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赛德斯-奔驰540K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二十年代,费迪南德,保时捷以其打造的S、SS和SSK等车型,为奔驰确立了技术演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才华横溢的设计大师弗雷格里希·盖格以其对汽车美学的独到见解,创造出500K和540K等脍炙人口的经典车型,使奔驰在进一步巩固技术领域强势地位的同时,又在设计和工艺上得到升华。

Friedrich Geiger

1936年巴黎车展,奔驰540 K甫一亮相便以其倾倒众生的魅力赢得阵阵掌声。这款车型拥有狭长的发动机舱盖,精雕细琢的电镀散热器格栅高傲地矗立于两侧线条唯美的翼子板之间,两条排气管道从车身一侧伸出发动机舱外,然后又消失于翼子板后方。硕大的车灯、如同乐器般精美的喇叭和遍布周身的电镀装饰件,告诉人们这是名流人士才能拥有的汽车。

1935年款梅赛德斯-奔驰500K

540 K延用了梅赛德斯-奔驰500K身上的直列8缸引擎,只是排量被提升到了5,401cc,通过两部压吸式化油器完成吸气,最大功率在115马力。车名中的字母“K”是Kompressor的缩写,这也意指其动力系统中还附带有一部鲁式机械增压器,它既可以让驾驶者在短时间内进行手动控制,也可以在全力加速的情况下,切换至自动换挡模式,搭配四速或选装五速手动变速箱将动力输出至后轮,最高三档带有同步啮合,让换挡过程更为平顺没有异响,最大功率输出可以达到180马力,极速也相应被提升至170公里/小时。此外,真空助力液压制动系统可以让车辆完全在驾驶者的掌控之中。

梅赛德斯-奔驰540K和500K采用了相同的底盘结构,不过540K明显要比其前任更轻,这主要归功于新款车型受到了当时Silver Arrows赛车的影响,因而将之前大梁式的矩形框架用椭圆管状部件替代,只不过在轻量化之后如此一台庞然大物的体重也要在2.5吨左右,所以其百公里29升左右的油耗也倒可以理解。

源自于1933年款奔驰380上的双叉臂式独立前悬挂,和双铰接式摆臂结构后悬挂被540K车型沿用,同时四个车轮处都采用了螺旋弹簧减震器,而这种兼顾舒适性和操控性的悬挂配备,无疑也彰显着梅赛德斯-奔驰在造车领域一直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

为了迎合消费者们的个性化需求,540K曾经提供过三种衍生车型底盘,两款3,290毫米的长轴距版本,只是动力版本和车身轮廓有所区别,以及一款2,980毫米的短轴距版本,长轴距版是将普通底盘的散热器改为安置在前轴之上,提供有四个侧面车窗四座的Cabriolets B(敞篷B)和两扇侧车窗的Cabriolets C(敞篷C)以及旅行版和轿车版。

短轴版主要指双座的Cabriolets A(敞篷A),与长轴距版本的区别是,其底盘之上的散热器、引擎、座舱空间以及所有后方的模块,都被装置在前轴靠后185毫米的位置。

在那个年代,许多豪华汽车都采用底盘和动力总成出厂后,送往第三方车身厂完成最后总装的生产方式。而奔驰则希望540 K的全部制造流程都在自家的辛德尔芬根工厂完成。为了能像那些独立车身厂一样细致入微地满足每一位挑剔的顾客,时任辛德尔芬根工厂掌门人的威廉·哈斯佩尔博士组建了一支由1500位资深工匠和技师组成的庞大团队来制造540 K。如此一来,只有很少数的540K购买者依然执意将自己的爱车交给专业车身厂,比如Erdmann& Rossi或是Mayfair Carriage来为自己量身定制。无论是辛德尔芬根工厂还是独立车身厂出品的540 K,都用到了当时最卓越的材质和制造工艺,而它的产量只占到同时期奔驰全部汽车产量的百分之一,价目表上的数字则会让绝大多数人望而兴叹。

1939年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让准备推出5.8升引擎版本的提案无奈被搁置,当时可能仅仅打造过一部原型车,1940年,伴随最后两部540K底盘的制造完成,这部带有些许传奇色彩的车型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期,之前剩余的一些底盘,继续被车身制造商们加工成型,不过从1941年到1943年之间,基本上已经很少再有厂商打造这款车。

特别版轿车

在所有生产出来的普通版和敞篷版梅赛德斯-奔驰540K车型中,曾经有12部基于3,880毫米长轴距底盘打造的特别版车型,被辅以“Special”字样,而所有这些车当时都是为纳粹集团定制的,全部为六座敞篷轿车。

由于这些特殊的车辆均需要进行装甲防弹改造,因而采用了De Dion的后悬挂,这同时也让整车重量变得相当高,所以最高时速仅为140公里。

1942年5月,有消息称有人要在布拉格刺杀德国纳粹党党卫队重要成员之一海德里希(Reinhard Tristan Eugen Heydrich),所以当时的帝国总理府(Reich Chancellery)为大臣和首脑人士都标配防弹车辆,除了拥有20台大型的梅赛德斯-奔驰770s之外,同年又额外订购了20部540K,全部为双门防弹版本, 并于次年再次订购了17部同样的540K,其中一部还被希特勒当做礼物送给了当时的克罗地亚独立国傀儡政府总理Ante Paveli?,二战结束后,这部车终被缴获,并相继成为伊凡?克拉亚契奇(Ivan Krajacic)以及约瑟普?布罗兹?铁托(Josip Broz Tito)的专属座驾。

“蓝雁”(Blue Goose)

1936年,梅赛德斯-奔驰发布了一款540K的特别版,定名为540Ks,这款车基于2,980毫米的短轴版打造,车身采用了精致的工艺悉心完成,当时的售价在28,000德国马克,比普通版本车型贵了6,000德国马克,仅生产过32部。

1937年,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Hermann G?ring)订购了一台540Ks(540K Special Roadster),并选择了自己钟爱的蓝色车身,同时两侧车门上还带有自己的家族族徽,车款车的门板同样经过了护甲处理,同时采用了防弹玻璃,后来这款车也被人们称为“蓝雁”。

1945年5月4日,美国101空降师“啸鹰”进入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贝希特斯加登地区(Berchtesgaden),并这部属于纳粹空军首领的防弹车缴获。后来,美军少将麦克斯韦?泰勒将军(Maxwell Taylor)将其作为军用指挥车在西德使用,战争结束之后,“蓝雁”也为美国国库所有,被海运至华盛顿,并作为战利品环绕美国,参与到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系列活动中。1956年,这台车在马里兰州阿伯丁试验场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被美国陆军拍卖,当时的最高竞拍价为2167美金。

1958年,“蓝雁”又被卖给了一位从事兽医工作的私人收藏者George Bitgood Jr.,他将这台车改换成了黑色涂装,并搭配镀铬细节装饰,作为私藏品,Bitgood仅在1973年,于康涅狄格州达勒姆举办的一次县级交易会上展示过它。2002年6月,在Dr Bitgood死后,“蓝雁”被他的家人在101空降师重聚活动上展示后出手,不过成交的条件之一是将其复原成就像在Berchtesgaden刚刚被发现时一样。

尽管有着优雅的线条和卓越的手工工艺,但在那个战乱频发的年代,梅赛德斯-奔驰540K的命运难免坎坷,而这也让幸存的车辆在众多历史瑰宝中,成为了一颗闪亮的珍珠。

出自辛德芬根工厂的梅赛德斯-奔驰500K(342部)及540K(419部)综合量产情况:

底盘70部;

敞篷版28部;

四门轿车23部(主要为500K);

双门轿车29部(主要为540K);

Coupé 12部;

Autobahn Kurier 6部;

Roadster 58部;

Cabriolets A 116部;

Cabriolets B 296部;

Cabriolets C 122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