组 ……西昌航天人在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上,不断刷新着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
20载牧星路 他们以工匠精神实现万无一失
从2000年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至今,中国”北斗”已经走过了20年的非凡历程。
航天,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
每一次卫星成功发射都离不开各系统、各协作单位以及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其中,勤保系统,一直默默承当着幕后”守护者”的角色。
勤保系统,全称是技术勤务保障系统。由中心保障部、各单位、财务、供应、卫生、运输营房、装备管理及装备维修等业务系统组成。职责明确,各有分工,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在常年高密度的发射任务下,每一名”勤保人”以工匠精神,把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实现了万无一失、可靠保障的目标。
中心的崛起,离不开航天建设者们不辞辛劳的付出。
2018年,西昌发射场执行了17次航天发射任务,两个工位频繁交替发射,多发任务并行推进,三箭多星同时在场测试,发射长征二号丙、长征四号丙、长征三号乙等多型号运载火箭,对发射场设备设施可靠性和射后恢复带来了严峻挑战。
中心党委始终牢记习主席期望嘱托,深刻领悟讲话中”转型””创新””一流””奇迹”等要旨要义,盯着战场谋保障,研究并行多发任务重点难点,制定年度高密度保障方案和每次任务风险分析 告,有效应对产品质量、恶劣天气等带来的6次发射计划较大调整,综合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那一年,每一名”勤保人”身影忙碌,满脸尘土,早出晚归,他们以自己的力量,守护着发射场的运转,共建着航天事业的繁华。高效筹措常规推进剂6300余吨、低温推进剂近5600方、特种气体57余万标方,安全供电2600余万度,接发专列166列2399车…一连串巨大数字的背后,是中心保障系统勤保人披星戴月的辛劳付出。
2019年,被称为”中国航天的超级2019″。回首过去两年时间,面对北斗卫星加速组 ,该中心以平均每月发射1.2颗卫星的高密度,刷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 速度的世界纪录,创造了42次导航卫星发射百分百成功的世界航天奇迹。
夜幕星空下,傲然耸立的发射塔灯火通明,火箭飞走了,但加注供气塔勤连接器等系统的工作人员,还在塔架和各自的岗位上紧张的忙碌着。中心保障部装备维修处工程师李付升这样说道,”为了’北斗’腾飞,我甘与青山塔架为伴。”他也确实做到了,用自己最美的十二年青春做着最危险的工作……2011年,李付生调任中心保障部,接手发射场特燃特气保障主管工作。岗位的变化,对他的考验更大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接管工作9年来,李付生始终秉持着”工匠精神”,他所负责的每一次发射任务特燃特气保障环节,没有出过一例燃料品质不合格的问题,没有出现一次筹措不及时的情况,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管理责任事故。望着火箭那道划破长空、直刺苍穹的绚丽尾迹,李付生对未来的十二年更加憧憬。
在距离发射塔架3公里外的集结地,李燕华和同事们正朝发射塔架赶来。他们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担负每次发射的医疗保障。火箭发射前,他们是离塔架最近、最后撤离的其中一个群体。大家说,他们最不愿意在发射时向公众”露脸”,因为这意味着遇到了突发情况。事实上,自1996年以来,他们一直没有出动过,但这不影响这群人牢牢坚守在发射任务一线。无论是火箭吊装,还是燃料加注,无论是发射前,还是任务发射成功后,他们都必须在塔架附近,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当一切顺利完成工作后,他们还要尽快赶回医院,各司其职,治病救人。直到下一次发射保障到来时,他们将再度立即出发。
初心如火 点亮”守护者”追梦长征路
“呜……”也是在一个凌晨三点的深夜,山间火车站,一列运输火箭的列车缓缓驶入站台。运输工作人员王知飞和同事们等候在站台边。”千条万条运输线是第一条,发射运输保障工作更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王知飞与运输战线的同志们正用火热的青春,为一枚枚千里跋涉的火箭点亮了”回家”的路。
中心不仅仅是点亮了畅通的”回家路”,更铸造了火箭快速安全通达宇宙的”登天梯”。
2018年7月19日,远征上面级和两颗北斗卫星组合体,由技术区测试厂房转运至3号发射塔,这是该塔架首次实施远征上面级火箭发射。
在此之前,3号发射塔还不能执行远征上面级发射任务,单靠2号塔架发射远征上面级火箭,已不能满足高密度发射任务需求。为此,该中心在保证两个工位发射任务按计划进行的同时,历时四个月成功对3号塔架的塔上测试间、活动平台、供配电系统等设备设施进行了适应性改造。
据了解,除3号发射塔架改造外,该中心还对卫星测试厂房进行了功能性拓展,能够满足以北斗三号工程为代表的多星并行测试或上面级测试需求,极大提升了发射场测试保障能力,为如期完成北斗全球组 发射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这些年来,中心科研工作扎实推进、稳步提升,成立科研管理办公室、召开科研工作专题座谈会、拟制《中心科研能力建设论证 告》……一系列措施稳步推进,打响了中心科研工作加速推进的”信号枪”。
航天发射场可靠性重点实验室是中心唯一一个总部级实验室,也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新引擎”。从2018年起,该实验室的建设发展也加快了新步伐:发射场液压可靠性试验系统建设等多个条件建设项目先后启动,文昌海洋大气环境试验站正式纳入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体系,实验室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不断正规完善。
“牢记嘱托接续奋斗,再接再厉再夺全胜。”夜幕降临,任务指挥所、发射塔架、生产厂房、铁路线上、机关办公室……该中心不同岗位的勤保人,都在为这个目标在奋斗、在拼搏、在坚守,他们不断增强成功发射的能力,在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的征程上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