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德累斯顿 人生的重要一站
在其主要履历介绍中简单出现了前东德城市,德累斯顿究竟在其人生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能让他多次生出“感谢德累斯顿,也对不起德累斯顿”这样的感慨。
去德累斯顿之前,他已经取得博士学位,并与下萨克森州的FischerGmbH签约,即将去往捷克负责压力传感器的生产。但签约后的两周,他读到德国研究基金会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设立传感器专题研究生院的消息,研究生院还将招收12名博士生与1名博士后。这是他特别希望进入的研究领域,他便申请了博士后位置。经初选,专业答辩及面试,他最终顺利地拿到了这个位置。
按照曲文敏教授的话,去德累斯顿的决定并不容易。“特别是我爱人觉得,在工业界找到工作,可以一直干下去,在德国的生活就会从此很稳定,这也是当时许多中国留学生所梦寐以求的。去大学读博士后,几年后又要找工作,又要折腾。然而,我对微系统技术很感兴趣,我愿意继续学,在专业上更进一步。最终,虽然很惋惜,我爱人还是支持我以事业为重的想法,让我去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我们庆幸当时做的这个决定,在德累斯顿我们度过了一段人生美好的时光,那里的人对我们挺好。”
中国有句吉利话,叫做出门在外,多得贵人相助。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就有曲教授的不少贵人。
博士后期间,他除了得到他的两位导师,该校半导体及微系统研究所所长KurtDrescher教授及工程学院院长GeradGerlach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关照外,也很感激半导体所同事们对他及他爱人的友好情谊和帮助。比如,研究所实验室总负责人Christan Wenzel博士。由于Wenzel博士当年在苏联留学,两人经常聊起中国的话题,私下交情也很好。在工作上,研究所的许多实验室都有专人看管,Wenzel博士得知曲文敏很想学东西,就让各实验室对他开绿灯,“Wenzel博士跟所有实验室负责人说,你们要给他讲解你们室的工艺,教他学会自己操作仪器,如果他想自己做就让他做。”
得益于研究所导师、同事对他信任和在各实验室的高自由度,从清洗、光刻、物理溅射、化学镀膜、腐蚀、括散到分割封装,曲文敏系统地掌握了整个半导体工艺技术。在半导体及微系统专业领域也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绩。这期间,他在专业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又获得两项德国专利,还于1997年11月受英国IEE 邀请,到伦敦微系统技术讲习班上做德国紫外线LIGA技术的讲座。这一切,在曲文敏教授现在看来,是自己职业生涯中快速发展、有所突破的阶段。
在Wenzel博士的帮助下,半导体研究所还给曲文敏的爱人在所内提供了一个半职工作。当时,曲文敏夫妻两人到了德累斯顿,妻子刚生下第一个孩子(女儿莱莱)的半年后,便在半导体所从事起了真空镀膜过程的模拟和仿真工作。
谈回归:教授玩笑“至少为我们工作十年”
在去英国作讲座 告之前,曲文敏已申请到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纳米气体传感器项目的2年研究奖学金。从伦敦返德之后,他便和妻子双双在研究所辞了职。当时,距离他们合同结束都还有1年多。有这么多给过自己热心帮助的同事,在职业生涯经历如此发展的这个地方,自己却突然要提前结束合同告别,曲文敏内心情感上很不是滋味。他说,“这是对不起德累斯顿半导体研究所的地方。”然而,这还只是个开始。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工作期间,他凭借和德累斯顿半导体所导师和同事们的友好关系,曾回到德累斯顿做了一个月短期研究。临返澳大利亚前,好朋友Wenzel博士,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跟曲文敏说,你要是结束了澳大利亚的工作,想回来,这里非常欢迎,但是你如果回来至少要在我们所工作10年!
墨尔本2年工作结束,曲文敏得到澳大利亚布里斯班Grifith大学提供的2年Faculty Position工作合同。当时,他刚刚获得澳大利亚绿卡,有效期5年。
和妻子商议,觉得在当学生时在德国匆匆辗转,似乎还没有仔细地体验欧洲大陆各国,何不利用这5年时间回欧洲,5年后再回来澳大利亚呢?与其搬家去布里斯班,还不如再远些,回德国去!曲文敏立即联系了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半导体所。半导体所第二天就给了热情的回复。老同事如初的热情再次让曲文敏感动。他很快动身,2000年1月回到了德累斯顿,并签了两年的工作合同。2个月后,怀了第二胎的妻子也办好手续,在德国再度团聚。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兜兜转转,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儿子Kevin)于6月也在德累斯顿,且在姐姐出生的同一医院降生。这座城市,无疑又一次让他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
谈同事:再度告别 把爱的圣火传下去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第二次回到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曲文敏终究还是没能如期履行完工作合同。这一次对他抛来橄榄枝的是萨尔布吕肯HYDAC公司。公司拥有员工5千人,提供的合同条件也非常好(Au.ertarif,德企对中高级管理人员给予高于劳资协议中最高级别的工资),让其在新产品先期研发部负责电子传感器的研制。当时萨尔州正在处在从煤炭钢铁向现代信息技术转变的结构转型期,职业发展前景可期。后来他在这家公司工作了8年时间。
决定去HYDAC公司,3月份曲文敏去这个公司进行第二次面谈,主要是讨价还价上岗时间。公司希望他尽快到岗,而他争取尽量拖后,最好能将半导体所目前的合同履行完。最后,公司妥协等他半年,10月1日必须上班。这样,曲文敏必须第二次向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辞职。
他拖了两个月,没跟研究所说辞职的事情。此时的曲文敏教授尴尬地笑了笑,“我觉得很难说,觉得很对不起研究所。两年前我和我爱人双双辞职去澳大利亚,我想回来,人家毫不犹豫地又接收了我。而我又要走。人家都对我挺好的,大家是不是想怎么你又找到别的地方去了。这个公司的确还是我在澳大利亚时联系的,并不是我回到德累斯顿才联系的,只是对方回复比较晚。”思前想后,该说的还是要说。
5月初,他首先给Wenzel博士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解释此次辞职的原因。第二天,Wenzel博士把他叫到办公室。
当时的场景至今在曲文敏教授脑海里历历在目。他直接把HYDAC公司的合同给了对方看,Wenzel博士在 络上搜索了该公司的信息。他对曲文敏说,你不用有顾虑,你走肯定是没问题的,我会先替你给所长讲。我们不会对你有看法,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曲文敏教授还记得Wenzel博士当时跟他聊天的内容。“这是一个重要的位置,对方给你的工资水平,加上他们愿意等你这么长时间,说明对你很重视。你应该去。我们以前培养的学生都去了微电子公司,而你将去的是一大型机械公司,这对扩大半导体器件的应用是很有意义的。我为你感到高兴,我们祝贺你!”
在德累斯顿工大剩下的几个月时间里,曲文敏加倍地工作,对课题做了阶段总结并将成果发表在权威杂志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上。
曲文敏教授在德累斯顿工大期间,在三维加速度传感器芯片上制作的工大校徽和半导体及微系统研究所的所徽,自1998年以来,一直是该研究所年终 告的首页图像。
“所以说,我在德累斯顿确实得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是我事业上真正的起点。两次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德累斯顿工大的研究所,感触真的很深。尤其第二次辞职的时候,压力特别大,还让我想起人家说至少干10 年的玩笑话,说明他们起码有这个期望。到最后离开,他们很理解很支持,让我很感动。”
在《我们在德国当教授》一书中,曲文敏教授在自己那一章节的最后写道:“如果说我事业有成的话,恰恰是因为作为一名外国学生在德国得到导师、同事及友人的特别帮助。其中,德累斯顿是我人生的重要一站,是我事业的转折点。感恩、知恩、 恩。如今,我自己也成为教授,我时常以‘竹镜’正冠:‘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亦虚心’,我时常告诫自己要谦虚谨慎,淡泊名利;要敬业,爱业,勤业;要像当年导师及同事关心爱护我一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把爱的圣火传下去……”。
曲文敏教授简介
1963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电力系,1987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专业硕士学位,1989年由西安交通大学派到德国弗劳恩霍夫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1994年获得萨尔州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此后,他辗转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德国液压机械公司HYDAC、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萨尔州应用技术大学等多所机构院校,从博士后研究生,到工业界的研发人员,再到如今的终身教授、系副主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