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三线之九十:华锋公司-他乡逢故人

一天上午,孟祥正在设计室内埋头工作,大众厂的吴经理带着一位中年女士走了进来,大声说道:“孟工,你看谁来了!”

娇小玲珑、面容清秀、着妆稳重的文若冰,笑意吟吟地和李工、郭工打过招呼后,婷婷玉立地站在孟祥面前,伸出了她的小手:“没有想到我会来吧?我在广州参加工装设计经验交流会,听说你和苟武在这里,就带着边境证过来了。”

“真没有想到你会来。苟武在下边厂房内上班,他现在是铣工班的第一把刀,我陪你先去看看他,再带你到各处走走。”孟祥握住她温暖的小手,有些手足无措,连忙带着她下楼走进厂房。

他乡遇故知。正在大台面工具铣床上全神贯注工作的苟武,看见若冰突然出现,非常高兴,说道:“我手上加工的零件等着要,下午再来陪你。”

孟祥陪着若冰参观座镗间、电加工间,带着她观看大厂房内那些具有特色的设备。

她在龙门铣床前停留了好长时间。开龙门铣的小陆来自青川,他不无骄傲地对她说:“这是从青川来的设备。我到现在还没有听说过,深圳其他地方,有更大、更好的龙门铣。”他指着旁边堆放的零件,继续说道:“你看,这些都是等着加工的。”

孟祥见他疑惑地看着娇小、秀丽的文若冰,便向他介绍:“她叫文若冰、大众厂的夹具工程师,是我和苟武的同班同学。”

若冰边走、边笑容满面地和熟人打着招呼,所过之处总是有人窃窃私语。

当他们走进注塑车间,孟祥叫住李永和,对她介绍道:“他是你们厂塑料车间的,叫李永和。我现在负责这里的技术工作,全靠他的支持。”

“我姓文,叫文若冰,是工艺科的。”若冰自我介绍道。

“怪不得看着面熟,孟工是我以前的师傅。”李永和说完后便领着文若冰四处参观,孟祥默默地跟在他们的身后。

到了下午,孟祥和苟武都请了假,带着若冰走进深圳和宝安县的商场,以及一个个农家小院,选购她钟意的物品。

深圳是当前中国唯一开放的城市,人们不用布票,就可以买到许多既新潮、又价廉的衣物,手表和电子产品,以及折叠雨伞、电子手表之类的生活用品。人们来此都免不了要采购一番,文若冰自然也不例外,只是她明日就要回广州,仓促之中难免会留下遗憾。

因为苟武住在人多的集体宿舍,若冰和苟武晚上便来到孟祥的住所。孟祥介绍她和陆英豪认识后,三个人便坐在外间聊天。

孟祥问她还需要买什么东西,她说道:“能买的都买了,只是缺一块手表。我们厂在这里的职工,寄了不少手表回去,大家都很羡慕,可惜这次没有买到。”

“你来的时间太短,就是有了也不敢买。”苟武说道。

“为什么?”文若冰追问。

“走私手表是严厉禁止的,你根本找不到卖手表的人。我们在这里住的时间长了,他们觉得没有危险,才常常来这里。不过,这几天没有见到他们来卖。”孟祥解释道。

“就是来卖,你也不敢买。因为走私手表中有不少是质量低劣的假货。例如塑料机芯手表和仿制的名表。”苟武补充道。

“那你们怎么分辨呢?”若冰有些好奇。

“试戴嘛!选好后,当面打开检查机芯,然后试戴一个星期到半个月,没有问题再付钱。”苟武解释道。

“卖表的不怕你们跑呀?”若冰问道。

“当然怕。不过像我们这样的长住户,因为来自内地,对他们很有吸引力,还是愿意让我们试戴的。”孟祥进一步解释道:“前两天我才寄走两个包裹,每个包裹内都有两三只手表。”

“邮局不检查?”若冰问。

“当然要检查,不过检查人员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不认真。”苟武说道。

试戴的方法提醒了文若冰。她望着孟祥手腕上的双狮表,问道:“你这只手表戴了多久了?”

“两个多月了。”孟祥回答。

“那干脆给我得了。”若冰说道。

“这可是男表啊!”孟祥道。

“你就给她吧,重新买就是了。”苟武也帮她敲起了边鼓。

于是,文若冰毫不客气地拉住孟祥的手,把手表取了下来,说道:“男表也行,正好给我家老孙戴!”

“如果你想要女表,让他买好给你寄到太原去。”苟武讨好地说道。

“我不贪心,就要这只!”文若冰不容商量地说。

刚送走文若冰,李清发就带着一行人来到深圳。他找到孟祥说道:“我这次来深圳,准备和港商签订一份合同,你得帮我的忙。”

“什么合同?”孟祥问道。

“部里拨给华北终端一笔外汇,准备从香港富美洋行引进FREEDOM 200型显示终端的生产技术。装配线和调试技术不用你管,你只需给我把好模具关,告诉我需要用多少模具,大概要多少钱,再帮我起草一份模具技术协议。”李清发总经理说道。

孟祥想不到李总竟然如此精明,因为引进中的模具费用,要占项目总费用的一大部分;抓住了模具,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孟祥想到这里,便饶有兴趣地问道:“你要我怎么做?”

“我给你一台显示器。你把它拆开,统计一下有多少零部件?共需要多少模具?大约要多少钱?加工周期要多久?后天告诉我,行吗?”李总说道。

“先让我看看显示器再说。”孟祥回答。

孟祥跟随他来到爱华的招待所,仔细查看了他们带来的样品,说道:“没问题。明天一上班我就带上工具和一个人过来,不过,你得给华锋公司打个招呼。”

“你放心,我已经和爱华吴书记说好了。就连香港的合作方都是他牵的线,能不支持吗?”李总说道。

看了显示器,孟祥立即有了主意。因为前些日子生产的一批模具,就是为爱华新开发的显示器做的;与爱华的显示器相比较,华北终端的显示器因屏幕可以上下左右转动,结构稍稍复杂一些。李治永在设计机壳注塑模具的时候,为了知晓机壳将来如何使用,孟祥曾陪他去设计科了解机壳的装配要求;因此,他决定请李工协助完成此项任务。

第二天一早,孟祥就和李工一起来到招待所。两人七手八脚拆开显示器,把零部件归纳为塑料件、冲压件、标准件和其他四大类,并分别编上号。不一会儿,每一种塑料件所需的模具,以及他们的价格就列了出来。孟祥随即又起草了一份模具协议,作为华北终端与富美洋行之间合同的副件。

孟祥参加了双方的协商会议,没有想到,富美洋行年轻的代表,对技术协议满口应承,毫无异议。为了避免损失,孟祥着重强调了两个条款:一是“经双方确认的注塑件和模具图纸,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更改,如需更改,应取得对方的同意”;二是“不论乙方(富美洋行)交货前是否已经试模,甲方(华北终端)在收到模具后的x日内,必须在指定的机床上试模”。

孟祥见承制方没有提出不同意见,反而为华北终端公司担起心来;只可惜这是和李清发的最后一次见面,对合同后来的履行情况不得而知。

为了庆贺合同的顺利签订,李总在罗湖桥前的畔溪酒家宴请洋行代表和爱华公司领导。孟祥自然也应邀参加,这是他首次见识高规格的宴会。

正式开席前,客人们在前厅休息、喝茶、聊天,客人们到齐后再陆续入席。李总笑着把大龙虾的头朝向吴书记,说道:“你是这里的主人,请开席!”深圳紧靠大海,餐桌上自然以海鲜为主。餐后回到前厅,可以随意享用美味的芒果。

茶饭之余,李总笑着对吴书记调侃道:“孟工是我的人,你可不要打他的主意!”又转过头对孟祥说到:“合同已经签了,我可在保定等着你来验收模具。”让孟祥颇为尴尬。

从这个时候开始,高经理和杨思归常常对孟祥说起,留在深圳的好处;甚至说道,只要有了指标,就优先解决陆工和他的全家户口。可孟祥知道,爱华公司排队等待解决户口的人不在少数,其中固然有根据工作需要,应该优先解决的,但依靠背景关系排队的不在少数。分到华锋的指标每年只有一两个名额,轮到自己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何况已经答应李清发去保定,说话总不能不算数。

不久之后,孟祥等来了决定他人生走向的重要时刻。

华锋公司投入正式营运后的第一次董事会在深圳召开,内地三家工厂的领导陆续来到深圳,万众厂由许厂长带着他的计划科长参与会议。让孟祥感到诧异的是,爱华的招待所中居然还住着他的故旧林德仁。

孟祥在大众厂工艺科工作期间,因为负责塑料模具的设计工作,经常到二车间的塑料工段,从而结识了当时二车间的现场技术员林德仁。

说起林德仁,还真有不少故事。1964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到大众厂视察,他的夫人林佳媚到厂部办公室,给他的弟弟打电话,大家这才知道二车间的技术员林德仁和李先念副总理之间的关系。

以前只知道林德仁出身不好,虽然在北理工学的是雷达指挥仪专业,也不让他接触国防产品,进厂后被分配到机修车间;因为表现不错,才调到二车间技术组。

林德仁工作出色,为人谦和低调,深受工人和技术组同事的敬重。

后来,塑料工段从二车间剝离,成为独立的十一车间,也就是塑料车间。孟祥被工艺科派驻塑料车间担任技术组长,而林德仁则被留在二车间技术组担任副组长。

林德仁前不久被调到杭州磁记录设备公司,担任总经理,这次是来深圳调研考察工作的。

孟祥到招待所找许厂长,自然是想说服许厂长,同意他调往保定。结局非常清楚,许厂长明白无误地告诉他,调动的事想都不要想,工厂需要他,一年时间到期就立刻返厂!

孟祥在无意中见到了林德仁,两人相互寒喧之后,林德仁问起他的情况,当得知孟祥要求调往保定被许厂长拒绝,表示愿意帮助做许厂长的工作,让孟祥重新燃起希望。

两天以后,林德仁告诉他:“小孟,对不起,你托我办的事情没有办成。不过,我没有说你想去保定,是说我那里急需塑料技术人员,希望他支持我的工作,把你调到杭州。”

到这时,孟祥终于明白,通过正常调动离开万众厂是完全不可能的,要求调动只不过是自寻烦恼吧了!

孟祥决定安下心来,站好最后一班岗。他细心地整理收集到的技术资料,盘点还需要做的工作。

当他发现K660注塑机配备的液压抽芯装置,至今还没有用过,便利用最后一个月时间,主动承担了折叠式大型果蔬箱注塑模具的设计任务;想到还需要两三个月时间,模具才能做好,便带上总装配图来到塑料车间,给李永和详细讲解抽芯用液压筒的连接方法,以及抽芯和开模的顺序。告诉他,必须先抽芯再开模,否则会损坏模具,损坏塑料产品。同时告诉他,试模成功后一定要把消息告诉他。

离开的日子日益临近,负责在车站收发货物的老陈帮孟祥找了一个大木箱,完全装得下他的全部行李。

临行前的头天晚上,港资塑料厂的高简源经理前来送行,他递给孟祥两个装满饼干的大铁筒,说道:“没有什么送你的,请把这两筒香港饼干带给你的孩子。”他欲言又止,最后说道:“其实我原来也在国营企业工作,下海后才来深圳的。你有技术,离开这里太可惜了。”念高经理的好意,孟祥把自己翻译的东芝《注塑》资料的复印件,留给了他,作为分别的留念。

第二天早上,孟祥委托老陈把装行李的大木箱,发往四川昭化车站,然后告别相处一年的同事,乘火车前往广州;准备在广州坐飞机到成都,再改乘火车,经昭化回厂。

不管华锋公司将来的前景怎样,但是对地处大山深处的万众厂,影响极其深远。

首先,经由华锋这个窗口,使大山中的人们窥探到了外面的世界;其次,通过定期轮换,一批又一批的职工走出大山、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有的更是成为了深圳的第一批居民。

更重要的是,借助华锋公司搭建的平台,工厂职工的子弟从厂技工学校毕业后,连续多年有数十、甚至上百人到深圳就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