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元投入技改,创效百万

时间不等人,下半年进入倒计时,自河北鑫达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降本增效专题推进会以来,降本增效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开展,鑫达以现场管理、对标分析和行动学习“三大抓手”,扎扎实实地向管理要效益,各生产厂拧成一股绳,千方百计降耗降本,上下同频共振奏响了一曲和谐、紧张、坚韧的进行曲。为切实把“降本增效工程”落到实处,着力解决好“钱花哪儿去了”和“不乱花钱,花好钱”的工作思路,鑫达上下协同发力,打好“组合拳”,力促降本增效出实效。

竖炉齿辊 警装置改善

原料总厂竖炉齿辊作为竖炉焙烧过程中炉料的控制设备,在设备出现故障而岗位、点检人员未及时发现时,时间过长会出现下料不畅、炉内结块等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原料总厂集思广益,在齿辊液压站控制柜内增加液压站齿辊运行异常 警装置,遇有齿辊液压油缸限位往返超时(正常26-28秒,设定30秒超时),警 器发出声光 警,提醒岗位人员检查齿辊运转情况,从而减少损失。

此项技改为电仪工段和竖炉生产班组对竖炉进行的改善,共使用时间继电器18个、 警器3个,花费约为5000元。每座竖炉出现一次较大结块的平均停机处理为48小时,安装完成后及时 警发现,时间可缩短至2-8小时,减少停机40小时,直接创效132万元。

烧结余热锅炉蒸汽管道改造

能源动力总厂烧结余热锅炉蒸汽供两台4.2MW汽轮机使用,由于因工艺、设备等原因不能投用时,烧结余热不能有效利用,为避免造成能源浪费,针对此问题,能源动力总厂迅速反应,制定了烧结余热锅炉蒸汽管道改造计划。

现12MW余热发电未满负荷生产,拟从烧结余热锅炉主蒸汽管道处铺φ273*8管道至余热12MW发电汽机厂房西侧,与余热12MW发电主汽分汽缸对接,充分利用烧结余热,提高12MW余热发电负荷。此项改善面临蒸汽管道的选择和位置的选择两个问题。经过研究,管道选取无缝钢管φ273*8管道3.5吨,φ273*8弯头6个及管道保温,从烧结余热锅炉主蒸汽管道处铺至余热12MW发电汽机厂房西侧,与余热12MW发电主汽分汽缸对接,实施费用约为5.3万元,改善完成后,蒸汽得到了充分运用,减少了浪费。

余热锅炉按每小时20T蒸汽送至余热12MW发电,发电负荷提高3150KW,按0.5元/度电,每小时为1575元,5小时为7875元,年效益约为287万元。

提升加热炉钢坯热装率

为响应集团双碳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公司节能轧制的生产管理理念,进一步降耗挖潜,助力降碳。河北鑫达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轧钢总厂型钢厂就如何在现有设备条件下解决加热炉不足的瓶颈问题,大力开展提升钢坯热送热装改善攻关。

通过使用“人机料法环”方法分析,设备故障造成非计划性停机,与上下道工序对计划、排产沟通不到位,轧线更换轧机时间较长,员工操作水平不高造成设备损坏是影响热装率的主要原因。

针对以上要因,轧钢总厂型钢厂提出整改措施:1、提高在线设备作业率,降低非计划停机时间,针对气温低给生产组织造成一定难度的特点,各工段精细管控设备,对油路、气路、水路等做好防冻保温工作,以设备高效运行为钢坯热送直接热装入炉提供有力保障;2、强化过程控制做好横纵向管理,上下道工序联动形成生产信息沟通、共享,协调连铸机与轧机的同步作业匹配和生产节奏。纵向加强与生产部的沟通,制定最佳的生产、排产计划,优化细节从而调整好连铸与轧线作业时间差问题;3、生产科出台换产时间控制措施,责任到人,夜间换产的情况下所有科工段长必须全体值班,换产时保障好所管辖区域不能出问题,影响换产时间;4、做好实时管控,进一步强化标准化操作的培训学习,开展钢坯热装率的劳动竞赛,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保钢坯热送。

经过一系列措施改善,钢坯热装率由原来全年平均62.8%提升到75%以上。根据实际生产经验,热装率每提高1%,吨钢煤气消耗节约3.068立,每月可节省429520元,每年节约近500万元。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自降本增效工作开展以来,鑫达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可降”“省一分钱比挣一分钱容易”的理念,聚焦生产作业各环节,全力打造“全链条”降本体系。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坚定信心,以“主人翁”身份,攥紧拳头,勒紧“裤腰带”,把厂里的“消费”当做自己家里的“消费”,算好成本账,把好节约关,用好每一分钱。下一步,鑫达将继续将潜力化为实力,以更加扎实的举措攻关创新,坚持既抱西瓜,也捡芝麻的节能意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上下同心,凝聚力量,全力打好打赢这场降本增效攻坚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