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7年7月,为了将俄罗斯LUKOIL石油公司的一块重达10200吨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组件运上驳船,荷兰玛姆特公司动用了10台Scheuerle和Kamag的自行式模块化液压平板车(总计432轴线)来承担此次的拖载运输工作。近年来,这种超万吨级的非铁路运输绝非个例,而是呈上升的趋势!
人类从知道利用圆形物体承载重物,到公元前2700年,通过滚木撬杠建起总重600万吨的胡夫金字塔(每个石块重2.5吨),再到今天载重达万吨级的模块化平板运输车组,人类的重载拖运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其中,也有若干值得我们缅怀的关键节点——
今天的这篇文章,“玻羊车界”带感兴趣的朋友从两个方向一起重温堪称改变人类发展史与重载拖运有关的重大事件!
从滚木——木轮,到全钢丝子午线轮胎
上面的序文中提到古埃及人用滚木和撬杠建起了600万吨的金字塔。有 “砖家”就认为,“圆”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可考证的车轮大约出现于公元前35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轮子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2500年左右,中亚地区出现带辐条的木轮(轱辘),自此两轮马车开始普及;公元前1500年,两轮战车已经成为古埃及主要的战争工具。此后一千多年时间,轮轴车架逐步出现金属部件。
1493至1496年,哥伦布在美洲发现橡胶;1834年,橡胶之父查尔斯?古德伊尔受焦炭炼钢的启发,开始软橡胶硬化的试验。1845年,英国人罗伯特?汤姆逊(Robert William Thomso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充气轮胎;1888年,邓禄普(John?Dunlop)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橡胶空心轮胎的概念……
1930年米其林轮胎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内胎轮胎;1946年,法国米其林研制出全钢丝子午线轮胎,使汽车载重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人力——畜力,到内燃机
其实,古人类在耐力方面独具优势,往往追的其它动物精疲力竭而亡!就人类本身的危害程度而言,远超狮子老虎(人类灭绝其它动物的能力是按“属”来计算的)。但是,当人类爬上食物链顶端进行彼此厮杀时,自身的力量就显得能力平平了——因此,开始借助骡马牛等畜力作为外挂。
战争,可以说是提高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剂。当畜力不能满足人类这一需求时,寻找其它方式成为必然。工业革命前夜,英国人托马斯·纽科门(Thomas Newcomen)发明活塞式蒸汽机(1712年),可视为人类自此拜托畜力、自然力的开始。
1769年,英国人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1819)对蒸汽机进行了颠覆性的改进。
1769年,法国炮兵大尉居尼奥(Nicolas Joseph Cugnot,1725-1804)研制出世界第一辆三轮蒸汽汽车——取代骡马来牵引火炮。
1804年,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研制出世界第一辆实用的蒸汽机车“新城堡号”——火车诞生!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研发出世界第一辆以汽油机为动力的三轮汽车。1886年,德国人戈特利布·戴姆勒制成了世界第一辆四轮汽车。
1896年,戴姆勒公司首先投产了一型载重达1.5吨的四轮卡车,拉开内燃机公路运输的序幕。当车轮与内燃机完美结合,这股强大的动力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为运输战争物资,投入大量资源发展载重车辆。如英国为运送坦克,研制了轮式卡车牵引的坦克平板拖车,3轴10轮,载重达30吨。(呵呵,终于绕道军用拖车上来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发达国家的军队逐步趋于机械化,这就对辅助车辆提出了迫切需求。为了运输和拖回受损的坦克,参战各国陆续研制了如M26和M26A1型“龙”式坦克拖车,德国为运输虎式坦克,专门研制了半履带式拖车和6轴12轮的牵引式平板车,载重普遍在60-70吨左右。
上述这些车辆及公司的技术积累,在二战后奠定了民用载重运输车辆的基础。早在1957年,美国即研制出载重达150吨的5轴18轮卡车。1963年,德国歌德浩夫(Goldhofer)在低架式拖车的基础上,开发出TPA型液压平板车。该车由两个4轴模块拼接成8轴线,用3轴10轮卡车头牵引,载重量达到160吨以上。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自行式模块化液压平板车(elf-propelled modular transporter<即:SPMTS>,中文名称:自行式模块运输车)兴起。这种采用模块设计、电子控制转向,可以横向或纵向拼接的车辆,最大载重量达到数千吨。模块化运输,使得公路大件运输如虎添翼!
2005年,法国尼古拉斯(Nicolas)工业公司研制出世界最大的公路牵引车——TRACTOMAS 10X10 ,该车自重41吨,5轴16轮,总功率912马力,牵引重量超过600吨!
文章至此,在大件重载公路拖拽及运输车辆领域,我们又可以分开来讲。以尼古拉斯TRACTOMAS 10X10(放链接)为代表的牵引车辆,以及SPMTS车辆这两大分类——鉴于牵引车型“玻羊车界”已在该专题多有介绍,在此省略——仅大概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在SPMTS车辆上的发展情况。
中国SPMTS车辆的发展起始于2000年后,目前国内有武汉天捷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前身:重庆天地汽车)、三江航天集团的航天万山(前身:万山特种车辆制造厂)、上海太腾机械等公司。
随着我国造船、核电、风电、高速铁路、化工冶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大件运输成为上述几家国内公司发展的契机,在解决了进口替代问题后,初步实现少量出口,正逐步打破相关国家在SPMT市场的垄断地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