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位于静安区威海路上的查公馆以百年老宅的身份公诸于世
这座曾经的邱家大宅耗资过亿,历时9年修缮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查公馆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兴业太古汇内,这座如今百年历史保护建筑,在上个世纪20年代曾是上海商业巨头邱信山、邱渭卿兄弟俩的旧宅
邱氏兄弟出生于微山湖滨,传说其先辈曾是梁山泊的绿林好汉,家里不仅养虎、鳄鱼、穿山甲,还专门养马为自己的骑射使用
20世纪20年代前后,邱式兄弟背井离乡来到上海,在一家德商颜料行工作,因兄弟俩悟性高深得老板赏识,后来,邱式兄弟用德国人半卖半送的大量库存颜料开办了自己的颜料行
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受战事影响,颜料价格以十倍百倍的速度攀升,邱式兄弟经营有道,短时间内迅速发家,跻身成为上海滩四大颜料商之一
1920年,已是上海滩颜料大亨的邱式兄弟在当时的跑马厅附近建造了两栋花园洋房,兄弟二人各一栋,依据上海人“哥东弟西”的习俗,哥哥邱信山住东楼、弟弟邱渭卿住在西楼
随着生意产业的日益壮大,兄弟俩又在延安中路石门一路东头一带大量购置土地,建造了数十幢新式里弄用于出租获利
这座建筑面积1500平的欧式古堡花园洋房一直为邱家主宅居住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时民立中学原校舍被炮火摧毁,原在租界内租用的临时校舍根本无法安置学生,必须寻找更为宽阔的房屋作为校舍使用
原民立中学
正逢当时邱家后代内部激化,成员之间经常是矛盾不断,有关部分便与邱家洽谈,租借了此处住宅
抗战胜利后,西楼被国民党政府没收归功,用作“新生活俱乐部”
后来,民立中学因改建需要拆除了西楼,只留下东楼作为中学办公楼使用,而东楼的塔尖曾因线路老化发生火灾遭到破坏而被拆除
2004年,民立中学迁往新校区,剩下的东楼则被评定为历史保护建筑
而这幢久经风霜的老洋房也在使用了80多年后变得破旧不堪
修缮前的邱家老宅东楼
2009年,在香港兴业国际集团的积极推动下,关于邱式住宅的修复工程正式启动
2010年1月25日,因兴业太古汇的开发需要,一项伟大的工程正式启动,关于邱家大宅东楼整楼向侧面平移搬迁
平移搬迁施工现场
次日,整栋重约3300吨的建筑由液压千斤顶抬高40厘米,在计算机控制的同步顶推系统控制下,以每分钟2厘米的速度缓缓滑向新位置
施工现场
2月7日12时,历时13天,这幢老建筑平稳的落至兴业太古汇威海路入口处,完成了平移57米的为艰步履
查济民先生是海宁查氏家族第19世,在明清时期,查家是钱塘江畔有名的文人世家,家族人才辈出,其中包括清代诗人查慎行、近现代诗人穆旦(查良铮)以及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查良镛)等人
查济民先生
而查济民先生在1947年移居香港之后,仍保留对于祖国的赤子之心,在香港回归时做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使得他成为首批香港特别行政区大紫荆勋章的获得者,改革开放之后,查济民先生更是在内地积极投资办厂、扶持内地经济,为祖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为了纪念香港兴业国际集团创始人查济民先生,这座建筑被重新命名为查公馆,并由上海章明建筑设计事务所负责对公馆进行全面修缮
原邱家大宅东楼为三层,两侧塔楼原高四层,上有哥特式尖顶,砖混结构,坐北朝南,建筑立面分段划分,两侧塔楼对称,水平走向,单体平面呈 H 型
修缮过程中工作人员对于墙体、立柱、木梁、屋顶都进行了加固,并且修复还原了两侧的塔尖,另外增加了建筑内部的各项基础设施,在公馆内部增设了一处辅助楼梯和两部电梯,并且在二三楼增设了卫生间
建筑立面首层采用仿石材,清水红砖墙;二层中部设券柱外廊,作爱奥尼式列柱,立面上有几条水平线脚;三层有断檐山墙,上檐部分为巴洛克式风格,北部立面有江南传统建筑特色,南部底层入口门厅设有陶立克柱石
木质装修细节精湛华丽,门楣有石雕,檐口、勒脚、栏杆、柱头部位有精细装饰
整个内部构造保持原旧宅风格,百年前的花砖地板、老式的电梯、精致的红木大门和楼梯诉说这这幢建筑的历史
公馆一二楼曾以查济民先生的“济世为民”为主题对外开放展览,这幢建筑作为上海百年历史建筑,不仅是上海发展城市的见证者,同时也是兴业太古汇项目南端的标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