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吹来了秋天的风,也给25岁的张秀荣吹来了满怀愁绪,面对车间主任交办的大修任务,她目瞪口呆。

“电脑制图,编制 络,备件关键图纸定位加工,一周内完成!对制图软件一知半解,干还是不干?学还是不学?”张秀荣心中出现一串问号。“再难也要攻下来!”从接到任务起到电脑制图完成,她白天跑现场测绘,晚上手捧工具书在绘图室忙碌到深夜,直到完成交办的任务。

20年后,今年45岁的张秀荣拉开抽屉,捧出“山东省巾帼建功标兵”“山钢股份十大巾帼榜样”“山钢集团优秀共产党员”“莱钢女杰”“莱钢优秀技术人员”等荣誉证书,回忆起那个青春的秋天,历经锤炼的张秀荣深有感慨:“无论哪个岗位,都要靠拼搏找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像小草的根深深融入大地,人生才有价值。”

人生的第一个“岔路口”

“还是别干钳工了,干保管员吧,对女孩子来说,劳动强度小。”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特钢事业部50吨电炉车间主任找张秀荣谈话。钳工、保管员,两个词开始在张秀荣心里来回掂量。

2000年10月,23岁的张秀荣刚从大学毕业,脑后垂着一根麻花辫,她面临人生的第一个“岔路口”,明亮的眼睛中透出了犹豫。

“还是个丫头片子,一帮老爷们儿干的活,凑啥热闹,你白搭(不行)!”说完,老职工们伸出了满是油污的双手,有位老职工拉起裤腿,露出了一道伤疤,宛若一条绷直了的蚯蚓,俯身看的张秀荣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回家,问问父亲吧,张秀荣在心里打定了主意。

“大大(爸爸),主任和车间里的老师傅都觉得我干不了钳工,让我看仓库呢。”“我不怕累,干钳工专业对口,我还是想干钳工。”

“选钳工,咱是学技术的,就要好好讨活,把自己的技术饭碗端稳了才是本。大大支持你,女娃也能把活干好。”父亲的回答不带丝毫犹豫。

这个倔强的选择就这样在张秀荣的心里扎了根,有个希望也在暗自生长:有一天也能像大师傅一样有自己的本事,成为技术大拿。

检修时,拿不动大锤她就扛软管,卸不动螺栓就帮忙拆备件,只要能干的她都抢着干。遇到定修加班到半夜,她一个人壮着胆子翻过山岭回家。在跟着师傅学习液压知识的日子里,液压站换油工作她一个人全承包,滚油桶她总结出了经验,清洗滤芯找到了窍门,师傅休息她就自己在值班室外面拆液压元件,琢磨油路原理。

如花的年龄,张秀荣在电炉平台一干就是7年。日子像水一样流过,曾经的毛丫头已不见踪迹。遇到定修加班到半夜,她一个人回家已是平常无需壮胆;遇到电炉液压机械停机,她飞毛腿一样赶到现场迅速解决恢复系统保证生产。“小张师傅,你现在干活麻利啊,和我们这帮老工人一样啦。”在老师傅的眼中,毛丫头变成女汉子,已经能独立判断液压故障、解决设备问题了。

2007年5月,张秀荣成为莱钢首批优秀科技人员。工作7年来,在50吨电炉提速、增效、国产化大改造等重点工作中,她先后参与完成了50余项设计与施工监督管理任务,参与实施公司科技进步、成果落地30多项,《VD/VOD-60t真空精炼炉设计与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种定氢装置》等8项成果获实用新型专利。

“我也爱美啊,每天下了班要用刷子把满是油泥的手指头一个一个刷干净,脱下带着一身液压油味的工装,换上美丽的裙装,还要继续扎起那个走起路来带风的麻花辫。”回忆自己的青春,张秀荣觉得自己和所有的女孩子别无二致。

又一次“转型”

“没想到,就在我想在技术岗位干一辈子时,我却‘转型’了。”2007年底因工作需要,张秀荣离开了自己喜欢的设备技术岗,转行到了党群管理岗位,从业务员重新做起。

全新的工作因为陌生而显得格外新鲜。

一切归零,边学边干。从支部建设最简单的文字豆腐块学起,逐渐尝试撰写发言材料;从主持简单的会议到独立组织协调召开大型会议;从开展小型文体活动到编排文艺晚会、组建队伍参加比赛等等,她慢慢地在自我学习中寻找到做好党群工作的自信。

找到自信的张秀荣开始策划一件一件的“大事情”。

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企业提出“全员创新”理念,“劳模创新工作室”让劳模精神产生“裂变”作用,推动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张秀荣是这样理解的,“车间有技术专家又有一线精英,一个建立在电炉平台主攻创新技术研究应用,一个建立在精炼炉前重点精准操作实战,要让他们发光发热,使创新创效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2016年10月底的黄羊山山坳景色醉人,山间天气凉爽。这一天一早,张秀荣却是满头大汗,顺着依山而建的厂区跑上跑下……知情的人都知道,她在为创立“车间劳模创新工作室”而奔波。

硬件到位后,她逐个动员,炉长来了,技术状元来了,成员均为车间各个岗位的大拿。

在张秀荣的张罗下,莱芜分公司于辉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山钢集团孙永喜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正式挂牌,团队的每一个人看着闪闪发亮的牌匾互相紧紧拥抱。团队瞄准制约车间发展的难点瓶颈,集中进行攻关,为车间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近年来,两个工作室每年进行技术诊断100余次,完成各类省部级创新、项目攻关以及革新改造、节支降耗项目300余项。如今,两个创新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获奖证书和专利证书、创新模型等。

张秀荣之前所在的车间涌现出2名技术状元、4名公司劳模、3名钢铁榜样,2018年车间产能、质量、成本实现投产5年来的全面突破。

而此时,张秀荣身体出现了警 。“走起路来脚下发飘,像踩在棉花垛上似的,嗓子发干发涩,张嘴发力,却说不出完整的一句话。”张秀荣很快意识到,自己生病了。到医院检查,结论是,过敏、低烧、亚甲炎。

正值公司学习型班组验收关键时期,她匆匆到医院找大夫开了一堆退烧药,继续返回岗位为准备材料忙到深夜,最长的一次她连续工作48小时在车间。

成为职工“娘家人”

2018年10月8日,张秀荣履莱芜分公司特钢事业部工会副主席,“作为职工的娘家人,要给家里人什么样的呵护?”这个问题在她脑中盘旋。

全力做好“普惠”行动的方案在张秀荣的奔波下,逐渐成熟——通过开展“惠技能、惠健康、惠专享、惠沟通、惠文化”五项举措,推进系统化、智能化信息服务建设,让职工享受零距离服务。

惠技能,让技能培训贴近职工要求。开展突破性技术项目攻关,创新“C+N”劳动竞赛模型、“巾帼竞芬芳”女职工专项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大赛、日常 上练兵等活动。惠健康,让健康快车对接职工需求。服务内容从帮扶救助向普惠服务与帮扶救助并重转变。惠专享,让专享建设温暖职工。依托各类服务平台,开设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婚恋交友等服务项目。惠沟通,让沟通服务情暖职工。通过民主恳谈、职工代表直通车、厂务公开民主管理 络化建设,为职工办实事办真事。惠文化,十大文体 ,不间断地开展各种主题鲜明、健康向上、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滴——”,哨声响起,30名身穿工装的行车技术人员,开始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答题。职工们沉浸在思考之中,100平方米的电教室安静,只听得见鼠标的点击声和键盘的敲击声。哨声再次响起,职工们从教室内鱼贯而出,走到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厂房内进行行车实操比赛。

“这个基地投资40余万元,融合模拟仿真训练/日常练兵/技术比武/培训教育/创新实验/党群实践“六位一体”,为特钢事业部职工素质提升再加力。”张秀荣边介绍边露出了微笑。

4月6日,在特钢事业部办公楼全员核酸检测筹备现场。

“李师傅,你怎么来了?”张秀荣老远看到了她曾经代表单位救助的一名大病职工,立刻热情地跟这名职工摆手打招呼。

“我上班了,车间说你们疫情防控搭帐篷需要特殊尺寸的固定钎杆,我来干。你给我个尺寸下午两点准时送到,保证高质量完成任务。”

看到红光满面的李师傅,张秀荣很是欣慰,去年给他送10万元捐款鼓励他治病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采访临近结束,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玻璃折射进来,张秀荣重新规划的梦想如同这阳光温暖而有力量,她说:“告别桃李般的年华,不变的是全身仍然充溢着干事创业的激情,我要用奋斗继续活出生命的意义。”(吕 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