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解读:南京长江五桥合龙

6月28日上午,随着中交二航局建设者将最后一盘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缓缓浇入横向湿接缝中,世界首座轻型钢混结构斜拉桥——南京长江第五大桥跨江主桥顺利合龙,为实现年底通车奠定了基础。

随着南京的跨江发展步伐加快,对过江通道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在建和燕路、建宁西路、仙新路、龙潭等过江通道正全速推进,跨江路 格局还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创新不辍,诸多方面刷新世界纪录

南京长江第五大桥位于南京长江三桥下游约5公里处,南京长江大桥上游约13公里处,全长约10.33公里。大桥为中央双索面三塔组合梁斜拉桥,跨江大桥长约4.134公里,主桥两个主跨均为600米,总跨径1796米,设计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时速100公里。 大桥主桥有三座钢混组合索塔立于长江中,放眼远眺,犹如三根洁白的玉簪点缀在江面上。大桥主梁共分成123个梁段,标准梁段采用窄体式智能液压提升桥面吊机对称悬拼。此次合龙梁段宽35.6米,长14.125米,起吊重量达405.1吨,分别与南塔、北塔的最后一节梁段完成“牵手”,实现两个主跨的合龙。

长江五桥的建设,打造出了长江大保护的新样板,坚持“绿色营建”理念,将长江大保护要求严格落实到建设施工全过程,采用预制拼装、物理隔离、油污处置等多种技术手段,切实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中交二航局南京五桥项目副经理王辉介绍,和很多桥梁“元老”不同,南京长江第五大桥主桥工厂化、装配化施工比例高达80%,不仅上部的组合梁是由工厂生产,主塔也首次创新采用钢壳混凝土结构,其中钢壳在工厂内生产,大部分钢筋在工厂内预穿并随钢壳整体吊装装配,施工现场仅需焊接钢壳环缝、连接节段间钢筋和浇筑混凝土。工厂化的建桥方案有效减少了现场作业强度及难度,提高工程速度和质量,同时大大减少了对桥位环境和长江生态的影响。

“南京长江五桥夹江隧道盾构段长1159米,管片外径15米,是目前国内在建最大直径水下盾构公路隧道。”中铁十四局集团项目部总工程师武文清介绍,工程在交通行业内首次系统研究了大断面水下盾构隧道设计施工标准,并通过课题研究,将分离压滤形成的弃渣全部用于梅子洲青奥公园和夹江大堤的改造中,整条隧道产生的50万立方米弃渣“变废为宝”,实现了再利用。 大桥合龙后,整个项目建设将进入路面施工阶段,包括沥青铺设、路灯、防撞护栏、声屏障等附属设施安装,为实现年底通车目标全力冲刺。

又添一桥,加速推进两岸联动发展

国家级江北新区获批五年间,据统计,涌入“新江北人”达80万。当前,南京长江大桥、长江隧道、扬子江隧道高峰出行时段拥堵已成常态。随着长江两岸联系不断加强,从过江出行数据来看,近十年,南京区段过江交通量增速达到11%,现在日均交通量近40万辆,过江能力明显不足。 作为国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南京长江第五大桥是205国道和312国道的过江通道,是南京“高快速路系统”中绕城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连接主城区与江北新区的重要纽带。项目起于宁合高速五里桥互通,采用桥隧结合方式,抵达长江南岸后,在江山大街地面以下三层位置下穿滨江大道,与南京绕城公路油坊桥互通地面相接。作为南京“五桥一隧”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五桥将与绕城公路、长江二桥、江北大道形成南京的城市快速路一环。

南京长江五桥的建设,打造出了拥江发展的新地标,大桥将串联起河西鱼嘴、欢乐滨江、绿博园、绿水湾等城市客厅,提升“南京外滩”的多彩魅力,成为横跨江面的又一道美丽风景线;打造出了便民惠民的新通道,大桥建成后将免费通行,不仅能提升过江通行便利度,还能把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更紧密地联通起来,让拥江发展给市民带来更多的收获感。

中设设计集团综合规划研究院副总规划师王莹莹表示,大桥通车后,将完善区域骨干路 ,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完善国家干线公路和长江下游地区过江通道布局。同时对缓解过江交通压力,加快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加快推进“拥江发展”战略,推进江北新区、江心洲和河西新城三个地区人才、产业、金融的联动,促进区域互补,提升南京城市综合实力和扩展城市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五桥开通后,保守估计日通行量在4万辆左右。既承担快速环线功能,又有过境车辆,估计交通量会快速增长。”南京市公建中心副主任章登精说。 家住建邺区河西南的李伟在江北新区工作,展望未来,他兴奋难掩地说:“家和公司隔江直线相望,上下班却要绕一个大圈。五桥开通后,单程大概只要15分钟,一天两趟可节约90分钟通勤时间!” 五里桥地区是浦口高新区的腹地,向西通过浦乌路连着经济开发区,往南是正在崛起的南京国家农创园。“五桥能让浦口最核心的产业承载区与江心洲生态科技岛、河西新城、软件谷等主城园区实现无缝衔接。”省社科院研究员蒋昭乙认为,通过五桥这条纵向发展轴线,江南优质资源可以直通浦口三大园区,加速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产业集聚。

跨江发展,更多通道促进南北融合

当前,南京江北地区发展强劲,据预测,未来总人口规模将达300万-400万。作为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南京城市发展和交通出行对过江通道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表示,近年来,南京高质量规划建设了以长江五桥为代表的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地位加快提升。从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30多年时间里都是“一枝独秀”,直到2001年才建成第二座长江大桥。近20年,南京的过江通道建设“全线开花”、全面提速,现在已建成11条、在建6条,到2035年南京市域共将规划建设24处、27条过江通道,这既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南京提升城市首位度的有力支撑。

新华日 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