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也拼技术,看“抗洪神器”如何打“组合拳”

【编者按】

抗洪抢险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需要专业精良的装备和精湛过硬的技术。细心的 友会发现,执行抗洪任务的部队不仅装备精良、技术先进,而且专业娴熟、反应快速,抢险救灾能力大幅提升。

空中,无人机不间断回传灾情图像;溃口处,步履式挖掘机和各类重装机械发挥重要作用;洪水中,雷达测速仪、水下机器人实时监测水情变化;山体坍塌现场,蛇眼、雷达探测仪实施精准搜救……

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那些和沙袋打“组合拳”的各型专业化救援设备,瞧瞧咱们的“抗洪神器”。

充水式橡胶子堤

这是充水式橡胶子堤——国产移动折叠式堵水墙,第一次被运用到救灾当中。

它的搭建效率可以比传统堆砌沙包的方式快9倍,如用编织袋装土筑起百米子堤需30人46小时,而这个“神器”只要12人2小时即可完成,并且不怕浪涛的冲刷。

这款堵水墙是一个充水式帆布的防水袋,展开时可以达到六米,通过两端的魔术贴首尾相连,还可以更长;收起来不到一米,操作起来非常方便。比如,哪个地方出现漫堤的险情或者决口比较小,就可以把这个移动折叠式堵水墙搬到现场,立刻进行组装、拼接、充水,能够快速控制洪水漫坝险情,极大提高了抢险效率。

别看它块头小,抵御6米每秒的风浪不在话下。

大功率“龙吸水”应急排水设备

大功率“龙吸水”应急排水设备是排除内涝洪水利器,在今夏多个城市内涝排险中大显身手。

传统排水机器1小时只能抽50多立方米,大功率“龙吸水”1小时能抽3000立方米的水,抽水量相当于50米长、30米宽、水深2米的游泳池,抢险速度和效率大大提升。

由于其工作范围大、流量大、机动灵活等特点,一直适用于城市道路、公路隧道、无电源地区排水及消防应急供水防洪抢险。特别是在防洪抢险过程中,其优秀的排水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排除特殊区域的洪涝。

六旋翼无人机

六旋翼无人机被官兵亲切称为灾情侦测“千里眼”。

它携装的高清摄像头能将灾害现场即时成像,具有高清晰、大比例尺等优点,经过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后,官兵们仅用2个小时就能完成了堰塞体上游1公里范围内的三维激光扫描分析作业。

水下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它采用智能管理,操作简单、动作到位、安全方便,能代替潜水员在水下环境恶劣、凶险情况下开展水下勘察、探险等工作。

官兵利用水下机器人成像系统可以构建堰塞体现场360度全景图像数据,能为有效处置险情提供第一手资料。

ET系列步履式挖掘机

这个ET可不是外星人,而是ET系列步履式挖掘机。它的底盘类似于蜘蛛式机器人,四角安装有4条铰接式步行腿,灵活多变,被称为抢险救援“蜘蛛侠”,具有非凡的越障能力。

它克服了传统挖掘机不能在复杂地形工作的缺点,利用独立多自由度转向液压支腿进行自由角度调整,能去山地、林地、沟壑、沼泽、高原等其他机械无法到达的地方进行作业,解决了针对不同复杂地形时抢险作业的各类问题,可通过安装各类机具开展挖掘、起重、伐木、破碎、钻孔、喷浆等清障作业。

另外,通过无线遥控,救援人员可以避开危险区域,远距离操作步履式挖掘机。同时,它的超强地形适应能力可以保证第一时间实施救援,极大提高了救援效率,并有效保障了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动力舟桥

近年来,随着部队越来越多地参与抢险救灾行动,水上作业平台可解决部分涉水抢险难题,根据抢险救援行动需要,快速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浮式结构。

动力舟桥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应急装备,该装备作为抢险突击力量,能迅疾响应,快速投入使用,增强抗灾抢险的投送能力。动力舟桥运用模块化理念,通过不同的模块组合,或为舟,或为桥,或为码头,一套设备多种用途。

救援道路受阻时,通过构建水上运输通道,将大型机械装备和封堵原料源源不断输送到溃口对面,实现溃口封堵从单向推进到双向对进,大大加快决口封堵速度。

“变形金刚”机械手

“变形金刚”机械手被称为灾区的“清障神器”。

变形的笨重钢梁、交织的钢筋,还有现场巨大的石块,严重影响救援快速展开。“变形金刚”机械手通过模仿人手结构,5个铁爪可灵活实现勾、夹、抓功能,快速转移挖掘机、装载机、吊车等大型机械难以清理的交织堆积物和块石,大大提高在地震、泥石流等灾害中的清理救援效率。

三维激光扫描仪

救援官兵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能快速获取灾情区域全景三维立体数据,并与之前地形图进行比对,可瞬间呈现地形变化量与填挖量,通过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数据计算分析,为有效处置险情提供第一手资料。

雷达流速仪

雷达流速仪由于其体积小巧,形似手枪,故也称“测速雷达枪”。它主要用于野外巡测和洪水、溃坝、决口、泥石流等应急测量,尤其适用于汛期抢测洪峰。

该仪器操作简单,可手持测量或置于三角架上。它可自动感应水流方向,显示瞬时流速,官兵使用它60秒即可测量平均流速,更重要的是,它还能防水、防雨淋呢。

装配式多级导滤反压管涌治理装置

我国江河堤坝背水侧在汛期常见管涌现象。管涌治理是蓄洪防洪、堤坝安全以及抗洪救灾中的一项难题。

装配式多级导滤反压管涌治理装置,可在发现管涌险情后立即设置治理措施,并能快速搬运、装配,可重复用于防洪抢险。

地面卫星通信指挥车

官兵通过地面卫星通信车实时传输无人机勘察侦测的航拍画面,为搜救人员引航指路。

硬质路面铺设车

硬质路面铺设车可以解决湿滑路面大型装备通行难题。

国防云系统

国防云,被称为抢险战场上的“最强大脑”。运用国防云系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灾情信息,为行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国防云系统的应用,指挥员足不出户就能看到现场情况,远程指挥调度、提供技术指导,提高抢险针对性。

着眼抢险实战需要,配备大批尖端装备,已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部队专业救援不可替代的作用愈加凸显。

由过去的“人力”加“数量”,变为今天的“人才”加“科技”,科技主导让抢险官兵如虎添翼,使得抗洪可以量险用兵、精准用兵。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