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吹啦!击毙匪首只能算正常发挥,美国的特种作战曾糗事连连
这几天中东传来爆炸性新闻,10月26日深夜,美军特种部队对藏身在叙利亚西北部偏远小村里的ISIS首领巴格达迪实施了突击行动,迫使巴格达迪引爆炸弹背心自杀。
整个行动引起全美国的欢呼,特朗普总统兴奋的宣布营救成功,大赞美国特种部队干的好,情 准确,行动果断,千里突袭,迅雷不及掩耳,干净利落,一击得手。从军事角度说,确实非常完美,堪称教科书式的突击行动,难怪特朗普在事后的讲话中得意的称之为”突击行动无可挑剔”
不过,全世界在惊诧之余也立刻会想到美军特种部队过去的战绩,历史上,美军特种部队给人的印象是屡战屡败,这段尴尬的回忆也常常记忆犹新。
从1970年代到1980年代,美国特种部队几次大规模的特种作战都以惨败告终,1970年美军偷袭山西战俘营失败,时隔10年,美军解救伊朗德黑兰人质失败。美国的这几次失败给美国特种部队的能力蒙上了一层阴影。
于此衬托的倒是世界上几个国家特种部队作战的成功。
1976年7月,以色列突击队深入非洲,从乌干达恩德培机场一架被劫持的法国客机中成功救出乘客;
1978年,法国外籍军团空降到扎伊尔东南部,从叛乱分子手中成功救出数千名法国和扎伊尔人质——数千名!
1979年英国人的成功更让美国人挂不住——英国皇家特别空勤团在伊朗驻伦敦大使馆中营救了19名被阿拉伯分裂分子挟持的人质,这事儿离美军营救人质行动失败仅仅10天,在英军成功的光环之下,美军的失败更加凸显。
简单介绍一下历史上两次典型的失败(还有不少战例,如黑鹰坠落,阿富汗被塔利班围歼等)
之一:策划一年出动航母策应偷袭仍然失败的”象牙海岸”计划
1970年美军偷袭山西战俘营,史称”象牙海岸”,动用了包括航母在内的几万人进行了战略佯动和策应,计划周密、谋略得当、行动果断。突袭过程堪称精彩,确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美军采取了一系列欺骗措施:一是恫吓欺骗。美军借11月13日1架侦察机被北越击落一事大造舆论,扬言要对北越进行 复;同时利用无线电制造大量假情 故意泄露给北越,误导对手。二是佯动掩护。利用在北部湾海域游弋的海军第7舰队,对北越的海防港进行佯攻,牵制北越的兵力;同时派出RF-4型侦察机在空中巡逻,将北越的防空火力和雷达的注意力引向高空目标,使其放松对低空进入目标的警惕。三是间接配合。在突击分队进入北越空域之前,美军出动了250架战斗机,重点对河内近郊及北越一些主要雷达和导弹阵地实施了空中突击,造成大规模轰炸的态势,以间接行动起到了直接配合的作用。
但是任务仍然以失败告终。
根本原因在于,情 工作不到位,高层决策失误。战场不是赌场,营救战俘是特种作战中一种非常复杂艰难的作战样式,对情 的时效性、准确性要求极高。没有可靠的情 保障,决策就失去了科学依据,营救行动更容易变成”刻舟求剑”。北越事先已将战俘转移,而美军情 部门在行动前未能准确掌握此情况。
这么大的动静,但目的却未实现,辛辛苦苦忙了一年无功而返,得不偿失,而且引起了对手警惕,将所有俘虏集中关押,严密看守。至越战结束,美军再没机会实施营救,所有战俘直到战争结束才被释放回国。”象牙海岸”行动遭到国内民众的一片诘难,甚至沦为国际笑柄。这场特战行动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反思。
之二:损兵折将半途而废的营救伊朗大使馆人质计划
失败的更惨的是1980年解救伊朗德黑兰使馆人质行动。
1979年,伊朗学生占领美国驻伊大使馆,使馆60余名工作人员被扣押为人质。
人质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要求释放人质,另一方面筹划武力营救。
11月9日,美国总统卡特紧急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研究人质问题。会议中,两种意见激烈交锋,一种主张用军事手段迫使伊朗释放人质,必要时可轰炸德黑兰周围的军事目标,并封锁伊朗出海口。以国务卿为主的另一种意见则反对任何军事行动,认为这样做会把伊朗推向苏联,破坏美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会议最后决定外交途径和武力营救双管齐下,责成白宫计划人员和参联会制定武力营救方案,代号”蓝光行动”。
卡特政府不断向伊朗施加外交压力,但只换来伊朗反美情绪的进一步高涨。伊朗只是本着人道主义精神,释放了5名妇女和8名男性黑人。
1980年4月11日,卡特再次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分析伊朗局势和人质问题。会议决定,用2周时间检查各项准备,于4月24日执行武装营救人质计划。4月16日晚,卡特正式下达营救命令。
麻烦不断 行动夭折
4月19日至23日,特遣队各分队抵达出发位置。23日,行动指挥所在埃及瓦迪凯纳空军基地设立完毕,詹姆斯·沃特少将坐镇指挥。
24日下午,6架C-130从埃及开罗机场起飞,从伊朗东部的恰赫巴哈尔海岸进入伊朗境内,随后飞行高度降至120米,在伊朗雷达盲区内飞行。25日0时前,6架C-130顺利抵达德黑兰东南320千米处的预定1号地点。
24日19时30分,8架RH-53D直升机从”尼米兹”号航母上起飞,进入伊朗东南部后,同样采取低空飞行,向1号地点飞去。不料,起飞后2小时,6号机的螺旋桨故障警告灯突然亮起,6号机和8号机着陆,检查发现螺旋桨连杆压力消失,必须弃机。8号机收容6号机人员后继续飞行。起飞后3小时,直升机编队遇到一股沙尘,1号机发生故障,不得不紧急着陆一次。又过1小时,直升机编队再次遇到一股巨大而浓密的沙尘,5号机电磁罗盘出现异常,机长确认无法继续执行任务,遂按预案放弃任务,在无线电导航仪引导下,飞回”尼米兹”号。
25日0时50分至1时40分,6架RH-53D先后抵达1号地点。
在1号地点待命的C-130分队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一辆大客车经过附近的沙漠公路,特遣队员截住客车并扣留乘客。经检查,乘客是44名外国游客。几分钟后,又有一辆油罐车和一辆小型卡车路过。特遣队员拦截无效后开火,油罐车中弹起火,司机跳上后面的卡车后调头逃走。美军判断他们是走私汽油的人,估计不会向伊朗当局 告。
在给直升机加油时,美军发现2号直升机液压系统失灵,还有几个部件破裂。这样一来,能继续任务的直升机仅余5架,但第二阶段任务至少需要6架直升机。2时10分,情况上 到总指挥詹姆斯少将处。经过与华盛顿的紧急磋商,詹姆斯下令中止行动。特遣队准备撤退。
C-130飞机
2时48分,给3号直升机加油的C-130油料不足,3号机只好准备飞去另一架C-130处继续加油。4号直升机的前轮故障不能滑行,为了给3号机腾位置连忙起飞。黑暗中飞行员操纵失误,螺旋桨划破C-130的机身,2架飞机顿时被大火吞没。直升机上3人、加油机上5人被烧死,另有5人被烧伤,机载弹药也开始爆炸。为避免伊朗方面察觉,特遣队放弃了将剩余直升机飞回”尼米兹”号的计划,改为全部乘坐C-130返回。3时30分,5架C-130陆续从1号地点起飞。离开前,特遣队释放了扣留的游客。沙漠中,美军留下了8具尸体、5架直升机和2架飞机残骸。幸运的是,特遣队返航途中未受到伊朗的攻击。
营救行动中途夭折,飞机相撞造成重大伤亡,此次行动无疑是失败的。
总的来说,美军为此次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行动方案非常详细,然而,由于行动准备过程中存在许多疏漏,特别是对装备、气象等方面准备不足,最终导致行动失败。
几十年过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美军接连打了十几年的治安战,美军的特种部队也逐渐摆脱过去失败的阴云,运气也越来越好,接连打了几个大到足以夸赞的胜仗,这次偷袭和击毙巴格达迪行动一举扭转了过去人们对它的印象。
不过,历史告诉我们,使奸和特种部队从来不可能真正改变大规模战争的结局,世界上特种部队的鼻祖德国的斯科尔兹尼少校率领滑翔机部队神奇的解救墨索里尼的辉煌战例,开创了特种作战的先例,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但是仍然没有挽救第三帝国的败亡。
要想根除恐怖主义,首先要对恐怖主义分子所在的地区实现治理权和行政权,击毙一个巴格达迪根本改变不了战争的基本格局。没有叙利亚政府军和俄罗斯军队以及其他国家军队一刀一枪的拼杀,甚至在ISIS占领区逐屋逐室的残酷争夺,一条街一条巷的反复冲击,经受了几万人的伤亡取得的胜利相比较,美国的这次行动更像是摘桃派,这种成功对中东战局和错综复杂的形势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影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