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哈维·库欣(Harvey Cushing)
一、出身医生之家,获奖无数
32岁时,年轻的库欣被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任命为外科副教授,并全权负责中枢神经系统外科手术。他从那时开始写关于脑和脊柱外科手术的大量专著并为细菌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库欣与1909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得主Kocher一起研究了脑压;并与193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得主Sherrington一起对大脑中枢的定位做出了很大贡献;库欣还发明了局部麻醉的手术方法,关于疝气的论文让他享誉欧洲……1988年,美国邮政发行了一枚邮票来纪念哈维·库欣,这是“美国伟人”系列邮票之一。
美国邮政发行的纪念库欣的邮票
二、现代神经外科之父,确定了神外手术标准
神经外科被公认为医学上地位最高的领域,因为要完成神外手术对医生和环境都要求很高。医生在获得进行神外手术资格之前至少需要经过六至七年的训练,这也是所有医学专业中学时最长和要求最高的。在库欣最初行医的年代,由于没有成型的影像技术辅助诊断大脑的病变位置,外科医生只要有一点点差错都可能对神经机制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那时的神经外科手术常常以出血、脑组织损伤、死亡告终。
德国铜版图上记载的神经外科环锯手术
库欣早在1917年就率先提出神经外科手术操作准则,并发明银夹止血方法、高频电刀及电凝,还是第一位提出术毕要缝合硬膜与帽状腱膜的医生。其遗嘱中要求自己的墓志铭刻上“第一个帽状腱膜缝合者长眠于此”。库欣还是最早将血压计引进美国医学界的人。当时大多数医生对血压并不重视,但库欣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当头颅里的脑脊髓液压增加时,动脉血压也会随之升高,一旦动脉血压不能达到脑压之上,血液对脑的供应就会被切断而导致病人死亡。在欧洲进修的时候,他在意大利帕维亚城的一所医院里发现了一个精巧的血压记录器,并把模型带回美国,热情地推广血压计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库欣的一生都在积极推进神经外科的专科化进程,并培养了一批“库欣系”的优秀神经外科医生。库欣开发了许多当今仍然在使用的外科手术器械,其中最著名的是库欣钳和库欣心室套管。在颅骨手术期间,钳子器械用于抓紧头皮的厚组织,而套管则用于进入脑室进行脑脊液引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法国的哈佛医疗部门工作时开发了一块手术用磁铁,用于从受伤士兵的头部提取弹片。
三、垂体是他的初恋,也是他唯一的真爱
脑垂体是库欣最主要的兴趣之一。他研究了马戏团的巨人、侏儒和肥胖妇女的病史。成年人的脑垂体分泌过剩可造成肢端肥大症,即手足颚的畸形发展。患者因为脑垂体对视神经的压力,常常有双目失明的危险。库欣通过蝶骨入路进行手术,拯救了数以百计的垂体瘤患者,使他们免于失明和畸形。库欣多年的秘书曾说:“垂体是他的初恋,也是他唯一的真爱。”
垂体的解剖图
库欣为了更好地了解病人临床特点,建立了一个名为“肿瘤登记所”的样本登记库,把自己治疗的患者治疗详细记录、组织样本、病人照片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并要求凡是他切除的肿瘤都必须保存起来以为研究,并要求他的病人们在每年的手术周年日向该登记所汇 他们的病情。近500个大脑标本、上万张病人照片被见证了库欣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成绩。
库欣记载的病例
库欣对一位女性患者有详细的描述:脸如满月、背似水牛、向心性肥胖、四肢纤细、多血质外貌、大量痤疮、皮肤紫纹、多毛……库欣医生极具洞见地认为这可能与脑垂体的微小腺瘤有关,这一判断后来通过尸检得到证实,后来并命名为库欣综合征。为了纪念库欣的贡献,他的生日4月8日被定为库欣病日。由于库欣在垂体研究领域的这些贡献,他也被认为是内分泌学的先驱之一。
四、写老师的传记获得了普利策奖
库欣工作时,精力十分充沛。据他的同事回忆,他每天早晨口授信稿几个小时,然后做四五个小时手术。傍晚时分一边嚼着面包,一边写详细的术后记录,除了接诊新来的患者,还要查病房。每天晚上从8点到12点是他的写作时间——包括医学论文、演讲稿以及自己的著作,平均每天5000字到1万字。“一战”期间,库欣被任命为少校医官,率领一个外科医疗队到前线,每天要做8台手术,遇到空袭警 停电时就借助烛光做手术,术后照例要写下每一个病例的详细病例。大战结束后,因为一种病源不明的神经系统感染,他的手脚神经都受到重创,虽然手指逐渐恢复了功能,但再也不能自如地行走,只能由人推着轮椅前行。他有时候还能坐着做手术,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写作中。1926年,库欣因为撰写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爵士的生平事迹获得了普利策传记或自传奖。
威廉·奥斯勒是加拿大裔的英国医生,是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四位创始人教授之一。对于库欣来说,威廉·奥斯勒不仅是他的老师,还是他的朋友。威廉·奥斯勒对医学的最大影响是坚持要求学生与患者沟通,并从交流中学习。威廉·奥斯勒建立了住院医师制,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北美的医学教育,并影响了全世界的医学院。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威廉·奥斯勒开创了床边教学的先例,他坚持要求高年级的医学生在病床前学习。
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
库欣完成人生第200个脑肿瘤手术的第二年,从哈佛医学院退休,回到了耶鲁大学。库欣晚年致力于医学史的研究。1939年,70岁的库欣在搬运一堆沉重的16世纪手绘人体解剖书时死于心脏病。如今的耶鲁医学院图书馆就是建立在库欣留下的7000多册医学古籍和肿瘤、大脑样本的基础上。
结语
从神经外科、内分泌到纪实文学,库欣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优秀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很出色。或许我们成为不了库欣那样的伟人,但在叹为观止的时候,也不要忘了传承他严谨治学、细心从医的精神。
– END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