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过去几年这个话题已经讨论过了很多次,澄清过很多次,但还是有很多人“谈三色变”的 。所以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大可不必如此。
三缸机为什么节油?
三缸机确实有缺点,但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点,工程上我们考虑的不是因噎废食,而是如何扬长避短。这个方案到底好在哪里呢?
少了一个气缸和活塞连杆,是最直观的,运动件的减少,实际上就是减重以及降摩擦——但这不意味着降成本,这个问题我们后面再说。
对于相同排量的发动机来说,如果冲程不变,我们就可以求得相同的横截面积。相同的横截面积,四个气缸分摊,变为由三个气缸分摊时,每个气缸的半径将会变成原来的1.154倍,但是总周长却仅有原来的86.6%。而活塞与缸壁的接触面积就等于接触总周长与冲程的乘积,可知这个数字实际上也意味着三缸机的基础摩擦损失,仅为相同排量四缸机的86.6%。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会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司机知道,发动机运行在2000~3000r/min的中高负荷时,油耗是最低的——这涉及到工况的性价比。在发动机的领域里,存在着一种“全方面”的评价方式,被称为「万有特性」。它能够表达发动机在每个工况下的经济性状况,之所以说「经济性」,是因为我们看的不是耗油的绝对值多少,而是指获得同样的能量时消耗了多少燃油。我们在选择一件商品时都会注意到,高端产品喜欢用5%的体验改善来换取50%的价格提升,低廉的产品往往给不了我们想要的实用性,处于阶梯中间的通常最具性价比。发动机也是如此,转速、负荷处于中等的工况,才是「最经济」,最省油的工作区间。我们都知道,功率是转速和扭矩的乘积关系,如果汽车需求的功率是确定的,相同排量的两台机器,气缸数较少的那台,平均每缸的负荷就更高。反之,气缸数多的发动机,做功频率高,输出也就平稳,气缸数少的为了达到同样的平稳程度,就得将转速提高。那么在整车上,如果我们使用的是一台气缸数目更少的发动机,就意味着常用的工况会向图中的右上角移动,进入效率更高的区间,从而更好地发挥每一滴燃油的潜力。
这才是其节油的秘密。
但是,气缸数更少的单缸机和双缸机并不会比三缸机更好。这里主要涉及到“单缸设计”的理念。主流乘用车的动力目标分解到发动机上,就是我们常见的1.0L~2.5L的排量,单缸排量基本上都在300ml~600ml的范围里。单缸排量减小,无非是冲程减小或者缸径减小,而在压缩比不变的前提下,冲程减小意味着燃烧室的等效高度减小。不论是这个高度还是缸径的缩小都将导致面容比增大,这意味着在“一定体积内”爆发的能量,有了相对更大的“对外接触面积”,换热面积更大,损失就更多。另外,气缸内通常会存在个别温度较高的热点,在中心火焰到达热点之前,如果热点的温度足够高,就可能直接导致该位置的汽油自燃,形成第二朵火焰,从而与主火焰相互干涉,导致敲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爆震了。增加单缸排量,往往意味着缸径变大,火焰传播的距离更长,爆震也就更容易发生。
可见,单缸排量存在着上限和下限。对于常见的1.0~2.5L排量来说,单缸、双缸的单缸排量都过大,三缸就是我们能够使用到的下限了。
明明有很多节油的手段啊,为什么是三缸机?
这与宏观背景是息息相关的,因为我们讨论的是“性价比”。一项技术尚未真正推广,供应链不成熟,我们无法用低成本来支撑它,反过来它的高价也难以为市场所接受。但排放、油耗这样的法规指标,近年来加严是非常迅速的,这让车企不得不去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进行应对——既不会大幅度提高售价,又能够有效实现目标的方法。
全球的节能环保课题是每个厂家都必须正视的。为此展开的子课题有许多,我们所熟知的行驶过程中降低碳排放,生产过程当中的零废水形成等等都是为此而生。近五年来主要课题的催化剂,是国六排放,油耗限值,以及双积分。
国六排放已经执行几年了,至于油耗,四阶段的要求过去几年逐步加严,时至今日,也已经进入了没有优惠,常规执行的阶段——这是一个新车型百公里5L+的时期。当然了,在这个各大车企紧迫感十足的时期,最最重要的,还是双积分的效应。
双积分分为CAFC燃油车型积分,以及NEV新能源车型积分。CAFC背后的逻辑是非常明确的,一个车企生产了那么多汽车,这些车的油耗距离规定的目标值是多了还是少了?低于目标限制就会累积正积分,反之就是负积分。而NEV的计算相对复杂,比如纯电与续航里程有关,燃料电池则与电池功率有关。可如大家所知,新能源还不够成熟,NEV更像是一种强制性的存在,给予厂家们足够的压力去发展未来。这个压力的体现,就是NEV目标值的设定,它与常规车型的产量绑定,常规车型越多,NEV的目标也就越高——如果一个厂家造成巨量的石油消耗,就必须在新能源上补回来。
但这两个科目的分数并非一锤定音,NEV也具有一定的鼓励作用。假如CAFC不达标,就可以用NEV来抵扣,而如果NEV不足,就只能向其他厂家进行交易了。因此未来厂家间会有更复杂的关系,一台高油耗的汽车上市时,厂家在背后要为它买单——造成的能源浪费由其他厂家收尾。
可见,NEV固然是终极的解决办法,但CAFC才是那个真正的源头。碳中和的目标就在眼前,未来几年燃油车与纯电还需要竞速。随着纯电崛起,燃油车如果要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其节油潜力还得加速挖掘,未来我们还会看到4L+,2L+的汽车。HEV当然是后续五年的主要形态。但站在当下,三缸机的节油效果能够支持我们在这个节点上的目标,我们没有必要强行使用电机电池,去堆出另一个系统出来—–假如说对消费者而言,效果都是一样的话。
从这里会衍生出两个新的问题。
第一个是,如果未来五年是HEV混动的世界,那三缸机岂不是昙花一现?
答案是否定的。很多厂家使用三缸机的本意并非是节油,而是因为削掉一个气缸之后,其横向尺寸变短了,更容易塞下混动的另一套系统。其对混动车型来说,总布置上比四缸机更加友好。
第二个是,既然用三缸机不用混动是为了降低售价,结合少掉一个气缸的做法,这妥妥是廉价方案啊?
也并不是这样。少掉一个气缸,无非是少了一套活塞连杆和气门。要知道活塞连杆都是极其成熟的工艺,一套无非数十块钱。而为了解决三缸机固有的缺陷,以及为了达到当代机型所应有的特性,相关的噪音振动改善,或者燃烧,或者热管理等等技术群升级,其带来的成本上升轻松破千——这个时代的三缸机仅为节油而来,从来都不是以降本为目的,它并不比相同水平的四缸机便宜。
如今的三缸机,不是当年的三缸机。
既然我们能说,这个时间窗口,是时代选择了三缸机的话,那就还剩下一个问题。我们确定要扬长了,那么应该如何避短?
这个普遍市场最为介意的问题,反而是最算不上问题的一个问题。
对NVH而言,噪音与振动是统一的。要解决这个事情,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着手,首先是声源——发动机,其次是传递路径——悬置,以及最后的乘员舱隔音—–车身密封。发动机的问题,不论是哪个厂家,基本上都指向同一个答案——平衡轴。通过平衡轴来抵消惯性力,就能够很大程度上地改善体验,使其达到与四缸机相同的水准,这也是三缸机并不廉价的原因。而作为承接发动机到车身的悬置,实际上起到的是“扩音器”的效果,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但这里确实有不错的解决方法,比如说“液压悬置”,是能够在怠速、低速时对噪音进行足够的过滤的。再就是车身密封这最后的一道关卡,也能够做非常多的优化设计。
总而言之,要解决其弱点,有非常多的办法。这个时期的三缸机,是完全能够实现四缸机的静谧性的,当然这背后稍稍多付出一点代价。换来的就是其带来的根本上的收益。
这有什么不好呢?市场上是有很多声音,但对于“值不值得购买”这个问题,作为工程师来说,我觉得吧就一句话: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