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江波
李林娃先生,对我来说,闻名已久。四十多年前,他的名字就牢牢地记在了我的心中。
后来,听说他退休后习画了,微信昵称为:养和翁。看了他发表在书画朋友群中的画,很有成就。有黄土高原上农家院的乡恋、乡愁,有怡人的山水草木,也有花鸟、人物。画作有的淡雅,有的鲜艳,热情满满、趣味浓浓,是养心怡神之作。特别是他的农家乡恋、乡愁画作,使人感到亲切、怅然。他的许多画参加了展出,有朋友为他的画作了系列美篇,还有许多老朋友们索要收藏。
和李林娃先生见第一面,是在今年举行的榆次张彪地方文化研讨会上。他和我相邻而坐,我们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对张彪的生平,范浩里先生总结了四句话,“满清的封疆大吏、民国的两朝将军、天津的社会名流、榆次的乡贤魁首”。李林娃先生则从榆次地方的角度,谈如何研究张彪。他说要提炼榆次人的文化精神,还引用了一些榆次方言,发言很精彩、很吸引人。他还提出搞张彪地方文化研究,要整修好张彪祠堂,要制作他本人的画像。我非常赞同并做了响应,邀请人物画家李伟先生精心绘制了张彪肖像画,赠送给张彪祠堂。
李林娃先生个子不高,现在已七十多岁了,但脸像个孩子,充满着朝气,再加上喜欢穿一件颜色鲜艳的横纹T恤衫,更显得年轻、喜气,把比他小六、七岁的我反衬得倒老气横秋了。
他为人热情,眼光敏锐,语言生动,说话幽默。在张家祠堂给我们介绍古建知识,无论是厅堂的门、柱、梁,还是院中地上的砖石拼花,又或者是元宝的造型样式,他说起来都是如数家珍。他甚至知道,张家祠堂大殿的屋檐翘角,是因为工匠的失误料不够了,为弥补过失才做成现在这样的,不料反而创作出两道优美的弧形曲线……他还说,古建筑不仅仅是一座或一群建筑,而是一处文化地,讲究尊卑有序、长幼有秩、高低有定、错落有致,腾挪躲闪、藏风聚气,凝聚着厚重的传统文化气息……他讲得头头是道,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他说本来退休了,不想再管事了。但看到一些地方古建搞的不对头,觉得不能让不懂古建的人把古建给改造毁了,就忍不住给他们提意见、建议。如今他又在帮着政府部门修复道北街的两处民国“煤油公司”古院。那两座古院我去看过,濒临倒塌,急需要抢救。
我和他的合影在微信上发出后,许多朋友点赞,许多朋友认识他。老城的女导游说,李老师的样子一点都没变,很精神。他真显年轻,因他有着一颗年轻的心。
我心中涌出两句话:小城处处皆是春,榆次何人不识君!
2022.9.17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