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 道,首批中国产SH-15型155毫米车载加榴炮近日已正式交付巴基斯坦军方。在同一时间印度媒体也放出消息称,印度国防部消息人士披露,近日印军方决定再次追加200门K-9榴弹炮。巴铁采购装备刚刚到货,印度又准备增购,不得不说对于巴铁,印度心中还是充满了恐惧与防备,但有用吗?
▲抵达巴基斯坦的SH-15型155毫米车载加榴炮
1月26日,比利时“陆军知识” 站 道,结合相关社交媒体发布的照片,有证据显示巴基斯坦军方已于近期接收了由中国生产的首批SH-15型155毫米车载加榴炮,但具体交付数量不详。据了解,此次巴军方接收的这批榴弹炮属于2019年巴军方与北方工业集团签署采购合同中的一部分,合同显示巴基斯坦一次性采购了236门SH-15,此外还包含部分AR-1型300毫米重型火箭炮,采购总金额超过5.1亿美元,这对于军费一向不多的巴基斯坦来说也算是下了血本。
艰难生存的巴基斯坦陆军
- 让巴军频繁吃亏的炮战
由于成本较低、威慑较大,炮战成为现代战争中冲突各方最常使用的一种作战形式。然而巴基斯坦军队却在炮战中吃了不少亏。
以印巴锡亚琴冰川冲突为例:1984年4月13日,印度军方发动了“美格朵”作战计划,以“巡逻”为名将原本驻扎在喜马拉雅山麓的印度第14、15军共300名山地作战人员,以空运方式迅速抢占了锡亚琴冰川多个门户地区,随后开始在相关地区进行大规模军力部署。而此时巴军方察觉了印军相关部署,开始展开反击,但由于处于不利的仰攻,巴军方迟迟未能获得突破,而随着1988年印军榴弹炮的部署,巴方彻底处于被压制状态。相关信息显示,在这一年3月,印军将刚刚接收不久的一批FH77B榴弹炮通过空运部署至锡亚琴冰川,而彼时巴基斯坦只能使用体积庞大、展开复杂、精度较低的榴弹炮进行还击,在这种差异下,经过几轮炮战后,印军彻底压制了巴基斯坦炮兵。
在这之后,双方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拉锯战,直到1999年卡吉尔冲突爆发。对于这场冲突,从前期来看,巴军方还是占据了优势,成功切断了印军通往锡亚琴冰川的主要补给线,并且通过空运榴弹炮对印军造成了一定打击。资料显示,此役巴军光105mm榴弹炮就调集了100多门,为了降低射界限制,巴工兵甚至对山壁进行了爆破。对此印军自然不甘心,直接调集了300余门威力更大、部署更灵活的火炮,并通过空降侦察等手段,实施了炮火反制,面对装备与数量上的差距,1999年7月底,巴方只得撤回停火线。此次战役长达74天,印度陆军阵亡527人,受伤1363人,巴军实际战死人数在2700-4000之间。
客观地讲,虽然无法将这两场战争中印军的获胜完全归于火炮的性能和数量优势,但可以肯定火炮还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之,也暴露了巴军在火炮领域存在的短板。此后,虽然巴军方也进行了努力,可从后期印巴在克什米尔等地区的多次交火来看,巴军的火炮性能还是整体落后于印军,尤其是在印度装备美制M777榴弹炮以及K-9自行火炮后,这种差距愈发明显。
▲巴军拉着老式火炮参战
2、装备明显落后
巴军炮战失利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巴军士兵作战素养问题,而是装备质量与数量的巨大差距。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巴军共拥有50门美制105毫米M7榴弹炮、665门M109系列自行火炮、213门中国制155毫米SH-1轮式自行火炮以及260门美制203毫米M110A2自行火炮。除此之外,还拥有近4000门老式牵引火炮,预估各型火炮总数超过5000门。看上去规模不小,可实际能称之为先进的火炮,数量却少之又少。
反观印军,虽然被外界称之为杂牌军,火炮型号既包含瑞典造的FH77B式155毫米榴弹炮,也有俄系M46式130毫米加农炮,还有英系IFG系列105毫米榴弹炮,同时还有美制M777榴弹炮,但即便如此,无论是装备总数还是整体性能,还是略高于巴基斯坦陆军。
▲印军装备的M777榴弹炮
这里以美制M777榴弹炮为例。早在2016年11月底,印度与BAE美国分公司签署了总额7.37亿美元、总数145门的M777A5超轻型155毫米榴弹炮,目前印军已全面开始列装该炮。这款榴弹炮典型优点就是重量轻,由于使用了大量的钛合金、铝合金,M777重量极低,全重只有4540公斤,相较市面同口径、同类型装备,至少降低了2-3吨,印军仅依靠“支奴干”运输机便可轻松将其运抵高海拔地区。而且这是全装状态下的部署,这就意味着只要部署到位,随时可以转换到战斗状态。根据美方公布的数据,整个转换时间只需要2-3分钟。
▲美军使用的M777榴弹炮
M777的优势还不仅如此。该炮还配备了数字火控系统,能为射击指挥中心提供精准定位、定向基准、定向校正、弹道计算以及数字通信等功能,射击精度大幅提高。此外常规情况下,同类型榴弹炮需要9人操作,而在配备数字火控系统后,M777的操作人员总数可控制在8人左右,必要情况下5人也可完成操作,这对于高原作战显得极为重要。
反观目前的巴基斯坦陆军,却没有能够与之相媲美的装备,因此一旦再度发生炮战,巴军仍将处于落后状态。面对这种差距,如果再不果断行动,巴基斯坦必将为此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
中国装备成首选
1、机动性不如印军?
从表面来看,巴基斯坦采购的SH-15型155毫米车载加榴炮,与印军M777榴弹炮似乎并不是对标型号:一个是车载型,一个是牵引型,从重量角度来看M777也明显优于SH-15,不过对于所谓机动性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定。
▲外贸版SH-15型155毫米车载加榴炮
首先,作为一款车载加榴炮,SH-15以5吨6轮万山特种卡车为基础,具备极强承载能力和结实抗造等特点,而且由于采用了可改变车身高度的液气悬挂系统,越野性大大增强。在较好路况下可以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狂奔,即便路况较差时速也能达到60-70公里/小时,利用这种机动性巴军方完全可以在最短时间,在不依靠空中运输的情况下对装备进行转移、部署,即便是克什米尔冲突地区,巴军方进行调配部署,问题也不大。换而言之,前线道路只要保持通畅,SH-15的机动性能不亚于印军M777。而且由于军费等因素限制,巴军方显然无法大规模部署类似M777的超轻型榴弹炮,在这种情况下,更灵活、更机动的SH-15可以帮助巴军发挥最大作战效能。
其次,不要忘了,印度想要充分发挥M777的机动性能,就必须掌握制空权。而以目前印巴空中实力对比来看,印度明显没有能力掌握绝对制空权,因此M777想要充分发挥机动性能也并非易事。相比之下,巴基斯坦采购的SH-15隐蔽性、安全性反而更高。
▲利用车载电脑提前输入打击参数
综合性能远超印军
刨除机动性,SH-15的其他性能可以说全面碾压印军。该炮自动化水平极高,在行进过程中,炮组成员可通过车载电脑提前输入相关打击数据,例如大气数据、目标数据等各类信息,随后车载电脑会提前进行计算,提前算好高低角、方位角等所有与射击相关的信息。而在抵达目标位置后,只需按动按钮,火炮即可借助液压机构完成驻锄、瞄准等一系列复杂任务,随后只要士兵将弹药放入便可进行击发。而从停车到四发急射到随后撤离,全过程只需3分钟,这样的速度,这样的智能化程度,印军现有装备能够比拟吗?
▲我军自用版PCL181开火瞬间
除此之外,射程以及威力方面,SH-15也是丝毫不逊色,使用普通底排弹该炮最大射程为30公里,发射远程全膛底排榴弹时最大射程则可达到40公里,若使用增程炮弹,射程直接达到54公里。反观印军M777,在使用底排弹时射程只有24.7公里,双方差距显而易见。而且SH-15性能出色的同时,价格还便宜。印军购买的M777单价超过500万美元,反观巴基斯坦采购的SH-15,单价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样的单价,这样的性能,对于巴基斯坦来说简直就是性价比的首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