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
田宏亮荣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
在他那熠熠生辉的荣誉簿上再添一枚奖章
“表彰大会上,当听到国务委员王勇说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时,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这是对我们莫大的激励。”田宏亮说。
专业上无怨无悔的坚定者
田宏亮198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专业,他说“要干一行爱一行”,他上课必坐前几排,他的名字也常出现在奖学金名单中,在四年的钻研学习中,他对钻探机械的兴趣日渐浓厚。
1992年,面临毕业分配的田宏亮原本可在北京钻具厂、上海探矿厂及留校继续深造中做出选择,当年能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是多少人挤破头争取的机会,可当他得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也在招人的信息时,没有丝毫犹豫,转身就收拾行囊回到了西安。从此,田宏亮成为西安研究院的一份子,他一边汲取着前辈们的经验学识,一边钻研新的专业知识。
1996年,他选择继续深造,当时环境艰苦,身边没人愿意 考地质勘探专业研究生,田宏亮成为当年 考西安分院唯一的考生。学成归来,他在钻探装备领域的研究视野进一步拓宽。
工作中执着奋斗的带头人
参加工作以来,田宏亮的执着和专注近乎于“倔”。画图要比别人更精准,速度要比别人更快,为此他经常站在图桌跟前,一连画图几个小时不抬头;作为技术人员处理井下钻机故障时,不论是故障大小他一定是事必躬亲,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也是家常便饭,当别人问起他记忆中井下最艰苦的场景是什么时,他却说印象深刻的是下井前更衣时工作服上的刺鼻味让人难以忘记。
转眼间20多年,田宏亮已成为西安研究院地质勘探领域的“中流砥柱”。他参与研制的MK系列分体钻机、ZDY系列履带钻机代表着国内最高水平,技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各大煤矿企业获得大批量推广应用,201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奖项。
田宏亮在对过去的成绩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他个人先后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29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其他奖励11项;授权发明专利22项,起草行业标准4项,发表论文50余篇,编写专著3部。每当身边人谈起他一路走来的不易时,他总摇手说“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比起个人荣誉我更看重团队的成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10年他带着科研团队一头扎进煤矿安全生产地面瓦斯抽采领域。不到5年的时间,无数个彻夜奋战,换来了全液压地面车载钻机的诞生,填补了国内空白。采用该套装备和远端精准对接井技术实现了我国煤层内的远端精确对接,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
他没有停下脚步,他又选择了地面大直径钻机作为下一个亟待攻克的“碉堡”。带着疲惫的身体,长期驻守野外试验现场,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实现了国内钻探装备在大直径钻探中的重大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直径集束式潜孔锤钻井技术,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封锁。
我国平邑石膏矿发生的坍塌事故,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当时在国内矿山灾害救援通道快速、安全构建钻进技术与国产装备存在制约的瓶颈。田宏亮团队在总结了美国魁溪煤矿透水事故、智利圣何塞铜矿坍塌事故的成功救援经验后,多次走访国内从事矿山灾害应急救援相关研究的企事业单位,提出了提高我国地面钻孔救援需要攻克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组建了综合性的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研发团队,并合作申请“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时,田宏亮暗下决心“不能比国外的技术差”,申 过程中,田宏亮带领团队封闭工作50余天,每天工作至深夜。在最紧张的攻坚阶段,高强度工作导致身体不适,他把降压药随时带在身边。
功夫不负有心人。该项目成功申请了“矿山灾害生命保障救援通道快速安全构建关键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预期成果对于提高我国应急救援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
同事眼中严谨实在的奋进人
“在考虑读博时,很多人推荐我读田老师的博士,他们还提醒我,田老师对待科研学术非常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田宏亮带的博士生张阳笑着说。后来事实证明,田宏亮的严谨、专业一点不假。最让学生们佩服的是,田老师至今还坚持在工作的一线,与年轻人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学生们笑称“一般像这样的技术大牛,学生们一周得到一次亲身指导就很难得了,而田老师在你需要的时候随时就在身边。”
上天容易入地难,田宏亮这样形容地质勘探工作。他说“我们的工作就是用看得见的技术解决看不见的问题。”田宏亮深知地质勘探工作的难度与危险,因此他常说“高效是追求的目标,安全是高效的最基本保障,尤其与职工生命相关的事情,容不得马虎!”田宏亮在工作上讲求一个“实”字,他说“科学研究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
脱下工作服,走出办公室,田宏亮又是一位热心的大哥。平时上下班,自己当司机,捎上顺道的同事,同事家中有难,他主动组织捐款,谁家有红白喜事,他第一个到现场。同事们评价田宏亮是“学术上的大牛,生活上的大哥”。
取得优异的工作成果无疑是令人振奋的,而对家人,田宏亮在感谢中藏有一丝愧疚。有一次,女儿的班主任问孩子“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的爸爸?”说到这里,田宏亮轻叹一口气。
金桂飘香的九月,
走在树荫下衣着朴素的田宏亮,
谁能想到他是一位
为守护煤矿生命安全而披荆斩棘,
带领团队创下国内多个
专业技术第一的勇士呢。
对于未来,他坚定的说: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继续学习专业,更要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条件,培养下一批为煤矿安全做贡献的人才。”
谈到下一步的科研规划,他更多的谈到实验室建设,他一再强调: “实验手段完备了,大家的创新想法就有条件验证了,我们获得更多高质量科研成果就多了一重保障,对于继续保持我们行业的领先水平大有益处, 在人才培养及研究生教育上,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827,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 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